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考研态势跟往年真的很不一样,往年985高校几乎第一志愿就录满,而今厦门大学、山东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大学等一众985大学,均出现了大量的调剂名额“空缺”。
厦门大学拟接收超过270位“调剂生”,涵盖全校30个院系,包括火爆的人工智能专业(拟接收11人);华东师范大学有10个院系,拟接收人数超过200人;中国海洋大学有8个院系接收“调剂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接受调剂的专业有28个;武汉大学的工商管理(MBA)、工商管理(EMBA)等4个非全日制专业共接收248名“调剂生”……
1)
为什么许多985大学都出现了大量调剂名额?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考研人数下滑了。
前些年,很多本科生选择参加研究生考试,考研人数增长得很快,竞争压力巨大。尤其是985、211高校,报考的考生多,统招名额却非常少,许多人笔试考了很高的分,却连复试的机会都没有。这也不怪,资料显示,985高校推免生占比普遍超过50%,清华大学部分专业甚至达到80%,统考通道非常狭窄。
简而言之,当越来越多的学生发现即使自己非常努力,也几乎没有进入名校的可能,于是意志开始动摇,转而选择工作或者考虑其他教育形式,如出国深造、参加职业培训等。
另外一个关键原因就是,读研的付出与回报变得不协调,让一部分学生开始质疑研究生教育是否能为自己带来更好的职业前景。某招聘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硕士学历应届生平均起薪仅比本科生高18%,远低于10年前35%的差距。特别是非全日制研究生,许多专业性价比下降得很厉害,MBA、EMBA等高费用专业的招生人数逐年减少。不少年轻人认为,与其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去攻读研究生学位,不如直接进入职场。
2)
话讲回来,虽然是调剂,但毕竟是985大学,而且调剂的专业有许多还是热门专业,比如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热门转专业都有调剂名额,肯定会吸引许多“落榜生”,竞争会非常激烈。也就是说,调剂到985大学,相当不容易的。
而且,随着调剂名额的增加,难免会出现调剂乱象,比如过程不透明、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未来,随着考研政策的变化,考生人数可能趋于稳定或小幅下降,像过去那样大幅增长的现象基本很难再出现了。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招生形势将会变得更加复杂,我们要有相应的心理准备。
当然,对考生来讲,最重要的还是进行策略升级,要找准自己的奋斗目标,可以考虑报考新开设的“冷门蓝海专业”,像应急管理、文化遗产数字化等,或者申请海外的求学机会。
其实,考研不只是跳板,也是一部分人的避风港。究竟为何考研?我们一定要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不然今后的路会非常迷茫。好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变得理性,他们知道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有明确的奋斗方向,他们不再把考研看作唯一出路。
今日话题:你参加过研究生考试吗?你当时的考试成绩怎么样?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小王老师教育课堂
(图片来源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