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南宋周必大笔下府中花会:棋局、美酒、美人交织的社交盛景

火云上有诗词 2025-03-21 04:21:01

顷创棋色之论邦衡深然之明日府中花会戏成二绝 其一 南宋 · 周必大

局势方迷棋有色,歌声不发酒无欢。

明朝一彩定三赛,国手秋唇双牡丹(自注:谓新妓李荣、李棠也。)。

首句 “局势方迷棋有色”,巧妙地将棋局的紧张复杂与花色相互关联。在花会现场,人们沉浸于棋局之中,局势扑朔迷离,难以捉摸。这里的 “棋有色” 并非单纯指棋子的颜色,而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表达,暗示棋局如同色彩斑斓的画卷,充满了变化与魅力,让观者如痴如醉。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花会中娱乐活动的丰富性,棋艺博弈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之一,大家都全身心投入到这场智力较量中。

次句 “歌声不发酒无欢”,点明了花会中音乐与饮酒的重要性。在这样欢乐的场合,若没有歌声响起,饮酒似乎也失去了应有的乐趣。歌声是欢乐氛围的催化剂,它能让在场的人情绪高涨,尽情享受花会带来的愉悦。此句将歌声与酒欢紧密相连,生动展现了古代文人雅士聚会时对声色之娱的追求,只有歌声与美酒相互交融,才能营造出完美的欢乐氛围。

后两句 “明朝一彩定三赛,国手秋唇双牡丹”,则将花会的氛围推向了高潮。“明朝一彩定三赛”,意味着第二天将有一场至关重要的比赛,这场比赛的结果将决定多个赛事的胜负,引发众人对比赛结果的期待。

而 “国手秋唇双牡丹” 一句,作者自注中提到是指新妓李荣、李棠,这里用 “国手” 来形容两位女子,暗示她们在才艺方面有着出众的表现,如同棋艺高超的国手一般。“秋唇双牡丹” 更是用形象的比喻描绘出她们的美丽动人,嘴唇如秋日牡丹般娇艳欲滴,让人眼前一亮。这两位女子的出现,无疑为花会增添了更多的魅力与看点,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也为整首诗增添了一抹艳丽的色彩。

周必大通过这首诗,细腻地描绘了府中花会的精彩瞬间,将棋局、歌声、美酒以及美人等元素巧妙融合,展现了一幅生动鲜活的古代社交娱乐场景图,让读者感受到当时热闹而优雅的氛围。

顷创棋色之论邦衡深然之明日府中花会戏成二绝 其二 南宋 · 周必大

醉红政不妨文饮,呼白从来要助欢。

棋色应同三昧色,牡丹何似九秋丹。

开篇 “醉红政不妨文饮”,“醉红” 直观地描绘出众人饮酒后脸颊泛红的醉态,这一色彩意象既体现了饮酒带来的愉悦沉醉之感,又暗示了花会现场热烈欢腾的氛围。“政不妨” 表明即便在微醺状态下,也不妨碍大家进行文雅的饮酒活动。在古代,文饮往往伴随着诗词歌赋、谈文论道,是一种兼具文化与情趣的社交行为。这里强调醉红与文饮并不冲突,反而相得益彰,展现了文人雅士在享受美酒的同时,不忘追求高雅的文化交流,在热闹中不失斯文。

次句 “呼白从来要助欢”,“呼白” 在古代酒令中有特定含义,指的是在行酒令时大声喊出特定的字或指令,是酒令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此句表明,通过呼白这种充满活力与互动性的酒令方式,向来都是为了增添欢乐的气氛。它生动地展现了花会中饮酒环节的热闹场景,众人在酒令声中开怀畅饮,欢声笑语不断,进一步强化了花会欢乐祥和的氛围,体现了古人通过酒令等娱乐方式来增进社交乐趣、释放情感的生活情趣。

第三句 “棋色应同三昧色”,承接上一首诗中关于 “棋色” 的论述,将棋局的变化与佛教中的 “三昧” 概念相联系。“三昧” 在佛教中代表着一种专注、深入、正定的精神境界,也可引申为事物的本质或精妙之处。作者认为,棋局中的变化之色,如同三昧所蕴含的深奥境界一样,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无尽的变化。这一比喻不仅提升了对棋局理解的深度,将单纯的棋艺博弈上升到哲学思考的层面,也暗示了花会中的各种娱乐活动并非仅仅是表面的消遣,而是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和精神内涵,需要参与者用心去体会和领悟。

尾句 “牡丹何似九秋丹”,再次提及花会中的牡丹,将其与 “九秋丹” 进行比较。“九秋丹” 可能指的是秋天的某种丹药或具有特殊意义的植物,其具体所指虽不明确,但从诗句中可以感受到作者通过对比,强调牡丹在花会中的独特地位。牡丹作为富贵、美丽的象征,在花会中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花卉之一。然而,作者却以 “何似” 这样的疑问语气,暗示了在这场花会中,牡丹虽然娇艳动人,但或许还有其他事物与之媲美,或者在作者心中,花会所蕴含的丰富体验和情感价值,远非牡丹这一单一元素所能涵盖。这一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使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耐人寻味。



1 阅读:24

火云上有诗词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