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9月,计划生育开始定于我国的基本国策,国家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最好只生一个。那时候,生活条件很艰苦,可大家都愿意生孩子,有的为了生二胎三胎,宁愿冒着被辞退和罚款的危险。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国家也放开了生育政策,允许每对夫妇生育三个孩子,可是现在的人们却不再像以前那样热衷于生孩子了。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的女性生育率从20世纪70年代的每个妇女平均生育5个孩子下降到2019年的1.48。
有人说,生孩子养不起,不如不生。其实经济条件只是客观因素,还有两个因素,很多人并不了解。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8fb7401fadcbb05eca8c75d8e208145e.jpg)
以前的人们生活条件艰苦,很多家庭都是靠种地、打工为生。那时候,大家觉得多生孩子可以增加劳动力,将来家里的收入也会更高。而且以前人们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养一个孩子的费用相对较少。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养育一个孩子的费用也越来越高。从孩子的奶粉、尿布、衣物到上学、看病、结婚等,都需要投入大量的金钱。现在的年轻人面临着房价高、教育成本高昂等问题,养育一个孩子的压力非常大。所以,很多年轻人在经济上考虑,选择不生孩子或者减少生育。
亲情淡薄以前大家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兄弟姐妹之间关系紧密,互相扶持。而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家庭变成了“421”结构,即四个老人、两个中年人和一个年轻人组成的家庭。
在这种情况下,家庭成员之间的凝聚力相对较弱,大家都忙于自己的生活,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照顾其他家庭成员。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fa1137ef31fa649f73c03e972aa501a5.jpg)
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追求独立、自由的生活。他们觉得小家庭更能满足他们的需求,而且养育孩子需要付出很多的精力和时间,这会影响到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所以,很多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
父母偏心以前的家庭,由于兄弟姐妹众多,父母要忙着生计,很难做到公平对待每一个孩子,有的孩子性格讨喜,会得到父母更多的关注和偏爱,有的孩子性格木讷,不爱说话,容易被家人忽视。这种偏爱可能会导致不被重视的孩子产生心理压力和自卑感。
父母老了以后,被偏爱的孩子往往不孝顺,养老的压力都转移到了不被父母偏爱的孩子身上。虽然子女孝敬父母是义务,但父母对孩子倾注的爱不同,得到父母最多爱的,在给父母养老时付出最少,其他子女如何心服口服呢?
许多家庭矛盾重重,就是父母偏心导致的。他们长大后,不希望孩子再经历自己曾经的难过,也会担心自己无法公平对待两个孩子,从而引发家庭矛盾,因此,很多年轻人选择不生孩子或者减少生育。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dfa5bda484b22cf9487365db095aaaf3.jpg)
当然,除了以上这些原因,还有一个问题很关键。
女性的自我觉醒以前,大多数家庭都是男主外女主内,女人要做饭,带孩子,照顾公婆,不仅辛苦还没有话语权,如今随着男女平等的观念传播,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自我觉醒。她们不愿意困在家庭里成为一个黄脸婆,她们开始追求平等的婚姻,和自我价值。
有的女人婚后过得不幸福,为了孩子舍不得离婚。现在不同了,女人更愿意生一个孩子,把生多个孩子的精力放在事业上,这样即便离婚了,也养得起一个孩子。
总结起来,为什么以前大家愿意生孩子,而现在却不愿意生的原因有很多。经济状况可能成为很多家庭考虑是否生育的重要因素,家庭的凝聚力和父母偏心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决策。
事实上,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情况和考虑因素,我们不能简单地以开放三胎政策的变化来解释人们的选择。但愿政府能够从各个方面给予家庭更好的支持和帮助,让更多的人能够愿意生育。这样,我们的社会将会更加繁荣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