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球跳舞样样行?中国科幻大会,惊现'机器人军团'引热议"

丁奉聊娱 2025-03-29 04:15:33

2025中国科幻大会上,100台人形机器人在同一空间内自主学习抓取物品,动作流畅得仿佛拥有独立意识。

这一幕让现场观众惊叹不已,却也引发更深层的忧虑:当机器能像人类一样适应环境,我们的角色将如何被重新定义?

这场展示的背后,是张钦锋团队长达五年的技术攻坚。作为国内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先锋,张钦锋早年师从精密机械专家,其团队首创的"多模态感知系统"让机器人能通过触觉、视觉实时调整动作精度。

此次大会的试验场被设计成模拟家庭环境,机器人需在无预设指令下完成物品抓取。例如,一台编号XR-07的机器人在首次接触保温杯时。

仅用3次尝试便掌握了最佳握持角度这种自适应能力已接近人类幼儿的学习效网友对此分歧明显。科技博主"未来纪"盛赞这是"具身智能的里程碑",哲学研究者林晏公开质疑。

"当机器人单日产生百万条行为数据,其决策逻辑是否会超出人类理解范围?"更有观众发现,某台机器人在反复抓取毛巾后,突然尝试用毛巾包裹水杯。

这一自发行为甚至让研发团队意外。与此同时,反对者翻出2023年某餐厅"机器人厨师切伤顾客"事件,强调安全性仍是未解难题。

类似场景曾在工业革命初期上演。19世纪纺织工人砸毁自动织布机,与今天人们对AI的恐惧如出一辙。但区别在于,当年机器仅替代体力,而如今人形机器人正挑战人类认知特权。

日本早稻田大学2024年实验显示,与机器人共同生活受试者中,68%会在无意识间对其产生情感依赖这种心理驯化或许比技术本身更值得警惕。

大会闭幕时,张钦锋则借此推出《智能体伦理白皮书》征求意见稿。这场展示像一面棱镜,折射出技术进步的双重性:既为解决养老、医疗等社会问题打开新路。

也让"何以为人"这个古老命题再度灼烧现实。当机器人学会用毛巾包裹水杯时,它究竟在"思考"还是"计算"?

这个问题或许将伴随人类整个智能时代。唯一确定的是,我们已无法回头就像火种一旦点燃,便只能选择如何与它共处。

0 阅读:2

丁奉聊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