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宋氏三姐妹毫无疑问是当时最为闪耀的存在。宋美龄从小机灵、活跃,好胜心强,三姐妹中,宋家的父母最宠爱的就是宋美龄。这样的性格也贯穿了她的一生。
相比于宋美龄的孤傲、任性,宋庆龄则处处充满人道主义和慈母情怀。
1907年,宋庆龄参加了教育部门选拔赴美留学的考试,这也是第一次有女生参加留学考试。宋庆龄凭借优异的成绩成功获得了留学资格。
这一年秋天,年仅14岁的宋庆龄抵达美国新泽西州,学习法文和拉丁文,跟她一起去美国的还有宋美龄。
在学习之余,宋庆龄还勤工俭学,当起了家庭教师。宋庆龄已经能够十分熟练地运用英语,但为了不忘记母语,她一直坚持跟宋美龄使用母语交流,并督促妹妹练习母语。
次年9月,宋庆龄顺利进入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学习,她学习十分刻苦努力,同学每次看到她,她都在学习。在大家的记忆中,对她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爱读书,她经常来到图书馆借书。
宋庆龄的父亲宋嘉树是孙中山的革命同志,受家庭环境影响,宋庆龄从小便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熏陶。尽管她14岁便来到美国求学,但父亲在给她们的信中,经常谈论国内形势发展变化,宋庆龄也从父亲的只言片语中得以窥见国内革命的艰难历程。
相比于身边同学们的无忧无虑,宋庆龄总是一副沉默寡言的样子,眉宇间总透露出一股忧愁的气息。有同学发现后,还曾询问过原因。宋庆龄则回答了两个“不能忘”:
“不能忘记中国,不能忘记孙中山所说的话。如果忘了,人生就失去了意义。”
宋庆龄热爱祖国,不能忍受任何侮辱中国的行为。一向温柔示人的她,多次用激烈的情绪,流利的英文驳斥对方,这样毫不掩饰地表现,一度令同学们感到震惊。
在校期间,宋庆龄先后在校内报刊上发表文章,其中既有称赞辛亥革命的内容,也有叙述中国女性觉醒的文章。通过她的笔触,向世界展现了一个正在觉醒、寻求突破的古老东方古国。
1913年6月,宋庆龄度过了自己的大学生活,顺利毕业。毕业后不久,她便来到了孙中山身边,负责起了秘书工作。她陪伴孙中山度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并给予他无限的鼓励和陪伴。
1915年,宋庆龄和孙中山结为革命伉俪。此后,宋庆龄不仅精心照顾着孙中山的衣食起居,而且还成为了他并肩作战、生死与共的革命同志。宋庆龄将个人生命同中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她也在后来成为了二十世纪一名伟大的女性,在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声誉。
跟宋庆龄相比,宋美龄的形象则是斑驳的,导致她斑驳形象的一个重要原因与她的枕边人蒋介石不无关系。
蒋介石当年迎娶宋美龄时,遭到了宋庆龄等家人的强烈反对,蒋介石早已结过婚,至少有一两个情人。宋子文还认为蒋介石之所以要娶宋美龄,是为了给自己捞取政治资本,毕竟当时宋家和孙中山先生之间关系匪浅。
但在宋霭龄的支持下,宋美龄最终还是冲破重重阻碍,如愿嫁给蒋介石。而蒋介石能够赢得美人芳心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他在国民党内地位的变化。从1922年到1927年的五年时间里,蒋介石从黄埔军校的校长逐渐成为了国民党内的“一号”人物,蒋介石地位的变化无疑很快便让爱虚荣的宋美龄接受了他。
婚后,随着蒋介石在国民党内影响力与日俱增,加之孔宋家族的支持及美国背景,宋美龄很快也成为了民国时期最有影响的存在。
不过,蒋介石背叛革命,下令“剿共”后,宋庆龄多次公开发文,严厉抨击蒋介石的恶劣行径,甚至断绝了与国民党中央的联系。受此影响,宋庆龄和宋美龄的姐妹情也一度陷入危机,关系冷淡。
1933年6月,宋庆龄就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总干事杨杏佛被刺身亡一事,发文谴责蒋介石,直指蒋介石为杀人犯。
蒋介石恼羞成怒,要求戴笠教训一番,但考虑到两家人的关系,又不能伤及性命。戴笠先是安排人给宋庆龄寄去一封夹着子弹的信件,见宋庆龄毫不在意后。紧接着,他又向宋庆龄身边安插了一个女特务,但因女特务来路不明,手脚不干净,宋庆龄很快便解雇了她。最终,在沈醉的建议下,戴笠决定制造一起车祸,撞伤宋庆龄,让她暂时不能行动。
不过,蒋介石最终在计划实施前紧急叫停了。原因是宋美龄意外得知了这件事。尽管此时她与姐姐的关系已经变得不太好了,但她们毕竟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亲姐妹。她不能眼睁睁看着姐姐受伤。
于是,她找到蒋介石大吵一架,蒋介石自知理亏,又考虑到自己的“名声”,最终放弃了报复宋庆龄的计划。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前,蒋介石再次萌生了刺杀宋庆龄的心思。宋美龄及时察觉,并警告蒋介石“不要对阿姊用什么下作手段。”忌惮宋家的蒋介石最终没有选择动手。
从宋美龄两次向蒋介石要求不准对宋庆龄下手可以看出,她对宋庆龄是有姐妹之情的,并且这也不会因为两人政见不一致而受到影响。
新中国成立当天,宋庆龄登上天安门城楼见证了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此后,她为新中国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作出了重要贡献,深受祖国人民爱戴。而随蒋介石败退至台湾的宋美龄,则为了挽救早已没有希望的国民党而奔波。
此后,有着截然相反人生的宋庆龄和宋美龄有生之年,再也没能见上一面。但她们却一直在心中默默牵挂着自己的姐妹。晚年,宋庆龄经常看着宋氏家族的全家合影而出神,抽屉里还保存着以前与妹妹通信往来的信件。
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在北京病逝。噩耗传出,远在美国定居的宋美龄伤心不已,她在给蒋经国的信中曾写过这样一段话:
“追念二姨母前半生,学业成就后伴同总理千辛万苦、出生入死、东奔西走、心忧魄悚,年仅三十二岁总理即告逝世。虽非惸独,但其秉性傲岸,孤寂在所不免。”
她还毫不吝啬地称赞自己的二姐说:
“其傲骨嶙峋令我肃然起敬,且不愧生我三姊妹父母。”
虽然两人政见不一,多年再未相见,但她们的姐妹情一直在,宋美龄对姐姐宋庆龄的傲骨和血性也是充满了敬佩和欣赏的。
晚年的宋美龄也经常回忆起宋庆龄,“小时候,二姐一直很疼我”、“要是我姐姐宋庆龄还在的话”……这些都是她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参考资料:齐鲁周刊2014年12期、文萃报·周五版2021年9期、《党史天地》 、文史月刊2009年4期、环球慈善2009年6期、理论观察2009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