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将至,最是一年春好处,需牢记:“1忌、2吃、3祭、4做”

趴窗看雨的小龟正版 2022-03-18 12:49:40

春天的第四个节气:春分将至,虽然这二天全国大部分地区时有降温、降雨雪等发生,但也是寒意中夹带着几丝春的暧意。春分的到来意味着天气回暖,我国北方地区进入真正意义的春天。“春分春分,阴阳平分”,春分是节气的分割线,也是春季的时间中点位置。春分时节也是天地气机最中正的时候,没有了早春的乍暖还寒、晚春的炎热,在仲春时节,一切都是刚刚好。怪不得人们常说:“春分是一年中最美的时节”,有“水边新绿野草,陌上桀然花枝”,有“日月阳阴两均天,玄鸟不辞桃花寒。从来今日竖鸡子,川上良人放纸鸢。”最是一年春好处。

古人还有酿春分酒之说。古书记载:“春分造酒贮于瓮,过三伏糟粕自化,其色赤,味经久不坏,谓之春分酒。” 春色和美酒,是人生两大最不能辜负的事物。切莫辜负春光,切勿错过美酒~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分一到,田间春事也更加繁忙起来,“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意思是说小麦到了春分时候转暖,天气也稳定了开始快速生长;除此之外,也是平整土地、灌溉麦田、撒谷育苗、点豆种苕、犁耙水响等农事的关键时间。

作为一年中这么好的时节,怎么少得了多样的民俗来庆祝和纪念,在春分,讲究“1忌、2吃、3祭、4做”,咱们倒序来慢慢说起:

一、4做

1、勤畜

勤畜,也叫“送春牛图”,这是一种古老的迎春仪式,俗话说:“春牛至,春风到”,春分揭开一年耕种的序幕,耕牛也即将开始一年的劳作。由“春倌”(送春牛的人)拿着春牛图逐村逐户唱送,说些春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俗语:

“走了一程又一程,不觉来到贵府门。来到贵府把门进,我为主家送牛神。牛角弯弯两边分,我说话来主人听。这张牛图送主人,抓紧时光搞备耕。修好农具换好种,阳雀一叫闹春耕。这张牛图送主人,秋来满坝是黄金。大仓小仓装不下,囤子冒尖齐屋顶。这张牛图送主人,招财进宝满堂春。六畜兴旺百事顺,家业鸿发有名声。”

这些言词一般都是即景生情、随口而出,但却句句有韵动听,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在古代传统的耕种时代,耕牛可是家里最大的劳力帮手、也是家里的主要成员之一,在这一年的伊始,犒劳辛辛苦苦为人们付出的耕牛,希望它能继续勤勤恳恳地干活。同时,“牛”也是忠实勤劳的象征,犒劳牛,也寓意着让它以后更加忠诚为家。

2、踏青

“春风,春暖,春日,春长,春山苍苍,春水漾漾。春荫荫,春浓浓,满园春花开放。春色好,春光旺,几枝春杏点春光……”郑板桥的这首《春词》生动地描绘了踏青时节的美好春光。

春分前后,桃李争春、樱花吐蕊、连翘串黄。正是人们踏青赏花的好时候,花比人更艳,人更比花美;或留丽影于花间、或存深情于心涟。既呼吸了春天的香气、又陶冶了心情。日本作家川端康成,曾在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是未眠的。它盛放时含有一种哀伤的、难能可贵的美。他写道:“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地自语道:要活下去!”可见,盛开的花儿也能带给人一种生存的渴望、对生活的热爱。

3、竖蛋

在春分,民间有着竖蛋(立蛋)的小游戏,也是小孩子最喜欢玩的,俗话说“春分到,蛋儿俏”。据史料记载,春分立蛋的传统起源于4000年前的中国,人们以此庆祝春天的来临。我国很多地方举行立蛋比赛,春分成了立蛋游戏的最佳时光。

为什么鸡蛋能在这天会立起来?有人说:“在春分这天,昼夜一样长的,而呈66.5度倾斜的地球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有利于竖蛋。”不过这种说法是没有什么依据的。还有人说:“最好选择生下后4~5天的鸡蛋。因为此时鸡蛋的蛋黄素带松弛,蛋黄下沉,鸡蛋重心下降,更容易竖立起来。”这些不同的理论说法倒更增添了人们在春分这天立蛋的乐趣。

由于鸡蛋是椭圆形的,将其立起来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技巧。而通过这个游戏,人们平心静气,对身心健康都有好处。甚至有人笑说:“只有保持‘淡定’,才能‘蛋定’”。

4、放风筝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放风筝是很古老的春季娱乐活动。到了春分,气温上升,微风飘荡,带上家人和孩子,边沐浴着春光、边奔跑在麦田里、草地上,放飞风筝,与生机勃勃的仲春时节相得益彰,既锻炼身体、活动筋骨,也更加增进了家人和孩子之间的感情。

在古代,放风筝还被赋予了诸多的文化意义,比如:在风筝上写上祝福,希望天神看到;放风筝还寓意着“放掉晦气”,人们在风筝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将风筝放到高处,然后剪断绳索,这样,“晦气”就被带走了。在《红楼梦》中写道林黛玉放风筝时,“李纨就说:‘放风筝图的是这一乐,所以又说放晦气,你更该多放些,把你这病根都带了去就好了。’”

二、3祭

春分的习俗,历史上称为春社。“社”字由“示”和“土”构成意会,本义就是祭土,社日有祭厚土(后演变为祭土地神)的习俗起源很早,春社,即在春分前后四天中。鲁迅的小说《社戏》说的就是江南春社前的祭祀风俗,原文写道“当时我并不想到他们为什么年年要演戏。现在想,那或者是春赛,是社戏了”。而文中的“春赛”,就是指春时酬谢神灵的祭礼。

春天的开始随之迎来的就是更多的祭祀,古代春天的一系列祭祀实质上是祈求丰收的仪式,收获节日则是具有感恩性质的仪式。从立春的“祭春神、敬土地、鞭春牛”;到为了祈求丰收,在播种前举行祭品来安慰天神的“春郊祈福谷”(据《礼记》记载,月令规定:“春初,天子领三公九卿诸王到东郊迎春”,“天子初一祈求谷神”。);还有清明节的隆重祭祀……那么在春分,都有哪些祭祀活动呢?

1:祭日

春分起源于周朝时期,人们在这一天选择祭日,“祭日于坛,孔颖达疏,谓春分也。”自此春分祭日这一习俗就流传了下来,比起祭天祭地,祭日也是中国历史上较为隆重的节日祭典。《帝京岁时记胜》中记载:“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

在民间,还流传着一个“春分祭日”的传说故事:

在很久以前,有位帝王叫炎帝,因自己的子民没有足够的粮食充饥,便向上天祈求降予五谷种子。于是,上天便派一只全身红色的丹雀把五谷种子送给炎帝。但是,人们种了五谷种子后,虽然发了芽苗却没有开花,更没有收获到粮食。炎帝问上天原因,上天回答说,因为太阳躲起来睡觉了,谷苗因为阳光不足而没法开花结果。炎帝问上天要怎么才能把太阳找出来?上天说,需要有一个人在春分这天,骑着五色鸟去蓬莱仙岛,便能找出太阳。

于是,炎帝便在春分这天,骑上五色鸟去了蓬莱仙岛。当炎帝来到蓬莱岛见到太阳时,便一把抱起了太阳,骑在了鸟背上飞回了家乡。他把太阳挂在了家乡的城头上,让太阳光普照在大地上,从此大地五谷丰登,万民安乐。而炎帝则被人们尊奉为太阳神。人们为了纪念炎帝,便在每年的春分这天祭拜太阳,来表达对炎帝的感激之情。

2:祭祖

春分这天也是祭祖的日子,也称为“春祭”,在扫墓之前,人们杀猪宰羊,请鼓手打鼓,礼生念祭文,举行盛大的祭祖仪式,通常在这天往往是家族之间的大祭祖,几乎是全族人或者同乡人一块出动,规模庞大。在春分日祭祖祈祷这一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3:祭扫新坟

“年年田地添新坟,能知身后谁家事?”,在有些地区,关于新坟(先年或当年新亡故的人,有些地区指新亡三年内)的祭拜日期,有俗语说“新坟不过社”,意思是说“祭拜新坟的时间不能过了春社(春分前)”。因此,人们会赶在春分之前祭扫新坟。

三、2吃

1、春菜

春菜是一种野菜,即“野苋菜”,也称“春碧篙”。逢春分那天,将采回的春菜与鱼片做汤,名曰:“春汤”。有句顺口溜:“春汤灌脏,洗调肝肠。阖家欢乐,平安健康。”吃春菜、喝春汤,将身体内积累了一冬的火气和油腻“一洗而净”,既有助于清热降火、又清理肠胃。

在潮汕等一些地区,春菜并不是野菜,而是当地特有的一种青菜,是属于芥菜的一种,吃起来口感微苦、吃后又有回甘,常常会与豆干一起煮食。“春”的潮汕话读音跟“伸”一样,寓意新年蓬勃生长、节节高;而豆干的“干”字潮汕话读音跟“官”一样,也有着新年升官发财的美好愿望。

2、太阳糕

太阳糕本是人们在二月初一“太阳节”(也是“中和节”)这天将太阳糕作为供品、然后吃太阳糕,既是庆祝太阳的节日,也是为了祈求吉祥和吉利。太阳糕的描述最早是在《中华全国风俗志》中有记载:“京师于是日(二月朔)以江米为糕,上印金乌圆光,用以祀日,绕街遍巷,叫而卖之,曰太阳鸡糕。”本来这个糕点叫“太阳鸡糕”,但自打这糕点进了宫,慈禧太后尝完觉得不错,认为鸡打鸣、太阳升,很吉祥,于是将糕名改成了“太阳糕”。不过,有些地区将“二月初一中和节”与“二月初二龙抬头”、“春分”等节日的活动混为一谈、一起来庆祝了。

在北京,每到春分时节,老字号稻香村便售卖“太阳糕”,圆圆的太阳糕和月饼有些相似,黄色的外皮包裹着馅料。太阳糕谐音“太阳高”,在气候日趋暖和的时候,人们祭拜祈祷太阳每天高照人间大地,养育万物。春分,也正是麦苗拔节的时候,北京稻香村的太阳糕还会精选大麦嫩苗制成清新微甜的馅料,包裹在淡黄色的饼皮之中,咬一口满满是春天的味道。

四、1忌:离日之忌(切忌大喜大悲)

春天的养生重点是肝,俗话说:“气大伤肝”,如果情绪过于激动、急躁,都很容易影响肝的健康,所以,需要尽量保持情绪的平稳,养肝的重点在于柔和。而这一要点也和春分的“离日之忌”不谋而合。

春分的前一天,称为“离日”,“离者,阴阳分至前一辰也。”这里的“分至”是指春分、秋分、夏至和冬至,“前一辰”意即前一天。又因春代表着木,夏代表着火,秋代表着金,冬代表着水。也就是说:春分前一日叫做“木离”;夏至前一日叫做“火离”;秋分前一日叫做“金离”;冬至前一日叫做“水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四离日’。

古人觉得在季节、节令变化的前后几天,地球轨道上的磁场和电波都会自然震动,从而影响气流、天气等发生变化,这些变化或多或少都会对人和动物有影响,因此,人们要保持心态平和、调节情绪、心安体静;同时,尽量少出行、少举办一些婚丧嫁娶、盖房、搬迁等大事为好。

随着时间的流逝与科技的发展,人们不再过度地依赖靠天吃饭,因此一些春分的祭祀活动渐渐地减少了。不过,二十四节气的习俗都是古人用其坚韧不拔的意志及勤劳智慧经过几千年的农业生产中总结出来的,既顺应四季的变化,又结合气候、农耕、饮食等因素,形成了我国特色的节气习俗和饮食文化,这也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瑰宝,包含了人们对于丰收的期许、生活的顺利和平安。春分就要到了,在顺应自然气候变化的同时,让我们再次回味那些渐行渐远的习俗吧~

每天的柴米油盐让我们对琐碎繁杂的厨事早就没有了“若如初见”的感觉,但可是而but,“不计得失、浑然忘我、乐在其中”依然是我们每天的不懈追求。爱生活、爱美食,和你一起分享食物的美味和故事。本文系趴窗看雨的小龟编辑原创,码字不易,严禁不良自媒体抄袭、搬运。喜欢我就~关注!~点赞!~支持我吧~-~

0 阅读: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