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一“太阳节”,别忘记“做3事”,寓意吉祥顺利年年高

趴窗看雨的小龟正版 2022-03-01 13:49:18

明天是农历二月初一,是“中和节”,也是“太阳节”,始于唐代也兴盛于唐代。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曾指出:“贞元之时,朝廷政治方面,则以藩镇暂能维持均势,德宗方以文治粉饰其苟安之局。民间社会方面,则久经乱离,略得一喘息之会,故亦趋于嬉娱游乐。”正是基于这样的社会风气和背景下,当年的唐德宗便征求宰相李泌的意见想给二月选定一天作为一个节日,于是李泌提议将二月一日作为中和节,这在《南梵新闻》中有记载道:“李泌谓以二月一日作为中和节,人家以青囊盛百谷果实,更相馈遗,务极新巧,宫中亦然,谓之献生子。”

到了汉代,大儒董仲舒认为“德莫大于和,而道莫正于中……”中和作为一种天地、四时、万物各守其正而又彼此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是天下之德、之道,中和节承载了上自君王下迄百姓“致中和”的共同愿望。将节日命名为“中和”,则显示了我国传统社会的中和理想。

那么在“二月初一中和节”这一天,会有哪些既定的风俗呢?人们都会具体做哪些事呢?

一、祭太阳神

当年李泌提议中和节的理由是为了祭勾芒神,也就是“祭太阳神”。传说农历二月一日是太阳的生日,在这一天,百姓们都要在家中设置香案供桌、摆上太阳星君和神马,请“太阳糕”作为供品,按照男不拜月女不祭日的说法,将由男性家长率男性家眷面向东方膜拜祭祀太阳,有的还要持斋诵《太阳经》,既感恩报答太阳给人间和大地带来的恩泽,也祈祷今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二、吃太阳糕

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每到一个既定的节日,便有其代表的食品。中和节的代表性食品是太阳糕。

太阳糕的描述最早是在《中华全国风俗志》中有记载:“京师于是日(二月朔)以江米为糕,上印金乌圆光,用以祀日,绕街遍巷,叫而卖之,曰太阳鸡糕。”本来这个糕点叫“太阳鸡糕”,但是自打这糕点进了宫,慈禧太后尝完觉得很不错,认为鸡打鸣、太阳升,非常吉祥,于是将糕名改成了“太阳糕”。

太阳糕的形状来自于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后羿射日”,“传说在尧时,天上有十个太阳,炎热烤焦了森林、烘干了大地、晒干了禾苗;于是,尧命后羿射十日,后羿射落了其中的九个,九个太阳中的三足乌鸦都被射死,只留下一个太阳。”所以,太阳糕上的小鸡实际上就代表了太阳中的三足乌鸦(或称“三足金乌”,是神话传说中以乌鸦为原型的神鸟。古代中国人为何会把太阳和乌鸦联系起来?其中有个说法是:古人见到太阳黑子,无法找到合理的解释,便将其想象成背负着太阳的乌鸦。)到了民国时期,太阳糕变为二寸大小的长方块,内包豆沙馅,小鸡保留不变。

人们在二月初一这天请太阳糕作为供品、吃太阳糕,既是庆祝太阳的节日,也是为了祈求吉祥和吉利。

三、献生子

自唐宋以来,人们在中和节时用青色的袋子装上各种各样的粮食及瓜果种子,相互赠送,即为“献生子”。祈祷今年家家都五谷丰登,人们不用饿肚子。明代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中记载道:“二月朔日, 唐宋时谓之中和节,今虽不举,而民间犹以青囊盛五穀瓜果之种相遗,谓之献生子。”

四、说说其他

由于中和节之后便是“二月二”,因此许多人便将“二月初一中和节”与“二月初二龙抬头”等两天的节日内容和活动混为一谈了。也有一些地区会在春分节气的时候,联合起来搞一些诸如“立鸡蛋、吃太阳糕、舞龙等民俗活动。

在明清时期,每到二月初二,皇帝都要率百官到先农坛祭祀先农神,扶着犁、并亲自耕田,举行隆重的“御耕”仪式。有首童谣中唱到:“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这也说明了人们对于农耕的重视以及对丰收的期望。

北京老字号稻香村,每到春分时节,便售卖“太阳糕”,圆圆的太阳糕和月饼有些相似,黄色的外皮包裹着馅料。太阳糕谐音“太阳高”,在气候日趋暖和的时候,人们祭拜祈祷太阳每天高照人间大地,养育万物。春分,也正是麦苗拔节的时候,北京稻香村的太阳糕还会精选大麦嫩苗制成清新微甜的馅料,包裹在淡黄色的饼皮之中,咬一口满满是春天的味道。

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太阳崇拜的传统,但时间点并不是完全一样的,除了二月初一,还有三月十九、农历六月十九等日为太阳生日的说法。

在因“日出初、光先照”独特的地理位置而得名的山东省日照市,便在每逢农历六月十九,在民间有着“给太阳过生日”的习俗。其中,以天台山太阳节历史最为悠久,在2020年中国(日照)太阳文化节上,通过演艺节目《太阳之源·天台胜境》的精彩表演,以及文明圣火、观天测日与节气金鼓、四季花引、羲和浴日等环节,人们用歌曲、舞蹈演艺与旁白结合的艺术形式重现璀璨太阳文化习俗,共同为太阳祈福祝寿,感恩太阳无私奉献,祈祷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作为供奉太阳星君的庙宇,太阳宫是不少地区常见的建筑,在北京的北三环附近、地铁10号线就有一站名为“太阳宫”,以前也曾经有过一座庙宇、以及泥塑佛像、铁钟、白石狮子等物,现在都已被拆除、荡然无存。

进入农历二月,正是万物复苏、春光明媚之时,人们也要投入紧张的春耕农忙中了。在古代,庄稼一年的收成都是要“靠天”,所以,在这时祭祀太阳、吃太阳糕、献生子等等习俗和活动也是希望新一年的农忙能有一个好的开始,希望年底的收成满仓,全家人都过上美好的生活。这些风俗活动有些已经消逝、有些已经被忘记,希望更多的年俗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即使没有人再去传承和发扬,但也能让后世之人永远记住。

每天的柴米油盐让我们对琐碎繁杂的厨事早就没有了“若如初见”的感觉,但可是而but,“不计得失、浑然忘我、乐在其中”依然是我们每天的不懈追求。爱生活、爱美食,和你一起分享食物的美味和故事。本文系趴窗看雨的小龟编辑原创,码字不易,严禁不良自媒体抄袭、搬运。喜欢我就~关注!~点赞!~支持我吧~-~

1 阅读:1324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