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1日下午,中方宣布将对美国商品的关税提高至125%。
未来若特朗普继续升级关税,中国将不再响应。
本以为特朗普会吃瘪,没想到自信满满的在社交媒体发文说:我们的关税政策做得很好。
显然还没意识到自己已经走入了死胡同。
他很看重的六代机因为关税政策受了重创,这下特朗普该难受了。
根据《新闻周刊》的报道,关税政策的实施后,中国对稀土出口的限制可能会严重影响美国的军事发展。
中国拥有现代军事技术中不可或缺的稀土资源,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雷达、导弹以及其他高科技武器中。
美国的第六代战机F-47,作为接替F-22战斗机的空中优势战机,设计和生产中对资源依赖程度比较高。
在中国宣布加强对稀土出口的管制后,涉及钕、镨、铽等重要稀土元素的限制措施开始生效。
F-35战机的雷达系统和发动机中就大量使用了含有稀土元素的高性能材料。
而F-47作为比F-35更先进的战机,其对稀土的需求只会更高。
如果中国继续限制这些材料的出口,将直接影响美国战机项目的研发进度和成本。
面对中国的稀土出口管制,美国政府曾尝试寻求替代供应链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通过签署行政命令,计划在国内增加矿产资源的开采,并支持国内矿产加工产业的发展。
但这一进程并非一蹴而就。
虽然美国政府储备了一定量的稀土资源,但要在短期内满足军事需求,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
美国国内的稀土矿产开采和冶炼能力相对有限,且技术水平尚不成熟。
要实现长期的自给自足,仍需时间。
在稀土分离和加工技术上,美国与中国之间的差距仍然明显。
除了对军事项目的影响,稀土的供应短缺可能还会影响美国其他重要行业。
稀土被誉为“现代工业的维生素”,它在消费电子、清洁能源、汽车、通讯等多个行业中都有广泛应用。
如果稀土供应受限,可能会导致美国在这些行业中的技术进步放缓。
随着全球对稀土的需求不断增加,稀土将成为未来竞争的重要资源。
中国在这一领域的主导地位,使得其在全球经济和军事竞争中的影响力愈加突出。
美国如果不能有效建立替代供应链,将难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资源短缺问题。
特朗普的战略决策一直充满争议。
曾几何时,他在国际舞台上高喊着“美国优先”,以关税和贸易战为手段试图遏制中国崛起。
政策的反复和自相矛盾让美国的未来发展进入了困境。
特朗普一边声称要削减军费开支,另一方面却在六代机、NGAD等项目上投入巨额资金。
200亿美元重启NGAD的计划,不仅在财政上形成巨大压力,也暴露出美国军工产业的危机。
内部的分裂更是让特朗普的政策难以贯彻。
反特朗普呼声愈加高涨,国内市场对中国商品的依赖并未减弱,反而呈现出逆势增长的趋势。
在这个过程中,美国的盟友,如欧盟和东盟,逐渐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产生了抵制,形成了跨国的反制力量。
美国的霸权政策逐渐遭遇了反噬。
美国对中国军事力量的误判也让其在战略上陷入被动。
中国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高超音速导弹,歼-20和歼-36的崛起也让美国看到中国的实力。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本意是通过提高美国商品的成本,迫使中国做出妥协。
但实际上并没有按照他的预期发挥效果。
长期的关税战让美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经营成本不断上升,生产链的成本无法回避。
一些公司选择将生产线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或通过其他途径减轻关税影响。
而中国随着国内市场需求的增加和产业升级,外部关税的压力逐渐被内需的增长所抵消。
特朗普的策略在某些方面似乎让中国受到了压力,但在整体战略上反而成为了中国推动自我升级的催化剂。
美国的困境,不仅体现在六代机的技术滞后,更反映在整个产业的空心化上。
美国长期依赖高技术产业的优势,却忽视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技术创新的积累。
六代机项目面对的问题,可能会让它成为成为美国的面子工程,投入大量资金,依然无法改变困局。
中国宣布对美国关税提高至125%的背后,标志着中国在经济博弈中逐渐摆脱特朗普的游戏规则。
中国近年来大力推动的内需市场发展,以及在高科技领域的突破,正在成为这战略支柱。
相比单一的外部市场依赖,中国的经济结构正在逐渐优化,内需逐步取代外需,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在未来的贸易争端中,特朗普再施加更多关税,也难以影响中国的经济走向。
更重要的是,中国已经不仅仅依赖美国市场,而是在“一带一路”和RCEP等多边合作框架下,拓展了更多的贸易伙伴。
中国已经脱离他所设定的“关税框架”。
从贸易战爆发至今,美国的制造业并没有如预期的那样回归,反而因为关税不断提高而导致更多的企业选择转移产能。
价格上涨使得美国消费者支付更高的费用。
特朗普表面上淡定自如了,但他的胜利感似乎更像是精神胜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