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在分秒必争的中东战事中,以色列的一项行动再次引发国际瞩目——撕毁了一份先前达成的停火协议之后,它迅速转向北部边境,对黎巴嫩展开了密集空袭。这一戏剧性的转折令人不禁感叹,以色列的决策有时像是走钢索,一步豪赌,风险却散发着无比真实的迫在眉睫。犹如扔飞镖一般不管方向,只要能应对“威胁”,似乎就可以头也不回地出手。令人反思的是,这种剑拔弩张的气氛与安全究竟有何关系?为什么又是北部边境拉响了警报?

而这一切的起因,似乎并不难追溯到几个月前的微妙和不安。黎巴嫩与以色列的边境局势本就像是被点燃了的火药桶,只不过谁都明白这桶火药从未真正熄灭,仅仅是被盖上了一层薄薄的协议的“尘埃”。自从去年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党出于疲惫和战术调整达成停火协议后,边境地区似乎也跟随这场表面上的和平断断续续恢复了一点元气。以往那些残破的村庄有了些许修复,至少不会听到枪炮轰鸣,至少可以向邻村喊话,自然,这种短暂喘息在中东地区并不稀罕。但新一轮的加沙冲突却像冬天最后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重新覆盖了这一切。加沙地带战火重燃,以色列重新启动军事行动。随着哈马斯势力加剧行动,以色列北部城镇梅图拉的警报声也随之响起,以军随即声称拦截了来自黎巴嫩方向的火箭弹。很快它出手空袭,矛头直指黎真主党目标。问题来了,真主党是否真的参与了袭击?他们果然急忙撇清,说自己无意触碰停火协议。但,谁会信呢?尤其是在以色列眼中,真主党与哈马斯的关系那是众人皆知的“兄弟情”。至少这种关联,无需过多解释。

本就脆弱的边境局势因此裂口更深。以色列的空袭如暴风骤雨,覆盖黎南多个地区。黎巴嫩总理萨拉姆气愤地喊话警告再这么干,黎巴嫩将无可避免被拖入一场“毁灭性战争”。这相当于直接点明,再出手,后果不堪设想。问题复杂在于,真主党的处境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单纯。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组织,如今人心涣散,军事力量大打折扣,内部甚至出现了对领导层战略的不满声。更重要的是,叙利亚新当局的虎视眈眈,加之黎巴嫩政府或隐或明的质疑,使得真主党在中东乱局中处于越来越尴尬的境地。尽管真主党辩解不断,但以色列显然不吃这一套。撇开黎巴嫩的抗议,以军依然对该组织展开“大范围清理”,火箭弹发射器和指挥中心是它的重点打击目标。真主党内部不乏质疑声,但这时候的黎巴嫩政府备受关注。黎总统奥恩的态度显得耐人寻味,既对以色列不满,亦对真主党失望。两股力量在黎巴嫩内部斗得难解难分,而以色列的无情轰炸也让南部群众无比痛苦。据说很多人不得不再次背井离乡,隐入远处山丘以求一线生机。当地百姓无法理解,屡次停火协议为何像一张废纸,是谁的问题?真主党?以色列?还是更深层的政治和权力博弈?

更麻烦的是,以色列除了北方燃火,东边和南边也是不安宁。叙利亚的复杂局势对以色列的压力只增不减。刚刚结束几轮巴勒斯坦的冲突不久,以军的战机又对叙利亚首都一带进行了猛烈空袭。据称,目标直指军事设施和军官住所,与此前一轮对巴尔米拉和T4基地的攻击遥相呼应。由此可见,以色列的战略扩展已经形成多线作战格局。连环出击,不给对手喘息窗口,这招默契得无与伦比。手段可以狠,安全问题却依然扑朔迷离。在胡塞武装的高超音速导弹威胁下,以色列感到自己的安全笼罩着一片阴云。尽管它暂时没有对胡塞武装的袭击做出明确反击,但暗地里筹划着大动作也已是公开的秘密。不管是通信爆炸事件,还是要对其他区域的势力逐一拔刺,动作都紧锣密鼓。一些分析人士指出,现在的以色列更像一只惴惴不安的惊弓之鸟,哪怕是最轻微的威胁信号,也可能引发它的不容置疑的反击。

,不禁让人想到,以色列这轮操作,究竟是在维护安全还是在制造不安全?东边轰炸叙利亚,北方空袭黎巴嫩,加沙战火重燃,甚至还得分心意大利之外的胡塞防线。有人说,用拳头换安全的国家总是站在刀尖上,但问题是刀尖并不是长久之计。
手段狠辣,实力强劲,可是越打越不安全了,敌人反而越来越多?这就是追求的安全?
没有找对靠山!找对了!沙漠捡到坦克!导弹都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