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西安美术学院运动会上,一位名叫宸玥的聋哑女生,因担任举牌手而意外走红网络。她清秀的容颜和飘逸的长发,迅速吸引了大量关注,相关照片和视频在短短24小时内获得了超过50万的点赞。
但这场突如其来的爆红,也让她置身于一场舆论漩涡之中。
不少网友在评论区留言质疑:“这五官比例像AI合成的”、“太完美了,感觉P图过度了”。有人甚至翻出她2019年的高中照片进行对比,发现她以前是单眼皮,现在是欧式大双眼皮,鼻子也似乎变得更加挺拔,因此怀疑她是否做了整容。
甚至一些商家借机推出了“宸玥同款”滤镜。有人用AI分析她的五官,声称她的脸几乎完美符合黄金比例,堪比迪丽热巴和范冰冰的结合体,还有人将她的照片P回所谓的“原样”来嘲讽她。 这场风波将整容话题推向了风口浪尖。
面对这些质疑,宸玥的校友田同学挺身而出。她介绍说,宸玥是先天性聋哑人,在特殊教育学院学习。为了能够顺利学习,她从小就学习唇语、练习绘画,付出的努力远超常人,最终凭借专业课前三的成绩考入了美院。在学校里,宸玥性格开朗,待人友善,乐于与同学合影。运动会当天,面对众多拍照的同学,她始终耐心回应,轻轻点头鞠躬致谢。宸玥考入美院实属不易,特殊教育学院的学生大多品学兼优,大家不应只凭外貌就随意揣测她。
面对愈演愈烈的舆论,宸玥在走红初期并未直接回应。但早在4月初,她似乎已经预感到舆论的走向,便在社交媒体上晒出了一组成长过程中的照片,其中不乏素颜校服照。这些照片显示,她从小到大的眉眼轮廓基本没有太大变化,容貌的改变清晰可见,也算是一种无声的澄清。
4月22日,事件进一步发酵,宸玥选择正面回应。她坦承自己做过加深加宽双眼皮、鼻子磨平驼峰、填充苹果肌这三个医美项目,以及植发手术。但她强调,除了这些,其他地方并未做过改动,并表示本人比照片和视频里更好看。
在“流量至上”的时代,女性的外貌往往被视为吸引眼球的“利器”。社交媒体的算法不断推送着所谓的“完美模板”,无形中加剧了“外貌焦虑”。宸玥的走红,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她的容貌超出了大众对“普通女性”的想象,引发了各种解读和猜测。
这种现象背后,是社会对女性根深蒂固的性别双重标准。男性更容易因才华而受到关注,而女性则往往需要先通过外貌这一关。长期的“外貌凝视”容易导致女性产生“外貌焦虑”,甚至将自身价值与外貌划等号。 即使宸玥大方承认自己做过双眼皮、鼻子整形、苹果肌填充和植发手术,质疑的声音依然不绝于耳。这反映了社会对整容的矛盾态度:一方面渴望变美,另一方面又对医美存在道德偏见。
不同年龄段和地区,人们对整容的看法差异很大。“Z世代”将医美视为一种投资,而一些长辈则认为整容不自然。这种矛盾的核心在于,个人的自主选择与集体的审美差异之间存在冲突。我们应该以更加包容的心态看待个人的变美选择,减少不必要的误解和偏见。
作为一名聋哑学生,宸玥的专业课成绩名列前茅,并成功考入美院。她的才华和努力本应成为关注的焦点,却因为外貌争议而被忽视。这种关注偏差,暴露了社会对残障群体的刻板印象。
我们习惯将“身残志坚”作为残障群体的唯一形象,却忽略了他们也是拥有各种特点的独立个体。将残障人士简单地视为“励志榜样”或“特殊例子”,实际上剥夺了他们与普通人一样平等发展的机会。真正的尊重,是将他们纳入正常的评价体系,既要认可他们的成就,也要尊重他们的隐私。
未经授权的照片在网络上疯狂传播,信息传播速度过快,而核实机制却相对滞后,导致谣言传播速度远超真相。当网络暴力以“主持正义”之名出现时,会对当事人的心理健康、职业发展和社会关系造成严重影响。我们需要建立更完善的网络伦理规范,确保信息传播的底线是不伤害他人,也应该加强对个人隐私保护的重视。
西安美院及时回应,肯定学生,这种做法值得肯定。但如何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支持机制,更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特殊群体需要的不仅仅是简单的保护,更需要能够帮助他们打破偏见、实现自身价值的体系。这包括制定校园舆情应对方案、提供心理辅导,以及搭建展示才华的平台,让每个学生都能以真实的样子被社会看见。
啥审美,畸形不?
丑死了
现在年轻人什么审美啊,只能说长的干净,收拾的利落,和外贸好看搭不上边吧
本来挺好看,医美整残了[笑着哭]
在艺术圈子,适当的花点钱投资外貌太常见了!所以别气坏了,网友们!!!
说医美脸不好看,整容医院急了[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