在沃尔特·斯科特爵士的经典小说《盖伊·曼德林》中,“时辰来了,人来了”这句话寓意深远。而在当今美国政治舞台上,唐纳德·特朗普的出现无疑代表了一部分民众对于国家走出危机的深切期盼。这位非传统的政治领袖,携带着一群技术精湛的亿万富翁,肩负起了重塑美国主导国际秩序的重任。尽管特朗普的首个任期以贸易冲突、激进言辞及国内纷争为特点,但在其第二个任期内,他似乎正酝酿着一场更为深远的变革,意图重塑美国脆弱的制度根基。
长期以来,美国凭借庞大的军工复合体,在全球技术创新领域独占鳌头。然而,官僚主义的惰性却始终如影随形。特朗普上台后,誓言打破“深层政府”的桎梏,为美国科技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他的“抽干沼泽”行动,或许正预示着一场政府与科技深度融合的革命,而硅谷则有望成为这场革命的先锋。
回溯2016年特朗普初选胜出之时,硅谷对其持怀疑态度者居多。特朗普的民族主义、保护主义及“美国优先”理念,与科技界所崇尚的世界主义理想主义格格不入。然而,危机往往孕育着转机。随着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不断攀升,美国科技领袖开始重新审视特朗普政府的价值。以埃隆·马斯克、彼得·蒂尔等人为代表的硅谷精英,逐渐转变立场,成为特朗普政策的支持者。
在特朗普的第一个任期内,科技行业在经济政策的推动下蓬勃发展,尽管在社会议题上与其多有分歧。减税、放松管制及新冠疫情引发的需求激增,共同推动了硅谷的繁荣,巩固了其全球经济基石的地位。特朗普的《减税和就业法案》更是为科技巨头们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使它们得以自由投资于股票回购、企业并购及基础设施建设。
展望未来,硅谷与特朗普政府的合作或将开启政府转型的新篇章。大型科技公司有望利用其在软件自动化领域的专长,推动公共部门的自动化进程,同时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美国政府的运作方式,从税务申报到医疗保健管理,再到国防安全,都亟待革新。陈旧的基础设施、繁琐的行政流程以及过时的技术,已成为制约政府效能的瓶颈。硅谷的介入,或将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思路。
中美科技竞争的加剧,更是让美国政府意识到国家安全和国防投资的重要性。随着硅谷日益成为国家安全的支柱,大型科技公司与军工复合体的融合将成为必然趋势。这种融合不仅将推动政府机构的现代化进程,还将加强政府基础设施的安全防护能力,以抵御来自敌对势力的网络攻击。
然而,政府转型之路并非坦途。大规模的投资和两党支持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但在华盛顿特区,这两点却难以轻易获得。尽管如此,两党在军费开支上的共识,仍为政府转型提供了一线曙光。随着硅谷在国家安全领域的作用日益凸显,我们有理由相信,它将与政府携手共进,共同开创美国公共机构的新篇章。
但值得警惕的是,硅谷的逐利本性或许会成为政府转型的潜在风险。当科技行业的利益与公共利益发生冲突时,如何确保硅谷能够秉持公正立场,促进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将是未来政府与科技界必须共同面对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