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热潮永远会被热潮甩在身后。
“劝人学医、天打雷劈”。
“劝人学法,千刀万剐”。
然而现实就是这两个专业,在全国范围内来看,都是好的专业,性价比相对比较高。
任何时候讨论某专业的就业情况,都是“相对”而言,而不是“绝对”概念。
随着内卷的进一步加重,学历永远是在贬值的,此外还需要考虑到有的行业是暂时的萎靡,有的行业却是实实在在的夕阳产业,还有的专业具备较高的行业壁垒。
实际上法学生在参加公务员考试时,自然地与其他考生有所区隔。
这一过程设定了一个特定的门槛。

只有满足一定条件,才能以法学生的身份参与公考。
这已经将大部分人从你的竞争赛道中排除。
剩下的竞争者,基本上都是法学专业出身,你们争夺的职位也大多限定法学背景的考生。
由于一个职位并不严格限于某个专业的学生报考,因此你也可以尝试那些非特定要求法学专业的岗位。
这样看来,法学并非比其他专业更难考取公务员,这里我们暂不考虑考试本身的难度。
甚至可以说,相较于其他专业,法学可报考的岗位范围更广,从而上岸的机会也相对较多。
如果你对公务员岗位没有特别的要求,那么法学确实具有其优势。
但如果你心仪的岗位有严格的专业要求,那么公务员考试依然颇具难题,因为即便你达到了基本要求,还需通过一场相当难度的考试,迈过这道坎,获得证书,才真正算是踏入了门槛。
说到底,这其中的难易程度确实难以一概而论。
如果你的目标仅仅是成为公务员,没有必要为了考公而特意选择法学。
或者说,如果你对公务员岗位有明确要求,并且能够通过司法考试,那么考公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当然法学确实是一门值得选择的专业领域。

在公务员的众多职位中,法学专业能报考的岗位往往都是较为优质的位置,这些岗位相较于大多数基层公务员岗位,通常拥有一定的执法权力及更好的福利待遇。
特别是对于那些有机会前往一线城市工作的人来说,这样的岗位能够提供相当不错的生活品质。
即使不考虑进入公职体系,仅仅学习法律本身也为未来打开了多扇门。
律师事务所等都是很好的去处。
如果未能成为公务员,依然有其他多样化的职业路径可供选择,并且前景同样光明。
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这都是一条不错的道路。
法学专业在公务员考试中相对容易一些,这得看你如何定义的。
如果将其与理工科的一些专业相比,确实显得较为有利。
然而,你必须认识到,当你选择法学专业时,与你一同竞争公务员岗位的也大多是法学专业的考生。
这意味着,实际的竞争难度并未因此降低。
由于你的潜在对手都是法律专业的学生,而且他们都已通过了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
客观来讲,目前公务员考试的确非常热门,法律专业从整体趋势来看也是热门专业。

但具体到某个地区、某座城市或某个单位,学习法律并考公务员的优势与其他专业的对比,这个差距实际上是微乎其微的。
考公与你院校的背景并无关联,这一点在笔试环节就已清晰体现。
而进入面试阶段,考官更是无从知晓你的简历详情,包括毕业院校在内。
因此,不应抱有幻想,认为五院四系等名校出身便能在面试中获得额外加分,这纯属不切实际的期待。
以法学专业为例,现实情况是,许多二本或三本院校的毕业生反而更易上岸。
早年,考公主力多为这些院校的学生。
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即便是重点高校乃至五院四系的毕业生也纷纷加入考公大军。
他们往往不敌二本、三本的学生,这并非因为选择更多,而是后者在备考时间和重视程度上均远超前者。
对于二本、三本的学生而言,考公是人生理想与目标。

而对于五院四系的学生,考公可能只是次优选择。
高考成绩所带来的优势,实际上在踏入大学校门那一刻就已耗尽。
在考公这条道路上,你与其他所有符合条件的考生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学校的名气并不会为你带来任何特殊待遇。
当你回到家乡,或许会发现,那些曾被视为不如自己的同学,如今却成为了你在单位中的同事们。
这么说吧,法学所有毕业的本科生里面,有至少一半过不了法考。
过了法考的人里面,有至少一半不适合做律师。
不适合做律师的人里面,至少一半三年内考不上公务员。
你能否接受这样一个现实:法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中,大约三分之二的人长期面临工资不超过4000元,甚至难以找到工作的困境。
每个行业都很卷,不要只看到好的一面。
其实总结起来就一句话。
不是法学专业好考公务员,而是法本+A证+应届男,才好考公务员。
最好再加个党员。
但也只是有点小优势罢了。
各位对此有何看法?
要不大学开个公务员专业?
[爱心][爱心][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