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短缺”到“过剩”,中小学教师的铁饭碗很难保得住了

小王老师教育课堂 2025-04-18 11:22:51

江西某县停招英语教师,并计划在未来几年里每年分流两百多位教师的消息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其实该县前些年还处在“教师短缺”状态,每年都会招录大量师范生充实教师队伍。资料显示,仅仅3年时间,该县专职中小学教师人数就从4159人(2020年)增加到5217人(2023年)。但该县学生人数却从2020年的77470人减少到2023年的65784人。这一增一减,教师就“过剩”了。

1)

中小学教师“过剩”,一方面是因为地方为了提升教育水平,前些年增加了许多教师,教师编制基本没有空额。还是以江西为例,该省2021年招录了13344名中小学教师,2022年招聘了11111名中小学教师,之后的2023年、2024年、2025年,招聘的中小学教师人数分别为7821人、3957人、2146人,2025年招聘教师的数额只有2021年的16%,呈断崖式下跌。另一方面,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人口流动的变化以及区域性教育资源的变动都影响了教师需求的变化。在一些地方,学生数量下降,或者大量学生流向大城市和更具竞争力的地区,导致本地教育资源出现过剩。尤其在县里面,学生流出比例更大,学生数量直线下滑,教师群体就显得“冗余”了。

简而言之,中小学教师“过剩”,主要就是因为“编制饱和叠加生源流失”。此外,师范生的过度扩招,教师资格认证门槛相对较低,都在一定程度上让“中小学教师过剩”这个问题变得更严重。

2)

短短几年,中小学教师就从“短缺”变为“过剩”,这么快的变化对师范生产生了很大影响。他们的就业岗位变少了,竞争越来越激烈了。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主动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采取灵活且多元化的应对策略,不能一味地追求考上教师编制,而是应该把重心放在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上。

首先,我们要拓宽就业视野,关注跨行业机会。现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行业发展比较快,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比较多,大学生可以通过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进入这些高需求行业。

其次,提升综合素质,强化多元技能。除了专业知识,大学生还需要提升综合素质和多元技能,以增强自身竞争力。

第三,探索创新职业路径,尝试新兴教育形式。像在线教育、直播教学、教育自媒体等,新兴教育形式的崛起给大学生提供了许多新的职业路径。

第四,继续深造,提升学术水平和专业竞争力。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进一步拓展自己在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等领域的研究深度和广度,帮助自己争取到更具竞争力的职位。

第五,培养自我创业意识,开拓独立发展空间。师范生可以考虑自主创业,开设教育培训机构、辅导班或开展教育咨询等服务,尤其是针对某些特殊领域或学科的个性化教学。

3)

事实上,教师“过剩”不仅影响师范生的就业,也影响着在职教师的饭碗。相关部门可能会重新审视教师编制、聘用机制等方面的政策,传统的“铁饭碗”有可能被打破。到那时,教师还能不能享受现有的“在编人员”待遇,就不好说了

不过,这种变化短期内应该不会发生。因为即便是非常开放的地区,也只是通过招聘没有编制的聘用制教师来改变在职教师的身份结构,以渐进式的方式过渡到“教师无编”的状态。

今日话题:你身边有就读于师范大学的熟人吗?他们对未来有什么规划?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小王老师教育课堂

(图片来源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0 阅读:215
评论列表
  • 2025-04-20 12:00

    我们学校和家长在重视知识和技能的教育的同时,切不可忽略了对孩子做人和道德品行的培养,只有扎下做人的根,才能避免孩子沉迷堕落、走上邪路、违法犯罪,孩子才能真正成才! 传统优秀文化经典、好书《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了凡四训》、《寿康宝鉴》、《百病寻源记》等;传统文化光碟巜圣贤教育改变命运》,是做人的根,是重中之重的经典和好书,值得用来教育孩子,受用一生。可在网上搜看,也可以在网上各种购物平台上购买并送到家。 孩子学了做人的道理,扎下道德品行的根,就会懂得因果关系(明因识果),知道干坏事、违法犯罪后,就会产生不好的果报,从而自觉断除恶因,避免恶报。这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