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中国封建王朝,不得不提起的就是秦始皇,正是由他完成了统一。当然在秦始皇统一了中原后,就开始了一系列巩固自己地位的手段。并且他还专门命人打造了一块传国玉玺,这一块玉玺不仅能够象征着皇权,更能象征正统地位。
在皇权更替的时候传国玉玺是必不可少的东西,正是因为在它的身上所蕴含的巨大意义,所以每朝每代对它都是极其推崇。毕竟只要手中有它就能够代表自己的王朝是得到承认的。但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乾隆对这一块玉玺竟然“不屑一顾”其中原因何在呢?
将时间回到秦始皇统一六国时,在进行了一系列的举措后,秦始皇还给时任丞相的李斯交代了一个任务——打造出一块传国玉玺。这一块玉玺是由蓝田山美玉所造,在它出世后一直都是皇权的象征。
众所周知秦朝并未延续很长时间,这一块玉玺肯定也会随着战乱漂泊。秦朝末年,刘邦是第一位打进皇宫的,子婴便将传国玉玺献给了刘邦。在刘邦建立了大汉后就将这一块玉玺当成是自己国家的象征,并且将它传给了自己的后代。
正是因为它看了这么多次皇权的更替,它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也越来越重要,甚至在很多皇帝的心中都有一个固有思想,只有得到了传国玉玺自己才是正统。不过元朝末期这一玉玺的劫难就开始了。
当年因为朱元璋的追捕,元顺帝带着自己的亲信和金银珠宝仓皇地逃往漠北,正是在这路上出现了意外,传国玉玺不知怎么半路上跑丢了。此时的元顺帝差点连命都保全不了,更不要说再回去找这一块玉玺了。
所以在朱元璋登基的时候是没有这一块传国玉玺的,朱元璋不得不自己打造一块。整个大明所用的都是朱元璋后打造的玉玺,不过让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块玉玺在皇太极时期又被多尔衮找到了。
根据相关史料的描写,皇太极在坐上汗位后就让自己弟弟多尔衮去攻打察哈尔,正是在这一条出征路上无意间发现了传国玉玺,说起来也是很让人不敢置信的。
这是在多尔衮班师回朝时遇到的事情,在路过一个山涧的时候偶然看到一位牧民在放羊,最开始多尔衮根本就没有当一回事。
但多看两眼后,多尔衮就敏锐地发现其中有不对之处,这个山涧并不是很大,但是这些羊宁愿挤在一起也不愿意去其中一块地吃草。多尔衮感到很惊讶,于是他就询问这一位牧民。牧民也早就发现了这件事,但是他一直都没有将这当一回事。
多尔衮可不同,他当即下令让士兵掘地三尺,他倒是要看看这地下究竟有什么。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经过多人的挖掘。还真的从地下挖掘出一个东西来,这是一个木质的宝盒。士兵当即就将这一木盒给多尔衮。
打开后多尔衮也震惊在了原地,因为这并不是一个空的盒子,这盒子中不仅有东西,并且这东西还是玉玺。只见这玉玺上写着四个大字“皇帝之玺”,多尔衮看着这用篆书书写的四个大字心中也是一阵亢奋。
当即就将这件事情告诉给了自己的哥哥皇太极,这一消息一经传出,整个后金都欢腾不已,这代表的是什么意思不用说大家也能够想象到。大明的手中是没有传国玉玺的,当前传国玉玺到了他们的手中,不就是表明他们才是正统吗?
值得一说的是皇太极也早就想要更进一步了,在他的心中早就已经有登基称帝的想法,遗憾的是还缺少一个契机,这不正好就是契机。对于这件事皇太极也是十分重视的,这不在收到多尔衮的消息后,他和大臣们就坐不住了。
皇太极甚至带着大臣们,走了一百多里路,就是为了能将这一块传国玉玺给迎接回去,在得到玉玺不久后,皇太极就正式登基称帝建立大清。
二、不再提起可以说在大清相关的史料中对于这件事记载的是很详细的。甚至能说很多点都能够对得上,给人们产生了一种错觉,一种传国玉玺真的被找到的错觉。
相信熟知近代史的大家也能知道,在清末也是有不少人想要得到大清的宝物。其中冯玉祥对传国玉玺很是觊觎,他曾先后派遣了好几队人马在皇宫中搜索,但是连传国玉玺的影子都没有看到。
是以后世学者在研究这一点的时候又将大清皇帝实录给拿了出来,看看着传国玉玺究竟去了哪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这还就真给专家找出了不对的地方来。传国玉玺在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这四朝都有出现过。
但也仅限于这四朝,在乾隆朝的时候从未出现过这一玉玺,玉玺就像是凭空消失了一样,但要是真丢了,那也应该去寻找啊,怎么也不会就这样不了了之起来。并且在史料中乾隆的一生有四块常用的玉玺,但这其中却没有上文所说的这一块传国玉玺。
对此后世的专家和学者也很快就给出了解释——乾隆应该是发现了其中的秘密。这一块玉玺能有什么秘密呢?这一秘密也是很惊人的,此传国玉玺非彼传国玉玺。简单来说就是它根本就不是当年那一块。
众所周知乾隆也是一位博学多才的皇帝,并且他的一生非常钟爱文学知识。当他仔细观察这一块传国玉玺的时候就发现了其中的不对之处。最显而易见的就是上面的字不一样,根据汉朝的史料,这一块玉玺上应该写着八个大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自己手中的这一块显然是对不上的,其次在当年王莽篡汉的时候他曾去找过王太后,让太后将传国玉玺给他,在王莽的威逼利诱下,王太后不得不将玉玺给他。但她也不是心甘情愿的,是以她气愤地将玉玺扔在地上。
玉玺被磕坏了一块,后来王莽又找能工巧匠用金子将这一块玉给补上。这一段并非是故事,而是在正史中清晰记载的,但此时乾隆手中的这一块玉却是完好无损的,一看就不可能是当年的那一块。
对于传国玉玺的下落,在这还有其他的说法,接下来说另一种比较主流的说法。将时间回到是后唐年间,此时局势也很动荡。唐末帝李从珂看着眼前的江山作出了一个悲壮的决定,他一把火将自己和宫殿都给烧了。
在这其中就包括了传国玉玺,不仅是宫殿被烧毁了,就连传国玉玺也在其中被烧成了一片灰烬,也正是因为没有了传国玉玺,是以在后晋建国时,就是像朱元璋一样重新雕刻的玉玺。
为什么说这一说法比较主流呢?按照道理,契丹灭了后晋,那后晋的传国玉玺也应该在契丹的手中。
契丹虽是少数民族,但也不可能一个懂中原文化的人都没有,是以他们很快就发现这并不是传国玉玺,契丹后就开始大肆寻找。本就没有的东西怎么可能找到,是以契丹也不得不接受后晋的说法,他们也没有得到,而是在那一把大火中都被烧完了。
值得一说的是,在当时几个政权的史料中,对此都有相关的描述,是以这一说法也赢得了更多人的支持。不过也仅仅是支持,并未得到准确的证据证实。
结语历史上真正的传国玉玺在哪,今天的我们也不得而知,因为围绕着传国玉玺的故事太多了。为什么古代的皇帝这么殷切想要得到传国玉玺,所看重的正是它身上的象征意义能够代表皇权的正统,但一位皇帝能否坐稳皇位和他手中是否有玉玺关系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