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履职清单大揭秘:真能给基层减负吗?

职场的参读 2025-03-17 01:13:40

2024年8月,中办、国办发布《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其中“规范明晰基层权责”这一条特别引人注目。要求建立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制度,从源头为基层赋权减负。一时间,乡镇履职清单成了基层工作的热门话题,各地都在积极推进。可这乡镇履职清单到底是啥?真能实现给基层减负的目标吗?

简单来说,乡镇履职清单就是把乡镇政府的各项职责,全面梳理、清楚界定后,用清单的形式展现出来。这里面包含了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多个领域的工作。它就像一个工作指南,把以前乡镇工作中那些模糊不清的地方变得清清楚楚,让乡镇干部干活的时候心里有数,再也不会因为职责不清而手忙脚乱。

从理论和实际情况来看,乡镇履职清单确实有给基层减负的潜力。

第一,它把职责边界划得明明白白,杜绝了互相推诿和不合理的任务摊派。以前,因为职责划分不明确,乡镇经常接到很多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任务,就像小马拉大车,实在是不堪重负。比如说,有些上级部门把自己该干的事交给乡镇,还不提供支持,乡镇干部只能硬着头皮上。有了履职清单,乡镇干部就能清楚知道哪些是自己该干的,哪些是不合理的额外负担,这样就可以拒绝不合理的任务,把精力都集中在重要工作上。

第二,履职清单让工作流程更规范,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它把各项工作的流程、标准和要求都细化了,乡镇干部开展工作的时候有章可循,不用再为工作流程混乱而浪费时间和精力去沟通协调。就拿项目审批、民生保障申请审核这些工作来说,清单明确了每个环节的操作要求和时间节点,工作更加顺畅高效,再也不会反复返工、拖延。

第三,履职清单优化了考核依据,减少了形式主义。以前的考核方式问题不少,过度留痕、多头考核,乡镇干部为了应付考核,要花大量时间准备各种材料,累得不行。现在以履职清单为考核依据,考核变得更科学、客观、公正,重点看工作实际成效,减少了那些不必要的形式主义负担,乡镇干部终于能把更多精力放在实实在在的工作上了。

不过,想要让乡镇履职清单真正发挥减负作用,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在清单制定的时候,如果没有充分调研、科学论证,清单内容就可能和实际工作对不上,没办法有效指导实践。要是清单内容太笼统或者太繁杂,乡镇干部理解和执行起来都困难。有些地区制定清单的时候,没充分考虑乡镇工作的复杂和多样,结果清单根本没法用。

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执行不到位的情况。一些上级部门还是按照老习惯办事,随意给乡镇摊派任务,根本不把清单当回事。而乡镇因为考核权等因素的限制,就算知道任务不合理,也不敢按照清单去抵制,这样清单就成了摆设。另外,监督机制不完善,对清单执行情况缺乏有效监督和评估,执行过程中出现问题也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

总的来说,乡镇履职清单为基层减负提供了很好的制度支撑和方向指引,在明确职责、规范流程、优化考核这些方面优势明显。但要把这些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减负效果,还得在清单制定的科学性、执行的有效性和监督的严密性上多下功夫。只有克服这些实施过程中的挑战,才能让乡镇干部卸下不必要的负担,轻装上阵,提升基层治理的效能。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