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司法局的"就能高人一等?公职人员更应谨言慎行

随风叶舞 2025-03-31 09:08:32

近日,山西高平市一起普通的行车纠纷演变成网络热议事件。一女子因行车问题与他人发生争执后,不仅持续辱骂对方,还公然宣称"我是司法局的",甚至调查对方家庭背景,言语中充满威胁与傲慢。当地司法局迅速回应,证实涉事女子确系工作人员,并对其作出停职处理。

回顾一下,据当事人描述,双方车辆并未发生碰撞,但女子却通过朋友圈、社交平台多次辱骂对方,甚至在派出所调解时仍态度强硬。一句"我是局里头的,遇事不怕事",暴露了其试图以公职身份压人的心态。更令人不适的是,她还质问对方"家里是做什么的",带有明显的威胁意味。

而这也引发了社会的热议,司法局也快速回应,对涉事人员已做停职处理。

看是已经解决问题。然而,该女子的言行并非偶然,而是折射出部分公职人员的特权思维——认为自己的身份可以成为"护身符",甚至凌驾于法律和道德之上。司法局作为法治工作的推动者,其工作人员本应带头守法,但此事件却让公众对某些公职人员的职业素养产生质疑。

无论是否是公职人员,在公共场合肆意辱骂他人、利用身份施压,都是不可接受的。我们应该铭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句话,不应该只是一句话而已,更多的是我们对于司法的信任。

而该女子的行为不仅违背职业道德,还可能涉嫌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公职人员的言行代表政府形象,更应谨言慎行,而不是仗势欺人。

此次事件之所以引发广泛关注,也正是因为公众对特权行为的深恶痛绝。在社交媒体时代,任何不当言行都可能被放大,公职人员更应时刻保持敬畏之心。当地司法局的后续处理能否服众,还需看是否依法依规追责,而非仅止于"停职"了事。

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公民"。公职人员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理应用来服务社会,而非作为欺压他人的资本。希望此次事件能成为一个警示:无论是谁,违法违纪都必将付出代价。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