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瑜:更高的财富,更强的现金流——美国居民超额财富的再思考

总是饿的研究员 2024-09-15 03:07:08

文:华创证券研究所副所长 、首席宏观分析师 张瑜(执业证号:S0360518090001)

联系人:殷雯卿(19945767933)

核心观点

在《从“超额储蓄”到“超额财富”——美国经济防线的转变》中,我们得出了美国居民拥有高额超额财富的结论,那么,美国居民拥有了如此高额的超额财富,是否意味着他们从资产中获得的利息/股息收入也同步获得了大幅增长?居民的现金流是否因财富增长而改善?这对我们去理解居民消费韧性是否可持续至关重要,本文尝试来回答这一问题。

我们假设TOM代表一个“典型”的美国人,他的资产/收入结构和变化趋势与全社会整体情况同步;可以看到在疫情后,TOM所持有的资产与财产性现金流发生了如下变化:

(1)财富大幅增值。截至2024Q1,他所持有的各类资产相比疫情前的趋势值增加1.8万美元,增值主要来自房地产、股票与各类存款;财富的增值部分达到其年消费支出的93%。

(2)“类现金资产”庞大,现金流风险小。TOM的财富增值结构中,“类现金资产”(活期存款和现金+货币基金)的增值幅度庞大,达到4900美元,可覆盖TOM存量负债的24%与近5年的利息支出。

(3)财富大幅增值带来TOM每年通过资产生息/分红获得的财产性收入现金流增加了180美元/年。TOM一年的消费支出约19300美元,额外增加的财产性收入达到其消费支出的近1%。

(4)TOM现有债务的偿债现金流压力也不大。截至2024Q1,TOM持有2万美元债务,每年的利息支出较疫情前额外增加了110美元。不过他的资产负债率处于1980年以来低位,存量负债利率仅5.2%,相比2019年4.8%大致持平。

因此总结来说,疫情后的TOM拥有了更高的存量财富与更强的现金流,这有望支撑起他更有韧性的消费支出,同时TOM的债务负担并不大,出现流动性风险的概率较小。而如果将TOM的状况扩大到全社会,也就说明了美国当前的消费韧性仍强,居民部分的流动性风险也很小。

报告摘要

一、美国居民资产负债表的亮点:财富增值,存款扎实

1、截至2024Q1,美国居民持有的净财富相比疫情前的线性趋势水平增长了约18万亿美元(即超额财富约18万亿),超额财富/名义消费支出约93%;而2000年互联网泡沫前、2008年金融危机前,超额财富/名义消费支出最高分别达到约146%、269%,可见本轮超额财富虽有增长,但相比过去2轮“资产泡沫”前的规模并不算大。

2、超额财富的结构来看,居民持有的超额“类现金资产”远高于历史,即活期存款和现金、货币基金这两类流动性极高的资产分别较历史趋势值多增了3.5万亿美元、1.4万亿美元;1995-2009年期间的超额财富中,超额“类现金资产”规模最大时也仅约1万亿美元。“类现金资产”可更便利地转换为消费支出或用于偿还贷款,4.9万亿美元的超额“类现金资产”可覆盖24%的存量负债与近5年的利息支出,因此居民部门出现流动性危机的风险不大。

二、美国居民资金流量表的亮点:更高的财富带来了更强的现金流

1、超额财富切实增强了居民的现金流。截至2024Q1,财产性收入的三大类中,租金收入较历史趋势值仍有约2100亿美元/年的超额部分;股息收入有约606亿美元/年的超额部分;不过利息收入并无超额收入,但三者合计财产性收入仍有约1800亿美元/年的超额部分。

具体结构来看:

租金:是居民最大的超额财产收入来源。截至2024上半年,居民一年的租金收入可达约1万亿美元,相比疫情前趋势水平多增的超额租金收入约2100亿美元。根据估算,这一租金收入水平对应房屋租金回报率均值约6.5%,相比2015-2019年均值6.8%大致持平。

股息:截至2024上半年,居民一年的股息收入可达约1.9万亿美元,相比疫情前趋势水平多增的超额股息收入约606亿美元。疫后居民持有的超额股票与共同基金资产是各类金融资产中增幅最大的,但超额股息收入增幅相比超额货基利息收入却较小,主要的原因或在于2023年以来美股股息回报率出现回落。

利息:根据个人利息收入(BEA口径)的数据,美国居民当前并未获得超额利息收入,截至2024Q1的超额利息收入为-920亿美元。居民利息收入的来源较多,我们无法准确估算所有生息资产准确的利息收入,因此我们尝试对存款、货币基金、国债这三类居民最主要的利息收入来源进行估算:

货币基金:是最大的超额利息收入来源。截至2024Q1居民持有货基约4万亿美元,较历史趋势值的超额部分达到约1.4万亿美元。货币基金年利息收益约2060亿美元,超额利息约1050亿美元,是目前居民各类生息资产中超额利息收入最高的资产。

存款:居民定期存款规模回落叠加存量存款利率较疫情前持平,居民定期存款并未获得超额利息;截至2024Q1,居民定期存款利息约760亿美元/年,其利息收入相比历史趋势值反而减少560亿美元/年。居民活期存款利率跟随基准利率调整而实时变动,因此活期存款利息达到约30亿美元/年,超额利息约20亿美元。结合定期与活期存款来看,居民的存款并未获得超额利息。

国债:美国居民目前持有国债的规模小于历史趋势水平,不过由于利率大幅提升,因此居民持有国债每年的利息收入提升至约1050亿美元,超额国债利息收入约150亿美元/年。

2、超额储蓄≠超额存款,居民存款仍充裕。当前美国居民超额储蓄耗尽、储蓄率降至低位,但这是否意味着居民的钱用完了?这里需要区分储蓄和存款两个概念:储蓄是国民收入核算的概念,从储蓄的来源和用途两个维度来看:居民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消费支出=存款+金融投资+买房-贷款,即居民的储蓄用于各项投资,存款只是其中的一部分。2024年以来,居民的储蓄确实在收缩,但存款金额实际并不低:截至2024Q1,居民每年净增加存款6600亿美元,与疫情前2016-2019年均值水平接近;因此当前居民持有的各类存款资产总和相比疫情前仍在扩张,仍有约3.2万亿美元的超额存款。

3、存量负债利率低,偿债现金流压力小。截至2024Q1居民总负债规模达到约20万亿美元,相比疫情前的趋势水平多增了约1.8万亿美元;但居民资产负债率仅11.3%,较2019年的12.4%还有所下降,居民资产负债率处于1980年以来低位,杠杆可控。同时,高利率环境下美国居民的利息支出额外增加了约1100亿美元/年,但居民存量负债利率仍低,截至2024Q1的居民存量负债利率为5.2%,仅较2019年的4.8%小幅提升。

风险提示:对居民各项财产性收入与支出的估算存在误差

报告目录

报告正文

在《从“超额储蓄”到“超额财富”——美国经济防线的转变》中,我们拆分了美国居民当前拥有的超额财富、以及其对消费结构的影响。那么,美国居民拥有了如此高额的超额财富,是否意味着他们从资产中获得的利息/股息收入也同步获得了大幅增长?居民的现金流是否因财富增长而改善?这对我们去理解居民消费韧性是否可持续至关重要,本文就尝试来回答这一问题。

我们假设TOM代表一个“典型”的美国人,他的资产/收入结构和变化趋势与全社会整体情况同步[1]。他的资产与现金流结构大致为:

TOM的个人总资产18万美元,主要持有房子(5.9万美元)、各类存款(1.8万美元)与各类金融资产(10.2万美元)等;家庭总负债约2万美元,主要负担了房地产抵押贷款(1.3万美元)、消费贷款(5000美元)等;因此TOM持有的净资产约16万美元。

现金流方面,TOM每年的现金流规模约2.1万美元。资金的来源主要为各类收入(税后2万美元),贷款(约1000美元)等。资金的去向主要包括消费(2万美元)、房屋相关支出(500美元)、各类存款(660美元)与其他金融投资(210美元)。

可以看到在疫情后,TOM所持有的资产与财产性现金流发生了如下变化:

(1)财富大幅增值。截至2024Q1,他所持有的各类资产相比疫情前的趋势值增加1.8万美元,增值主要来自房地产、股票与各类存款;财富的增值部分达到其年消费支出的93%。

(2)“类现金资产”庞大,现金流风险小。TOM的财富增值结构中,“类现金资产”(活期存款和现金+货币基金)的增值幅度庞大,达到4900美元,可覆盖TOM存量负债的24%与近5年的利息支出。

(3)财富大幅增值带来TOM每年通过资产生息/分红获得的财产性收入现金流增加了180美元/年。TOM一年的消费支出约19300美元,额外增加的财产性收入达到其消费支出的近1%。

(4)TOM现有债务的偿债现金流压力也不大。截至2024Q1,TOM持有2万美元债务,每年的利息支出较疫情前额外增加了110美元。不过他的资产负债率处于1980年以来低位,存量负债利率仅5.2%,相比2019年4.8%大致持平。

一、居民财富的两张表

美联储发布的居民资产负债表与资金流量表可用于衡量居民持有的存量资产以及每年的资金流量。在展开讨论居民资产存量与流量的特点之前,我们先认识一下居民财富两张表的结构。

(一)资产负债表:看居民持有的财富

居民资产负债表衡量居民持有的存量资产与负债规模。资产端包括非金融资产与金融资产,非金融资产主要包括房地产与耐用消费品(耐用消费品在NIPA口径下属于消费,在资产负债表口径下属于投资);金融资产主要包括各类存款(外币存款、活期存款、定期存款)、货币基金、债券、股票与共同基金、养老金、保险等。负债端则主要为贷款,包括住房抵押贷款与消费贷款。而资产与负债之差,即为居民所持有的净资产(财富)。

居民持有的金融资产比重更高,但2022年起非金融资产占比提升。居民持有的资产结构中,金融资产占比约7成,其中,股权类资产(股票+共同基金)、养老金、各类存款(外币存款、活期存款、货币基金、定期存款)是占比最高的金融资产。而2022年以来,在房价快速上涨的背景下,居民持有的非金融资产比重提升,由2019年的30%提升至2024Q1的32%。

(二)资金流量表:看居民的资金来源和去处

居民资金流量表衡量居民每期的资金来源和去处;

资金来源=可支配收入+净负债=工资薪金收入+财产性收入(租金收入+利息收入+股息收入)+转移支付收入-个人所得税+净负债

资金去处=个人消费支出+净非金融投资(买房)+净金融投资+转移支付(规模很小,可忽略)

其中:可支配收入取自BEA《National Income and Product Accounts, NIPA》统计的居民收入数据。理论上居民资金来源=资金去处(实际上存在统计误差)。

居民资金来源的结构中,工资薪金收入占比最高达到近7成;疫情后,转移支付收入占比也明显提升,由2019年占比19%提升至2024Q1的20%。而财产性收入占比则与疫情前持平,仍稳定在22%的占比;不过结构来看,股息与租金收入占比提升,而利息收入占比则下降。这也与下文将分析的居民超额股息与超额租金收入明显提升相一致。

而居民资金去向的结构中,消费支出占比最高,且疫情后消费支出占比逐年提升,2024Q1的居民消费支出占总资金去向的比重达到94%,相较2019年高出10个百分点。而相应的,居民的金融投资占比则下降至4%(2019年为14%);其中,类现金投资占比反而提升,金融投资占比下降主要由股票、债券投资所拖累。居民的非金融投资占比则相对稳定,2024Q1占其资金去向的2%,与2019年持平。居民每年的非金融与金融投资流量会构成其存量的资产,而居民更高的类现金投资也相应形成了下文将提到的“超额存款”规模的大幅提升。

资金流量表为剔除价格因素的数据,而资产负债表为考虑价格因素的数据,因此资产负债表中的房地产、耐用消费品、债券、股票与共同基金等资产价值包含了估值因素。例如2023年居民减持了美股2300亿美元,但由于美股仍在上涨,因此居民持有的美股资产仍增值了约5.1万亿美元。整体来看,估值因素对居民资产增长的贡献远大于实际的资金流入/流出,特别是2019年以来股市与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带来居民持有资产的估值大幅提升,资产估值金额由2000年-2018年均值1.9万亿美元左右提升至2019年以来的均值8万亿美元,是居民资产增值的主要原因。

当资产估值提升时,居民消费倾向趋于提升。可以看到90年代、2002-2006年、2012-2013年、以及疫后2020-2024年,随着资产估值的提升,居民的消费倾向都有所提升;而2000年互联网泡沫、2008年金融危机都带来了资产估值的收窄以及消费倾向的回落。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资产的财富效应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2022-2023年美股、房地产价格出现一轮下跌,带来居民消费倾向的回落;而随着资产价格的企稳,2023年年中起居民消费倾向再度回升。

在认识了居民财富的两张表后,下文我们将详细分析居民目前存量与流量财富的亮点,而这些亮点则支撑了当前居民部门的消费韧性。

二、资产负债表的亮点:财富增值,存款扎实

(一)“超额财富”仍有18万亿美元

截至2024Q1,美国居民持有的净财富相比疫情前的线性趋势水平增长了约18万亿美元(即超额财富约18万亿),且相比过去2轮“资产泡沫”前并不算大。我们继续沿用在《从“超额储蓄”到“超额财富”——美国经济防线的转变》提出的“超额财富”的概念,即家庭持有的净资产规模超出历史增长趋势值的部分[2]。通过估算当前以及历史上两轮“资产泡沫”前的超额财富规模,可以看到:截至2024Q1美国居民持有净财富约160万亿美元,超额财富约18万亿美元,超额财富/名义消费支出约93%;而2000年互联网泡沫前、2008年金融危机前,超额财富/名义消费支出最高分别达到约146%、269%,可见本轮超额财富虽有增长,但相比过去2轮“资产泡沫”前的规模并不算大。

(二)类现金资产庞大,居民现金流风险小

进一步来看超额财富的结构,居民持有的超额“类现金资产”远高于历史。目前居民持有的约18万亿美元超额财富中,非金融资产约9.6万亿美元、金融资产约9.9万亿美元、总负债约1.8万亿美元。非金融资产中主要为房地产(超额房地产资产约8万亿美元)与耐用消费品(超额耐用品资产约1.6万亿美元)。金融资产中,居民持有的超额股票和共同基金达到5.5万亿美元,占超额金融资产的56%。当前与80年代以来不同的是超额“类现金资产”占比更高,即活期存款和现金、货币基金这两类流动性极高的资产分别较历史趋势值多增了3.5万亿美元、1.4万亿美元,占超额金融资产的近一半,1995-2009年期间的超额财富中,超额“类现金资产”规模最大时也仅约1万亿美元,占超额金融资产的10%不到。

“类现金资产”可更便利地转换为消费支出或用于偿还贷款,因此居民部门出现流动性危机的风险不大。截至2024Q1,居民总负债20.6万亿美元,债务利息支出为1.1万亿美元/年,4.9万亿美元的超额“类现金资产”可覆盖24%的存量负债与近5年的利息支出。

三、资金流量表的亮点:更高的财富带来了更强的现金流

资金流量表要分别从资金来源与资金去向两个角度来分析。

资金来源的角度来看,居民持有更大规模的可生息/分红资产,在目前租金和利率均较高的环境下,确实带来利息/股息/租金等财产性收入的增长超出历史趋势水平(即获得了超额财产性收入),叠加劳动力薪资的上涨与财政的转移支付的提升,居民的现金流流入规模明显变强。

资金去向的角度来看,居民的资金主要流向消费、存款、金融投资三大类。截至2024Q1,居民资金流向存款的规模并不低,即居民仍有充足的存款作为其现金流的缓冲垫(与第二节中的超额类现金资产大幅提升是相同的概念)。

(一)超额财富切实增强了居民的现金流

居民资金流量表中的可支配收入(NIPA口径)与BEA发布的个人可支配收入口径相同,可以看到,截至2024Q1,财产性收入的三大类中,租金收入较历史趋势值仍有约2100亿美元/年的超额部分;股息收入有约606亿美元/年的超额部分;不过利息收入并无超额收入,但三者合计财产性收入仍有约1800亿美元/年的超额部分。

具体来看财产性收入各类别的情况:

1、租金:最大的超额财产收入来源

居民超额租金收入约2100亿美元,是居民最大的超额财产收入来源。BEA发布的个人租金收入显示,截至2024上半年,居民一年的租金收入可达约1万亿美元,相比疫情前趋势水平多增的超额租金收入约2100亿美元。而基于这一租金收入规模,简单假设居民在租房屋价值=居民房屋总价值*(1-住房自有率),则可估算出2024Q1的房屋租金回报率在约6.5% 左右,疫后(2020-2024年)的房屋租金回报率均值约6.5%,相比2015-2019年均值6.8%大致持平。

2、股息:超额股息回报仍在,不过逐步收缩

居民超额股息收入约606亿美元,超额股息回报逐步收缩。BEA发布的个人股息收入显示,截至2024上半年,居民一年的股息收入可达约1.9万亿美元,相比疫情前趋势水平多增的超额股息收入约606亿美元。疫后居民持有的超额股票与共同基金资产是各类金融资产中增幅最大的,但超额股息收入增幅相比超额货基利息收入却较小,主要的原因或在于2023年以来美股股息回报率出现回落。

3、利息:货币基金利息大幅提升,对冲存款低利率

居民利息收入的来源较多,包括存款、货币基金、国债、养老金等,难以穷举;并且多数生息资产无法获得准确的利息回报率(例如,尽管我们可以获得美国10Y国债利率的实时数据,但我们无法获得居民持有的每一笔存量国债的利率水平,难以准确估算居民的国债利息收入)。因此,在这一部分我们尝试对存款、货币基金、国债这三类居民最主要的利息收入来源进行估算,这部分估算值的绝对值与BEA发布的个人利息收入存在一定误差,但二者的趋势接近,因此我们估算的目的,主要是观察疫情以来利息收入的变化趋势。

而根据个人利息收入(BEA口径)的数据,美国居民当前并未获得超额利息收入,截至2024Q1的超额利息收入为-920亿美元。

l存款:并未获得超额利息

截至2024Q1居民超额活期存款与现金3.5万亿美元、超额定期存款-1.7万亿美元。2020年以来,美国居民活期存款与现金规模显著增长,2024Q1存量活期存款与现金4.5万亿美元,较历史趋势值的超额部分3.5万亿美元。而定期存款规模自2022年下半年起出现回落,2024Q1存量定期存款9.7万亿美元,较历史趋势值的超额部分转负为-1.7万亿美元。定期存款规模下降,或因居民将更多的定期存款取出后转为流动性更高的活期存款/现金,从而得以更便捷的用于消费。

居民定期存款规模回落叠加存量存款利率较疫情前持平,居民定期存款并未获得超额利息。由于定期存款有固定期限,其利率调整具有滞后性,只有新增的定期存款可享受当前更高的利率。简单假设居民持有的定期存款仅有1年、2年、3年期,且各期限比例均等,则当前的存量定期存款利率为1年、2年、3年期存款过去3年利率的均值,那么截至2024Q1美国存量定期存款利率为0.8%,与2019年末大致持平。叠加定期存款存量规模的收缩,截至2024Q1,居民定期存款利息约760亿美元/年,但并未获得超额利息,其利息收入相比历史趋势值反而减少560亿美元/年。

居民活期存款利息增长略有提升。活期存款利率可跟随基准利率调整而实时变动,截至2024Q1活期存款利率上调至0.07%,叠加居民活期存款规模的提升,居民活期存款利息达到约30亿美元/年,超额利息约20亿美元。结合定期与活期存款来看,居民的存款并未获得超额利息。

l货币基金:最大的超额利息收入来源

截至2024Q1居民持有货基约4万亿美元;较历史趋势值的超额部分约1.4万亿美元;货基超额利息约1050亿美元/年。与活期存款类似,货币基金收益率随着基准利率的调整而实时变动,且收益率水平与联邦基金目标利率接近;截至2024Q1美国规模最大的货币基金产品——摩根大通美国政府货币基金的收益率为5.1%。由于货币基金的收益率水平基本接近,我们简单以摩根大通美国政府货币基金的历史收益率来估算全部货币基金的利息收益水平,可以看到:截至2024Q1货币基金年利息收益约2060亿美元,超额利息约1050亿美元,是居民持有的各类生息资产中,超额利息收入最高的资产。

l国债:超额利息收入先降后增

经估算,截至2024Q1居民持有美国国债约2.4万亿美元,较历史趋势值的超额部分约-120亿美元,美国国债超额利息约150亿美元/年。疫后初期美联储的降息带来美国国债收益率大幅下降,因此居民大量减少持有的美债;而随着加息带来美债收益率的提升,居民持有美债规模回升,但仍低于历史趋势水平。不过由于利率大幅提升,居民持有国债每年的利息收入提升至约1050亿美元,超额国债利率收入约150亿美元/年。

(二)超额储蓄≠超额存款,居民存款仍充裕

这一点其实与2.2节中提到的居民类现金资产仍然庞大是一个问题的两面,这一部分我们尝试从资金流量的角度去理解居民存款的变化。

目前,市场共识的是美国居民的超额储蓄已经耗尽,我们在《从“超额储蓄”到“超额财富”——美国经济防线的转变》也估算过相应的结论。但超额储蓄耗尽、储蓄率降至低位,是否意味着居民的钱用完了?这里就需要区分储蓄和存款两个概念:储蓄是国民收入核算的概念,从储蓄的来源和用途两个维度来看:居民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消费支出=存款+金融投资+买房-贷款,即居民的储蓄用于各项投资,存款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超额储蓄不如称之为超额投资会更直观。

事实上,2024年以来居民的储蓄(或者说投资)确实在收缩,但主要是收缩了金融投资的规模,存款金额实际并不低,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居民其实仍有额外的存款转换为消费的潜力。截至2024Q1,居民每年净增加存款6600亿美元,与疫情前2016-2019年均值水平接近;因此当前居民持有的各类存款资产总和相比疫情前仍在扩张,仍有约3.2万亿美元的超额部分,超额存款并未耗尽(包含4.9万亿美元超额“类现金资产”与-1.7万亿美元定期存款,详见2.2节)。

(三)存量负债利率低,偿债现金流压力小

疫情以来,居民负债增长远低于金融危机前;居民资产负债率处于1980年以来低位,杠杆可控。截至2024Q1居民总负债规模达到约20万亿美元,相比疫情前的趋势水平多增了约1.8万亿美元;但相比于2008年金融危机前居民高达6万亿-7万亿美元的超额负债,当前居民的债务负担远低于当年危机前的水平。

高利率环境下美国居民的利息支出额外增加了约1100亿美元/年,但居民存量负债利率仍低,居民债务偿还压力小。截至2024上半年,居民一年的债务利息支出约1.1万亿美元(BEA发布的个人利息支出未包含房地产抵押贷款利息,此处的1.1万亿是我们计算的考虑了房地产抵押贷款利息后的总利息支出),相比疫情前趋势水平多增的债务利息支出约1100亿美元/年。不过以此利息水平计算的居民存量负债利率并未较疫情前明显提升,截至2024Q1的居民存量负债利率约为5.2%,而2019年为4.8%。

[1]注:TOM持有资产和收入的数据计算方式:各项数据的全社会实际金额除以十亿。

需要注意的是,本文的关注点在于美国居民整体的资产与现金流特点,从而明确居民部门不会有整体的流动性风险。但由于财富与现金流在不同收入阶层中分配不均衡,因此TOM代表的“典型”的美国人可能无法体现出低收入/高收入群体的结构分化。

有关低收入群体与高收入群体在财富与现金流上分配不均衡的结构特点,可参考《从“超额储蓄”到“超额财富”——美国经济防线的转变》,后续我们还会针对低收入群体的现金流尾部风险以及对经济的影响专门进行专题研究。

[2]注:为了简化理解,本文对各类资产/收入历史趋势值的估算采用了线性估算;而在《从“超额储蓄”到“超额财富”——美国经济防线的转变》采用的是对数估算。因此二者之间数据结果略有差异,但二者的经济含义相同。

具体内容详见华创证券研究所9月13日发布的报告《【华创宏观】更高的财富,更强的现金流——美国居民超额财富的再思考》。

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及配套指引,本资料仅面向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不是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20240722-张瑜:详拆三中【百项】改革任务

20240719-张瑜:三中新闻发布会的“30条增量信息”

20240718-张瑜:三中公报之信号、等待及跟踪

20240715-张瑜:地方财政画像:反常-恒常

20240713-张瑜:从“超额储蓄”到“超额财富”——美国经济防线的转变

20240708-张瑜:汇率弹性打开的条件分析——基于四个视角的推断

20240705-张瑜:“刚”与“荒”——货币政策框架的艰难平衡

20240703-张瑜:科技重大会议基本认识和后续跟踪

20240702-张瑜:一个有趣指标看地产企业的“预期”——去库全面跟踪系列三

20240626-张瑜:日本低利率之下的投资“出路”

20240620-张瑜:美国补库的两个时间维度

20240619-张瑜:美国就业数据的背离何解?——基于反面论证的视角

20240618-张瑜:重要的是第二拐点——5月经济数据点评

20240615-张瑜:黄金的“非寻常”定价

20240614-张瑜:地产的四个核心关注点

20240604-张瑜:全球风险与中国挑战——出口扫描系列·风险篇

20240603-张瑜:全球制造业PMI回暖视角下的2024出口——出口扫描系列·机会篇

20240519-张瑜:美国财政与货币的“权利游戏”——如何理解TGA余额的提升

20240515-张瑜:一月“四”舟——四个角度看宏观

20240514-张瑜:美欧日居民的通胀体感,谁更痛?

20240512-张瑜:金融数据“挤水分”,研判必须“淡总量”——4月金融数据点评

20240512-张瑜:打空转,等降准,看降息——2024年Q1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解读

20240505-张瑜:再议“假如美国今年不降息”

20240501-张瑜:三中、地产与汇率——四月政治局会议“5”句话极简解读

20240417-张瑜:供需压力,一升一降——3月经济数据点评

20240416-张瑜:设备更新,哪些领域受益大?—— “更新”&“换新”系列五

20240409-张瑜:如果美联储今年不降息

20240408-张瑜:量跑在价前面——3月经济数据前瞻

20240330-张瑜:新科技革命?——美国劳动生产率的思辨

20240325-张瑜:全球货币政策转向在即,如何赚钱?——美国风险探测仪系列六

20240324-张瑜:近200个能耗标准,哪些在提升?——“更新”&“换新”系列四

20240315-张瑜:海外共识中的裂缝

20240313-张瑜:详拆“五万亿”设备购置市场——“更新”系列一

20240312-张瑜:利率“无人区”& 银行“不可能三角”

20240306-张瑜:读懂增量信息

20240225-张瑜:财经委三大部署的细致理解

20240204-张瑜:美联储停止缩表的五节点与三阶段——美国风险探测仪系列五

20240203-张瑜:开年财政发力了吗——12月财政数据点评

20240129-张瑜:美元指数影响进一步下降——2024年CFETS新权重简评&海外周报第37期

20240126-张瑜:地方两会的7大要点

20240125-张瑜:降准先行,静待价格弹性

20240117-张瑜:张瑜:开年财政三大跟踪方法

20240113-张瑜:如何博弈降息预期?——12月金融数据点评

20231228-张瑜:珍贵的好消息,本轮毛利率或已见底——11月工业企业利润点评

20231213-张瑜:寻找“新”定价——极简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20231212-张瑜:挣脱——2024年展望(干货版)

【国内基本面】

20240201-强生产,弱需求,低物价——1月PMI数据点评20240128-利润高增长下的喜与忧——12月工业企业利润点评20240118-两个维度看供需———12月经济数据点评20240101-需求不足,待投资加码——12月PMI数据点评20231216-三个层次理解强生产——11月经济数据点评20231201-生产强在哪?需求弱在哪?——11月PMI数据点评20231128-收入在改善——10月工业企业利润点评20231116-供需压力:中游强供给,上游弱需求20231101-商品消费与地产投资或边际走弱——10月PMI数据点评20231029-利润改善两部曲:从毛利率到收入——9月工业企业利润点评20231019-关于超预期的五个问题——9月经济数据点评20230927-谁在驱动利润率上行?——8月工业企业利润点评20230916-回暖四条线,持续性如何?——8月经济数据点评20230901-经济稳中有“进”——8月PMI数据点评20230828-寻找ROE向上的行业——7月工业企业利润点评20230816-政策加码的两大触发条件或已至——7月经济数据点评20230728-利润同比即将转正——6月工业企业利润点评20230702-哪些环节在趋稳?——6月PMI数据点评20230616-经济症状和或有的对策推演——5月经济数据点评20230601-PMI下行:导火索与连带反应——5月PMI数据点评20230528-库存之底会有哪些信号?——4月工业企业利润点评20230523-出口十大高频跟踪框架——出口再审视系列一20230503-PMI忽高忽低,但经济结构强弱分明——4月PMI数据点评20230429-工业利润增速开启回升——3月工业企业利润点评20230419-七个判断与三个待定——3月经济数据点评20230331-超预期之下,看10个细节——3月PMI数据点评20230327-利润增速或已见底——1-2月工业企业利润点评20230316-开年经济适配5%的目标吗?——1-2月经济数据点评

20230303-复苏途中,下行风险偏低,尚有上行动能——1-2月经济数据前瞻

20230301-两个指标看继续“扩内需”的必要性——2月PMI数据点评

20230201-温和的开局——1月PMI数据点评

20230201-今年利润会是什么节奏?——12月工业企业利润点评

20230118-疫情三年36个指标回顾:各个环节现状如何?12月经济数据点评

20230104-GDP读数或不足以反映需求收缩程度——12月经济数据前瞻

20230101-稳增长需要解决一连串问题——12月PMI数据点评

【金融】

20231229-应对社会预期偏弱,要提振信心——2023年四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理解

20231214-一暖一冷——11月金融数据点评

20231128-短期更关注经济的“质”——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解读

20231114-政府加杠杆,等于宽货币;私人加杠杆,才是扩信用

20231109-稳增长情境下,货币政策更加“以我为主”——11月8日央行行长发言理解

20231014-低名义利率,高实际利率下的前景演绎——9月金融数据点评

20230915-降准不必然对应银行间流动性宽松——9月15日央行降准点评

20230912-三部门看当下经济状态——8月金融数据点评

20230822-艰难的平衡——8月21日LPR利率调降点评

20230816-降息是一种明确的“选择”——8月15日央行降息点评

20230812-企业补库可能需要一点耐心——7月金融数据点评

20230716-居民中长期消费贷款首次单季负增长——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点评

20230712-社融总量同比或见底,结构仍需观察——6月金融数据点评

20230621-债市“获利”幅度够大吗?

20230614-抢在社融回落之前的安慰——5月金融数据和降息点评

20230518-一季度信贷,钱都去哪了?

20230516-货币政策的“中庸之道”——2023年Q1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点评

20230512-信贷投放力度最大的时间段或已过去——4月金融数据点评

20230415-重点是结构性工具——2023年Q1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点评

20230412-为何社融强,债市利率下行?——3月金融数据点评

20230411-大行的存款利率未来会下行吗?

20230318-降准:调节流动性的工具——央行2023年3月27日降准点评

20230314-定量测算居民提前还款可能造成的影响

20230225-货币政策:“质”比“量”重要——2022年Q4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解读

20230220-2022年信贷流向行业图谱

20230211-金融数据开年三问——1月金融数据点评

20230111-社融“至暗时刻”,降息“翘首以待”——12月金融数据点评

【海外】

20240204-强劲非农背后的两个干扰与两个影响——美国1月非农数据点评

20240202-降息预期落空,美债利率不升反降?——1月FOMC会议点评

20240116-补库会导致核心商品再通胀吗?——美国2023年12月CPI数据点评&海外周报第35期

20231231-重启学生贷款,是否会是美国消费的最后一根稻草?——美国风险探测仪系列四

20231215-联储转向降息叙事的两个思考——12月FOMC会议点评

20231214-通胀回落仍有一些曲折——美国11月CPI数据点评

20231211-超预期背后的两个“瑕疵”——美国11月非农数据点评

20231129-天量美债基差交易能否平稳落地?——美国风险探测仪系列二&海外周报第29期

20231122-美企业债天量到期?明年或无忧——美国风险探测仪系列一

20231116-技术性调整的通胀反弹风险消退——美国10月CPI数据点评

20231102-Higher解除,Longer开启——11月FOMC会议点评

20231027-昙花一现的经济再加速——美国3季度GDP数据点评

20231013-通胀“宽度”比通胀“高度”更重要——美国9月CPI数据点评

20230921-或不宜过度看重政策利率中枢的上移——9月FOMC会议点评

20230903-五个视角看美就业市场持续迈向正常化——美国8月非农数据点评

20230812-加息结束的通胀信号再确认——美国7月CPI数据点评

20230805-停止加息的三个信号均已显现——美国7月非农数据点评

20230727-美债或已进入最优配置区间——7月FOMC会议点评

20230713-美国通胀宽度回落!——美国6月CPI数据点评

20230616-如何理解“停而未止”的美联储?——6月FOMC会议点评

20230614-小心通胀数据的“坑”——美国5月CPI数据点评

20230611-美债万亿供给来袭?

20230604-就业数据对联储和市场意味着什么?——美国5月非农数据点评

20230511-什么样的通胀和就业可让联储降息?——美国4月CPI数据点评

20230506-就业韧性强化维持高利率的必要性——美国4月非农数据点评

20230505-加息或结束!然后呢?

20230429-经济的成色与联储的选择

20230426-美国房地产市场有大“雷”吗?

20230415-加息结束看什么信号?经济还是通胀?——3月非农数据点评

20230324-因子投资与机器学习及业绩归因——海外论文双周报第15期

20230323-美联储难题在于利率敏感性不对称——3月FOMC会议点评

20230317-美国超额储蓄还能撑多久?——海外双周报第2期

20230316-市场预期大幅波动会影响联储加息节奏吗?——2月美国CPI数据点评

20230312-时薪增长对通胀的压力仍未缓解——2月非农数据点评

20230311-日银新行长可能带来什么政策调整?——3月日央行货币政策会议点评

20230302-关于反通胀,历史会告诉我们什么?——海外论文双周报第14期

20230227-欧日韩高通胀的动力是什么?——新版海外双周报第1期

20230213-美国就业市场真得如此紧张吗?——海外论文双周志第13期

20230216-当下跟2022年3季度一样吗?——1月美国CPI数据点评

20230204-日本“失落的十年”与居民消费——海外论文双周志第12期

20230203-美股“抢跑”转向,警惕后续补跌风险——2月FOMC会议点评

20230114-美国通胀:油、房、商已缓,“人”紧是关键——12月美国CPI数据点评

20230109-就业强劲+薪资放缓≠软着陆可期——12月非农数据点评

20221215-市场预期主要央行加息周期何时见顶?——12月FOMC会议点评

20221030-全球能源通胀的新时代——海外论文双周志第11期

20221214-让子弹再飞一会儿——11月美国CPI数据点评

【政策跟踪系列】

20240201-安全是题眼:新版产业指导目录四问四答——政策观察双周报第75期

20240116-部委年度会议中的五大方向——政策观察双周报第74期

20240104-“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更关注哪些困难和挑战?——政策观察双周报第73期

20231218-部委和地方如何落实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政策观察双周报第72期

20231205-“十四五”规划中期进展如何?——政策观察双周报第71期

20231117-PPP新旧机制的5点比较——政策观察双周报第70期

20231102-国务院组织法修订的三个关注点——政策观察双周报第69期

20231021-中央机构改革进展如何?——政策观察双周报第68期

20231012-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策观察双周报第67期

20230926-26城地产放松到哪?还有哪些空间?——政策观察双周报第66期

20230913-10大行业稳增长方案透露哪些信息?——政策观察双周报第65期

20230822-下半年外资政策的三大可能方向——政策观察双周报第64期

20230803-超大城市瘦身健体如何理解?如何推进?——政策观察双周报第63期

20230726-民营经济政策脉络与新变化——政策观察双周报第62期

20230706-如何推进房屋养老金制度?——政策观察双周报第61期

20230624-国务院立法计划透漏哪些信号?——政策观察双周报第60期

20230607-中国-中西亚合作30年:战略意义、合作历程及重点领域——政策观察双周报第59期

20230529-一个主线与三个变化——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跟踪系列二

20230520-不只是海参崴!一文读懂中俄远东合作——政策观察双周报第58期

20230504-政府购买服务的三大变化——政策观察双周报第57期

20230425-央、地逾百场调研都关注什么?——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跟踪系列一

20230413-新设立的国家局会做什么?——从国家能源局看国家数据局

20230406-浙江如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政策观察双周报第55期

20230326-关注海南自贸港:十件大事落地情况回顾——每周经济观察第12期

20230307-历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怎么改?——每周经济观察第9期

20230307-夯实科技、产业自立自强根基——政策观察双周报第53期

20230219-什么是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每周经济观察第7期

20230217-中央一号文件的10个新提法——政策观察双周报第52期

20230207-地方两会的五大看点

20230206-2023年海内外有哪些“大事”?——每周经济观察第5期

20230204-15个关键词看部委新年工作安排

20230131-春节假期哪些政策值得关注?——政策观察双周报第51期

20230118-部长专访里重要信息有哪些?——政策观察双周报第50期

20230115-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三年对比,三个变化

20230103-提振信心”有哪些抓手?——政策观察双周报第49期

【年报&半年报系列】

20240530-以“价”定“价”——2024年中期策略报告

20231212-挣脱——2024年展望

20230627-寻找看不见的增长——2023年中期策略报告

20221227-移动靶时代:边开枪,边瞄准——宏观2023年度策略报告

20220516-有形之手突围,中美风景互换——2022年中期策略报告

20211115-赢己赢彼的稳增长——2022年度宏观策略展望

20210510-登顶后的惆怅——2021年中期策略报告

20201123-2021:归途——年度宏观策略展望

20200625-显微镜下的经济复苏——2020年中期策略

20191111-踏边识界,持盾击矛——2020年度策略报告

20181126-来者犹可追--宏观2019年度策略

【投资导航仪系列】

20230815-宏观反诈训练营——千页PPT来袭!

20220815-当宏观可以落地·2022版——16小时千页PPT邀邀约!

20210909-中国政经体系与大类资产配置的指标体系——2021培训系列一

20210910-旧瓶如何出新酒?200页PPT详解中国宏观经济特色分析框架——2021培训系列二

20210911-中美通胀分析框架的共性和差别——2021培训系列三

20210912-流动性之思——2021培训系列四

20210913-财政收支ABC——2021培训系列五

20210914-海外研究的框架:全球数据盲海中的那些“灯”——2021培训系列六

法律声明

华创证券研究所定位为面向专业投资者的研究团队,本资料仅适用于经认可的专业投资者,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华创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资料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公司的客户。普通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

本资料来自华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若对报告的摘编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须注意的是,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华创证券研究所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华创证券的其他业务部门或附属机构可能独立做出与本资料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本资料所指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价值及收入可涨可跌,以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显示及担保。本资料仅供订阅人参考之用,不是或不应被视为出售、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订阅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华创证券不对使用本资料涉及的信息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通常基于特定的假设条件,提供中长期的价值判断,或者依据“相对指数表现”给出投资建议,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因此不能够等同于带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普通个人投资者如需使用本资料,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相关的后续解读服务。若因不当使用相关信息而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华创证券对此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未经华创证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者复制本资料的内容。华创证券未曾对任何网络、平面媒体做出过允许转载的日常授权。除经华创证券认可的媒体约稿等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如因侵权行为给华创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华创证券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订阅人若有任何疑问,或欲获得完整报告内容,敬请联系华创证券的机构销售部门,或者发送邮件至jiedu@hcyjs.com。

0 阅读:0

总是饿的研究员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