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籍元帅投降,俄军被俘虏79名军官,损失17000人,俄罗斯太惨了

诗意初夏 2024-10-29 18:50:03

1700年的纳尔瓦战役,是欧洲特别是东欧北欧历史的一个分水岭。

如果这一次战役,俄罗斯武装力量真的被彻底击败了,不再对构成威胁,那么波罗的海依旧是瑞典的天下,东欧依旧是瑞典的天下,北欧更是瑞典的天下。

01

当俄罗斯的盟国们率先对瑞典进攻,欧洲关键战争之一的北方战争终于打响了。

1700年2月,萨克森第一个发起了进攻,偷袭了瑞典的关键港口里加,可惜没有成功。

萨克森选帝侯兼任波兰国王,当时波兰议会不打算跟俄罗斯结盟对打瑞典,因此国王奥古斯特二世只能出动自己封国萨克森的军队。

3月,另一个盟国丹麦从西边发起进攻,攻打瑞典的荷尔斯泰因,取得了一些胜利,攻占了一些要塞。

不过好景不长,英国和荷兰作为瑞典的帮手出动舰队,从北海通过松德海峡,进入波罗的海西部水域,阻止丹麦对瑞典进攻。

5月,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亲率大军在英国和荷兰舰队配合下,出其不意的在丹麦的西兰岛登陆,包围了丹麦首都哥本哈根。

这个举动震惊了丹麦,吓坏了他们。

02

但可惜的是,俄罗斯、萨克森、丹麦基本算是各打各的,从不同方向进攻。

丹麦首都被围,但却孤立无援。

萨克森侧重陆地战争,哪有什么海上力量,爱莫能助。

至于东边的北方同盟主力俄罗斯,海上力量那个时候也就聊胜于无,要跟瑞典比,差别太大了.

关键是在波罗的海,俄罗斯压根本就没舰队。要想援助,那也只能透过内河强行进入波罗的海,然后从最东边一直打到最西边,去援助丹麦。

很显然,这就是天方夜谭,概率几乎为零的事情。

孤立无援的丹麦,还能咋样?都城都被围了,还打什么打?

丹麦只好跟投降了。

英国在初期之所以支持瑞典,主要是不想波罗的海的均势被破坏,因为英国在这个地区有着自己很大的商业利益。

1700年初,英国就跟瑞典签署了同盟条约,在一方遭到攻击时候,另一方要予以援助。

在当时,瑞典是欧洲强国之一,俄罗斯并不强,因此,英国自然而然偏向瑞典了。不过,其实很战争后期,瑞典败局已定时候,英国也很狡猾的事实上“中立”了。不过在战争初期阶段,瑞典还是很强势的。

8月8日,战败的丹麦只能跟瑞典签署了和约,丹麦撤出了所占领的荷尔斯泰因,也退出了俄罗斯的北方同盟,退出了战争。

让丹麦憋屈的是,英国荷兰竟然作为这个和约的保证人。除非瑞典彻底被打败,否则丹麦只能自食其果了。

03

1700年9月下旬,大概四万俄军在皇帝彼得一世的率领下围攻了瑞典关键港口、战略要地纳尔瓦。

纳尔瓦战役在随后就爆发了.

这一战役其实充分暴露俄军太落后,如果俄罗斯要成为强国,这支军队太不合格,太不匹配。

尽管俄罗斯出动了如此重兵,大概四五倍于要塞的瑞典守军。

但俄罗斯攻打了40多天时间,始终没有攻下纳尔瓦城市要塞。

战场要的就是时间和速度,时间一长,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

当瑞典国王亲率大军解围了里加,迫使萨克森军队撤退后,他立即火速奔袭增援纳尔瓦。

大概11月19日,瑞典国王率大军就赶到纳尔瓦前线了,随即大战爆发。

瑞典竟然大胜俄罗斯。

俄军法籍元帅投降了,损失了大概17000人,被俘虏了79名军官,损失了超过140门大炮,其他俄军溃散撤退。

这个法籍元帅是皇帝彼得一世所聘请的外籍军官。

聘用外籍军官在俄军任职服务服役,是彼得一世在位时期非常显著的一个特色,因为当时俄军太落后了。

04

当瑞典国王亲率大军突然出现在俄军阵前,皇帝彼得一世很是震惊,随即快速离开了阵地,把战场军事指挥权交给了那个法籍元帅科洛阿公爵。

结果,瑞典军队太猛了,加上暴风雪吹向俄军,俄军一败涂地,太惨了。

这场大胜,让瑞典国王对俄罗斯为主的北方同盟发动的这次北方战争,做出了错误的估计。

他认为俄罗斯武装力量军队已被彻底击败了,不再构成什么威胁了。

如果俄罗斯就此一蹶不振,皇帝彼得一世彻底沉沦下去,那么瑞典就是真正的赢家。

但可惜不是这样,彼得一世又从绝望中缓了过来,继续强大俄罗斯,继续打。

在当时,瑞军的不少高级将军积极劝说瑞典国王应该乘胜追击,攻入俄罗斯境内,但瑞典国王却没有听取,反而把波兰当成了主要敌人。

“一失足成千古恨”,此后,瑞典竟然跟波兰打了六七年。

而那个俄罗斯却赢得了充分的喘息时间,在快速西化改革下,脱胎换骨,强大了起来。

1721年,瑞典大败,俄罗斯取得了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成为最后大赢家。

1 阅读:752

诗意初夏

简介:缅邈岁月,人间烟火,人生况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