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没有想到,美日荷三方芯片协议中,日本反而成了最活跃的那一个。5月23日多家日媒报道,作为推进美日荷芯片三方协议的一环,日本将对包括光刻、蚀刻、曝光、成膜、清洗、检查、热处理、薄膜沉积在内的23个品类进行出口管制,其中部分甚至将影响到45nm制程芯片的生产,可以说走得比美国和荷兰都要更远。
这种做法不仅仅引起了中国的反对,同时也让日本国内的企业叫苦不迭——本来好不容刚刚恢复的半导体产业,很可能被这个愚蠢的决定再次葬送。《日本时报》更是以《跟随美国针对中国芯片的行为将重创日本产业》(Following U.S. on China chip export curbs would hit Japan's industry hard)对这一决定进行激烈的批评。
为什么日本半导体企业反应如此激烈?因为历史上他们被美国坑过不止一次。曾经日本是全球半导体最强大的国家,以日电、东芝、日立、富士通、三菱、松下为代表的日本企业曾经统治全球的芯片产业,其中日电、东芝、日立更是拿下前三。而美国的英特尔、摩托罗拉、德州仪器则在日本芯片企业的阴影下瑟瑟发抖,随时都会被彻底击溃。
当时日本半导体产业在上游拥有尼康、佳能这样的光刻机厂商,有信越化学、东京电子、住友化学等半导体材料供应商,在芯片制造领域有日电、东芝、日立这样的中坚企业,在下游还有索尼、松下等企业将芯片转化为各种产品推向全球各地。如果任由这种态势发展下去,日本很可能将借由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迎来新的一轮机遇。
为了维持自己在高科技领域的垄断地位,美国通过《美日半导体协定》通过要求日本公开技术、开放市场等手段,减弱日本芯片企业的领先优势,最终将日本半导体产业链摧毁,光刻机领域的尼康、佳能被排除在EUV LLC联盟之外而逐渐落后,日电、三菱等企业则逐渐衰落。仅剩东京电子、信越化学等少部分企业保留了一部分半导体产业分工。
伴随着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兴起,日本的东京电子、信越化学等上游半导体厂商也迎来了再次崛起的机会,来自中国的营收占到了东京电子总营收的26%,已经成为最大市场。如今随着出口管制的出现,对于这些日本上游半导体 厂商无疑是巨大的灾难。
以往中国半导体产业和日本半导体产业实际上是共赢的关系,中国专注于芯片制造、设计产业,而日本的优势则在于上游材料产业。如今随着出口管制的实施,这些日本半导体材料厂商空出的市场份额将来必然会给他们培养出强大的竞争对手。
例如光刻胶这种在半导体芯片制造过程中所必需的关键材料,以往绝大多数市场都被东京应化、陶氏杜邦、住友化学、信越化学所占据,即使国内厂商能够供货,很多半导体企业也会优先选择这些国外品牌。
如今随着出口管制的到来,也意味着国产半导体材料厂商将迎来发展的良机。国产半导体材料厂商南大光电公开表示,他们公司的ArF光刻胶已经建成了年产25吨的生产线,目前已处于客户验证的阶段,一旦客户的订单需求大,那么他们就能进入到量产并完成对外国品牌的替代。
等到国产企业在半导体材料上取得进一步发展之后,日本在半导体产业最后的领先优势也将化为乌有。而失去了所有优势产业的日本,又还剩下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