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重大!少年捅伤霸凌者被判合法,最高院将其定为指导性案例

金宝每日说法 2024-05-31 12:50:02

令人振奋的消息,今天,最高法首次发布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专题指导性案例。其中包括一件因学生霸凌而引发的正当防卫案例,具体内容是,被告人江某某(系化名,时年14周岁)系初中二年级学生,被15个同学在学校厕所霸凌,3人被江某某用折叠刀捅伤,其中两人损伤程度为重伤二级,一人的损伤程度为轻微伤。法院最终认定江某某属于正当防卫,依法不负刑事责任。

事情的原始是这样的:在一个平凡的中学里,发生了一起引人关注的正当防卫事件。一名初中生江某某,在遭受15名同学的霸凌时,勇敢地进行了反击,最终被法律认定为正当防卫。

事件起因于江某某被误解和挑衅。在课间休息时,江某某因误会而被同学胡某等人围堵,要求他买烟赔礼道歉,否则将面临殴打。尽管江某某尝试通过购买香烟来平息事态,但胡某等人却并未满足,反而产生了更强烈的殴打意图。

在一个课间休息时,孙某某等人再次纠集了15名同学,将江某某带到厕所进行围殴。在遭受连续的踢打和勒颈后,江某某感到生命受到严重威胁,于是掏出了随身携带的折叠刀进行反击。在混乱中,他捅伤了其中一名同学陈某甲的腰背部,并划伤了另一名同学吴某的大腿。

尽管江某某的行为造成了两人重伤,但法院在审理此案时认为,江某某是在遭受严重不法侵害时进行的反击,且并未超过必要的限度。因此,法院最终认定江某某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依法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正当防卫的认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针对不法侵害:正当防卫所针对的,必须是不法侵害。这包括侵犯生命、健康权利的行为,以及侵犯人身自由、公私财产等权利的行为。这种不法侵害可以是犯罪行为,也可以是违法行为。

时机性:正当防卫必须是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时候。这意味着,如果侵害行为已经结束或者尚未开始,那么此时进行的防卫行为可能就不符合正当防卫的认定标准。

对象明确:正当防卫所针对的,必须是不法侵害人。也就是说,防卫行为应当直接针对实施不法侵害的人,而不能对无辜的第三方造成损害。

限度适当:正当防卫不能超越一定限度。防卫行为应当在必要限度内进行,以制止不法侵害为目的。如果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可能会构成防卫过当,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无过错:对不法侵害行为人,在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时,所造成损害的行为应当被认定为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这意味着,防卫人在进行防卫时,应当没有主观上的过错,即没有故意或过失地造成损害。

以上五个方面的标准是认定正当防卫的主要依据。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的规定,对于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这体现了法律对于在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情况下进行正当防卫的支持和鼓励。

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区别是什么?

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主要区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清晰地表述:

法律性质:正当防卫:不构成犯罪,不负刑事责任。它是法律赋予公民的合法权利,用于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防卫过当:构成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它是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

度的不同:正当防卫:必须在法律规定的必要限度内进行。它强调的是制止不法侵害的目的,并且要求防卫行为的强度和后果应当与防卫目的相适应,不应超过必要的限度。防卫过当: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防卫行为超出了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的限度,造成了不应有的重大损害。

构成要件:正当防卫:需要满足以下五个条件:防卫目的的正当性、针对不法侵害行为、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针对实施不法侵害者本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防卫过当:通常满足正当防卫的前四个条件,但不符合第五个条件,即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法律责任: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防卫过当:需要负刑事责任,但可以根据情况减轻或免除处罚。

司法实践中的特殊处理:在特殊情况下,如对于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该案件被定为正当防卫的意义

此事意义重大,这起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人们纷纷对江某某的勇敢和坚强表示敬佩,同时也对校园霸凌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此案被判正当防卫,可以说是合理合法,依法判决,有理有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发布的《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也进一步明确了正当防卫的认定标准和具体适用情况,要求司法实践中要准确理解和把握正当防卫的法律规定和立法精神,切实防止“谁能闹谁有理”“谁死伤谁有理”的错误做法,坚决捍卫“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法治精神。

这起案件不仅彰显了法治精神和对正义的维护,更重要的是,以后全国各级法院在遇到此类案例时,应当要以此案例的裁判标准和精神来合法判决,而不能够作出一些伤害法制的判决来,这对社会的公平正义都是一个积极的事情。我们都不希望,正当防卫条款,只是一个沉睡的条款,从而让亲者痛仇者快。当然,这也提醒人们要关注青少年的人身安全和教育问题,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