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有人跟你说只需要充电5分钟,就能一口气从黑龙江开到海口,旅途不需要再次排队充电,一站抵达目的地。这样的话你敢相信吗?
这可不是科幻片里的台词,充电5分钟,续航4000公里,可是韩国人最近喊出来的口号。
就在前不久,韩国人公开表示他们在新能源电池领域,已经取得了史无前例的重大突破。他们研发出来的新电池比锂电池和固态电池要强上数倍。

韩国人电池已经这么强了吗?怎么好像有点陡然乍富的感觉呢?
说起新能源电动汽车,大家想到的肯定是我国的,许多知名车企以及美国的特斯拉,在这一行业内,韩国好像没有什么太大的名气。
一个籍籍无名的小透明,怎么突然间就研发出了全球顶尖级的产品呢?

在过去全球各大电池企业纷纷开辟磷酸铁锂电池生产线的时候,韩国电池企业其实也在抢夺中低端的市场,只不过这个结果比较尴尬,那就是也没抢到什么。
别看他们中低端玩的不怎么样,而韩国人却坚持认为他们应该把重点放在高端产品的研发路线上,所以死守高精尖技术路线决心,这么多年愣是没有动摇过。
韩国车用动力电池企业有三大电池厂商分别是LG新能源、SK Innovation和三星SDI。

虽然他们不像我国电池企业那样出名,但就全球市场而言,势头还是相当不错的,也是电池赛道上的一股重要力量。
抛掉我们对韩国人老是喜欢造假和偷窃的客观印象来说,其实韩国的电池企业,在电池的研发生产等多个环节内,其实也存在一定的竞争优势,而且在行业内得到了认可。
可惜的是韩系车用电池一直不温不火,这导致他们的市场份额不断,被其他车企所分时这些年来也出现了非常明显的持续下跌。

更重要的一个表现是韩国近些年来,从中国进口车用电池的比例明显增加。
换个角度来说,韩国人的想法是,虽然他们每年都要从中国进口大量的车用电池,但是在他们眼中,只有韩国人自己生产的电池才是高端产品,从中国进口的宁德时代等等,只能低端线。
韩国的思密达表示,他们有这样的想法,可不是吹牛。

最近韩国浦项理工大学化学系的研究小组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电动汽车电池新方法,在原有锂电池的基础上,研究组通过开发使用微硅颗粒和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研发成功了,新一代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系统。
用韩国思密达自己的话说,他们是找到了电池的核心密码。
直白点描述,其实他们就是在硅基电池的成本和硅颗粒的大小之间达到了一种平衡。

在电池中加入硅材料,延长电池的充电周期,提高能量密度,并不是韩国人率先发现的。
传统石墨电池的性能比不上硅基电池,充电速度更是无法与之匹敌,这一点很早之前就有人发现了。
在硅基电池领域发展速度最快的典型代表也不是韩国,而是以色列的一家创业型公司StoreDot。

这家公司的宏伟目标是希望能够在两年的时间内,研发出一款只需要充电5分钟,就可以续航160公里左右的汽车电池。
并且在2032年之前,达到充电两分钟,续航161公里。
这家以色列公司会有这么大的目标,是因为他们使用的硅并不是普通的硅材料,而是一种与专有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合成的高效活性材料,完美解决了电池充电时硅材料的变化,导致体积膨胀,能力衰减等问题,可以有效限制倍率性能,从而大大提高了充放电过程的安全。

韩国研发的锂电池,其实就是在以色列这家创业公司的技术上进行了再次的升级改造,他们把电池中的电解质换成了一种凝胶型的电解质,从而与微粒颗粒结合。
说到这儿是不是感觉有些熟悉?这不就是半固态电池吗?韩国人怎么说的这么玄乎?
可能是韩国话太烫嘴了吧,韩国人在描述的时候,必须加入很多的形容词,他们研发的电池科技感也因此直接拉满。
不管韩国这些年在电视领域有没有什么太大的成就,但有一点我们必须承认,他们确实很努力。

其实早在2021年的时候,根据外媒 businesskorea 消息,韩国科学技术院在同一年的7月就已经官宣他们开发出了一种针对锂电池石墨-硅阴极的处理方法,让电池中的硅含量从原有的15%提升到了50%甚至更高。
锂电池充放电次数久了以后会不耐用,是因为在生产的过程中会永久地失去一些活性锂离子,而韩国的这家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对电池的阳极进行了预先的处理,电池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容纳的锂离子更多了,电池的容量自然也得到了提升。
根据实验数据显示,这项锂电池的容量是普通石墨烯锂电池容量的260%。

根据换算,经过250次充放电循环以后,还可以继续保持87.3%的能量。
而韩国最新推出的硅基电池,则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二次升级,表现更为优秀。
其实硅电池确实是一个很好的赛道,美国也一直致力于将硅材料运用于电池当中,并且逐步投入车用电池的商业应用当中。
在美国的很多汽车制造商就已经和贵阳集科技公司展开了合作。

按照计划,2026年的时候,我们将在梅赛德斯积极的suv当中见到这款新型的硅阳极电池。
保时捷的话应该会更早一些,按照这些电池生产商自己公布的数据,他们将在今年把锂电池安装在保时捷的电动汽车当中。
总的来说,韩国这次的赛道是选对了,也没有闭门造车,而且确实取得了一些关键性的突破。

但他们喊出来的充电5分钟,续航4000公里的技术,可能也就韩国人自己会相信。
因为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在车用电池领域做得最好的还是中国的企业,即使如此,我国目前能够实现的最大续航也就是1000公里。
绝大多数的高续航都分布在550公里到850公里之间的范围内。
我们不能因为自己做不到,就说韩国也一定做不到。不管什么事情都有一定的发展,倒数排名的学渣,不可能一次考试就直接拿到了全班第一,如果真是这样的情况,大家的第一反应肯定是作弊。

韩国在此之前就不断地宣布自己家的电池续航里程突破了1500,公里随后又公布他们突破的是2000公里,现在直接飙升到了4000公里。
这让人不免有些疑惑。
韩国的电池技术可能确确实实,在他们原有的技术基础上实现了一次非常难得的创新,但绝对不可能像他们宣传的宇宙第一这么强。
要知道这可是韩国,就连造假技术都只能排名世界第二,充电5分钟,续航4000公里,以他们现在的实力真的可能吗?

参考资料:
[1] 观察者网《硅负极产业化提速,美企“换道超车”在望?》2024-03-04
[2] 界面新闻《2067亿!韩国重金扶持锂电池产业》2023-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