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青帮被清算,听到一名字时陈毅忙挥手打断:这人不能动!

游史渊 2025-04-27 16:25:17

1949年8月某一天,在上海的一栋大礼堂里,人们聚在一起,开了一场特别大的会。这场会可不简单,它是上海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大会嘛,肯定汇聚了各行各业的佼佼者。不过,细心的人留意到,观众席前排坐着个显得有些“特别”的人,他就是顾竹轩。

讲他“跟周围人不一样”,是因为在那个时候上海人的眼里,顾竹轩简直就是个地道的帮派大佬,还是旧上海时期那些帮会的大佬之一。

这么个“黑道大哥”,怎么就跑到了人民代表大会上去了?还堂而皇之地坐在最前头?

【从“穷小子”到“公司老板”】

顾竹轩跟不少帮派大佬的经历相似,他也是从啥也不是的小人物一点点混出来的。他老家在江苏盐城,祖祖辈辈都是给地主打工种地的。

顾竹轩小时候也是个了不起的家伙,听说他那时候力气大得惊人,一个人就能轻松拉动犁具,耕上好几亩地。所以,家里的长辈经常带着他到处帮忙干农活。

顾竹轩16岁那年,苏北地区闹起了大饥荒。

因为闹饥荒,一家人没得办法,只能往南逃。顾竹轩跟着他老妈和大哥,就带了些干粮,开着一艘破破烂烂的船,一路颠簸到了上海。

20世纪头几十年,上海已经是个挺大挺热闹的城市了。对顾竹轩来说,他从偏远小地方来到这里,面对这座陌生的城市,感受到的不只是重重困难,更有数不清的好机会在等着他。

顾竹轩因为识字不多,只能靠着自己身强力壮的特点,在闸北找了个马路工人的活儿,天天就是靠拉车来过日子。

这种日子一眼望得到边,顾竹轩心里也明白,便琢磨着怎么换个工作。还好他没等太久,没多久一个机会就来了。

过了几天,顾竹轩听到消息说,公共租界那儿正在找华人当巡警,条件就一个——得身体壮实。这不是说的就是他顾竹轩嘛!

顾竹轩二话不说,立马就报了名,一路过关斩将,成功通过了考核,当上了华人巡警。

巡警这职位听起来挺酷炫,但其实也就那么回事,说到底不过是个编外的活儿,随时都可能被踢出局,没啥大不了的。但对顾竹轩来说,这好歹也算是个稳定的饭碗,吃着公家的粮,总比他之前拉车的日子要强多了。

接下来的好几个月,顾竹轩一直跟着老大,整天穿着警服,肩上扛着枪,在租界里到处跑。没事的时候,他就跟同事们东拉西扯,聊着聊着,还真交到了几个挺合得来的哥们儿。

但没逍遥多久,就因为顾竹轩的一次失误,把原本安稳的日子给搞砸了。

有天顾竹轩像往常一样在巡逻,结果碰上个正撒丫子跑的犯人。他二话不说,冲上去就把那逃犯给摁住了。本想着赶紧把人带回警局,可跟逃犯聊了几句后,他心里却不是滋味了。

聊天时,顾竹轩了解到,这个在逃的犯人其实也是盐城的老乡,他也是为了躲避饥荒才跑到上海来的。他被追捕,是因为偷了些粮食,为的就是养活家里的老妈和几个娃。

听到这番话,顾竹轩心里头琢磨起自己和老妈的过往,他瞅瞅面前这个逃犯,暗自思量:这家伙,不就跟我以前挺像的嘛!

琢磨了好大一会儿,顾竹轩最后决定放他走。他心里头可能就觉得这人挺可怜的,但警局那边想法可就不同了。

最终,顾竹轩因为私自放走了逃犯,被上面给炒了鱿鱼。没了公差这份差事,他又得回去干起老本行,重新拉起了黄包车。

这次跟以前不一样,顾竹轩又干起了老本行,不过是在一家挺大的黄包车公司。他还挺受德国老板的喜欢,直接给老板开上了车,成了老板的“专职司机”。时间一长,老板越来越看重他,就让他管起了出租车的业务,成了个小领导。

打那以后,顾竹轩就在这黄包车公司安顿下来,一直干到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响。那时候,德国老板碰上个事儿得回国,就琢磨着把公司给转手卖了。

顾竹轩这几年拼拼凑凑,手里攒下了一笔钱。他靠着和老板的铁关系,最后拿了个优惠价,顺利把黄包车公司给接手了。就这样,他从一个“穷光蛋”摇身一变成了“公司大老板”,真是大变样啊。

【寻找靠山,投靠帮派】

顾竹轩接手黄包车公司的那天,就是他走上发达之路的起点。但在旧上海那种鱼龙混杂的地方,想混出个名堂,没有一点“靠山”那是行不通的。顾竹轩在社会上历练了这么多年,心里头早就跟明镜似的,清楚得很。

可这时候的上海啊,情况复杂得很,各种势力交织在一起,有国内的军阀,还有外国来的那些大佬,要找谁给自己当靠山呢?这事儿让顾竹轩挺伤脑筋的。

琢磨了好久,顾竹轩最终打定了主意,那就是加入帮派。

经过一个老乡朋友的介绍,顾竹轩有幸见到了上海青帮的大人物刘登阶。

这家伙在青帮里属于“大”字辈,是民国时期青帮里辈分最高的一个。所以,顾竹轩拜了刘登阶做师父后,他就成了仅次于“大”字辈的“通”字辈人物了。

顾竹轩现在手握一家黄包车公司,财力相当雄厚。他背后还有青帮撑腰,加上以前当过巡警的经验,让他在上海慢慢站稳了位置。

顾竹轩利用青帮的关系网,开始张罗起香堂,大肆招收弟子。没过几年,他就在闸北地区混得风生水起,成了青帮里的“大佬”。

发达之后,顾竹轩没忘本,他是从哪儿爬起来的心里门儿清。身为帮派里的一员,他最讲究的就是个义气。不管是那些来找他帮忙的老乡,还是以前一块儿拉黄包车的兄弟们,顾竹轩只要有能力,就一定会伸手拉一把。

时间一长,顾竹轩在杨浦和闸北的名气就越来越大,很多人听说后都想来投靠他。顾竹轩呢,也不挑不拣,全都收留,这样一来,他的手下很快就超过了一万人,成了那一片儿的老大。

顾竹轩势力大了以后,也搞起了“帮派那一套”:他开了茶馆,搞起了商业,还创办了公司。像德胜茶楼、大生轮船公司、同庆舞台这些,都挺有名的。

到了1920年左右,顾竹轩在闸北一带已经混成了“大哥大”。他手下小弟上万,产业也不少,走在路上,人人都得尊称他一声“顾四爷”。

但是,顾竹轩心里明白,自己的实力跟那“三大巨头”——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比起来,还差得远呢。

顾竹轩心里盘算着要把自己的地盘再扩大些,所以他琢磨着得跟那三位大佬处好关系。为了这个目的,他也是豁出去了,直接动手给黄金荣写了封信,说自己愿意“认他做老大”。

这事儿在青帮里头可闹出了大动静。别看黄金荣现在是三大头目之一,但他还没正式认过“老前辈”做师父,说白了,他在青帮里连个正经辈分都没有,只能算是个外围的“边缘人”。反观顾竹轩,那可是正儿八经的“通”字辈。这么一来,黄金荣在青帮里的地位和辈分,可就往上升了好几档。

顾竹轩不光给黄金荣写了信,他还主动向其他大佬们示好,效果都挺不错的。就拿青帮里另一个“大”字辈的大佬虞洽卿来说吧,那段时间,顾竹轩主动联系上了他,两人一来二去就熟络了,后来更是成了铁哥们儿。

后来,顾竹轩靠着自己的地位,使劲儿跟那些当官的和大户人家套近乎。就拿1924年那会儿说吧,他瞅准齐燮元和卢永祥开打的机会,跑到闸北那位有钱有势的王彦斌搞的沪北保卫团里,谋了个挺重要的位子,这样一来,他又成了手握兵权的地方官了。

而且啊,顾竹轩跟老蒋身边的红人顾祝同,那还是一个家族的。

他想跟顾祝同处好关系,所以下了不少功夫。有次他特别大方,在扬州买了栋带花园的房子,直接送给了顾祝同的一个哥们儿。

之后,顾祝同也回报了顾竹轩的好意,给了他很多帮助,甚至还帮他弄到了上海市议会议员的位子。顾竹轩也没闲着,趁机跟老蒋见了面还合了影,这张照片他后来一直摆在屋里头。

【帮扶革命,送子参军】

看来,顾竹轩表面上完全像个帮派的老大,还是国民党那边的“热心分子”,这样的人,跟我党的革命事业似乎八竿子打不着。但真相是,顾竹轩心里其实挺支持革命的。

在他刚开始崭露头角那会儿,就常拿自己的权力帮衬侄子顾叔平搞革命。他甚至跑到上海,亲自出手,救了好几位我党的同志出来。

老蒋搞了那个四一二政变后没多久,有几个同志就被租界里的巡捕给抓走了。其中有个同志的亲哥,在天蟾舞台给顾竹轩干活。他哥就去找了顾竹轩,求他想办法救人。顾竹轩一听,二话不说,决定亲自出手帮忙把人给捞出来。

他先是编造说那几位要被捕的同志其实是天蟾舞台的工作人员,接着主动邀请巡警去吃饭。借这个机会,他巧妙地把转移人员的时间给拖后了,这样一来,就给营救行动赢得了不少宝贵时间。

几位伙伴被成功救出后,赶紧跟周恩来讲了这事。周恩来一听顾竹轩做的好事,立马夸他:“顾竹轩这人挺靠谱的,咱们可以试着拉他一把。”

而且,抗战一开始,顾竹轩就多次出手帮侄子顾叔平躲避风头。他动用自己的力量,一回回让顾叔平化险为夷,顺利完成了组织给的任务。

比如说,1943年春天那会儿,上头安排盐阜地区的组织部长喻屏和他夫人去延安,然后就把护送他们的差事交给了顾叔平。

接到指令,顾叔平领着两个同伴换了装,从盐阜那块地方出发,一路奔上海。到了上海后,他们没停留,继续往延安赶路。

去上海的路上,他们几个人碰到了好几次麻烦,但每次都是顾叔平站出来,靠着他是顾竹轩侄子的关系,帮大家化解了危机,平安过关。

一到上海,顾叔平就直接跟顾竹轩挑明了他的任务。

顾竹轩二话不说,立马决定帮忙。他先安排喻屏夫妇躲进了一间庙宇,接着花钱打点关系,顺利搞到了去太原的许可证明。

搞定所有事情后,顾竹轩为了保险起见,让干儿子李少春给他老爹李桂春写了封信。他让喻屏夫妇带着这封信,然后他自己还亲自把喻屏夫妇送出了上海。

经过那件事情,顾竹轩在喻屏夫妇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后来喻屏聊起这事儿,就说顾竹轩这人真不错,既有正义感,头脑又灵光,懂政治。

尽管情况如此,帮喻屏夫妇搬家那事儿,差点儿让顾竹轩在上海惹上大麻烦,被关起来。但就算这样,顾竹轩也没停下支持革命的脚步。

1945年3月的时候,顾叔平又接到了一个挺重要的活儿:他得跟射阳县委书记马宾生病的老婆林立一起,装成两口子去上海。到了那儿,他们得把林立送到医院去做手术。

顾叔平想完成任务,所以他又去找顾竹轩帮忙了。

接到消息,顾竹轩二话不说,马上就让人送林立去了上海红十字会医院,还靠着关系找了位厉害的医生来给林立看病。

过了好几个月,林立终于康复出院了。因为得好好养着,组织就安排她先去上海放松放松。这事儿被顾竹轩知道了,他二话不说,就直接把林立接到了自己家里照顾。

接下来的半个月,林立就在顾府安心养身体,这段时间,顾竹轩真的是把他照顾得特别好,一点都不含糊。

林立从上海回去那会儿,顾竹轩找上了门,把自家15岁的儿子顾乃瑾交给了他,说:“让孩子跟着你们一起去新四军吧。”

后来,林立和顾叔平一块把顾乃瑾带回了基地,紧接着顾乃瑾就被安排进了新四军,成了一名革命战士。

在打仗那会儿,也就是解放战争期间,顾竹轩挺够意思的,他把天蟾舞台自己的办公室腾出来,给地下党当开会的地儿。隔三差五的,那地方就聚一堆我党的同志,一块儿商量大事儿。

上海快解放那会儿,顾竹轩忙前忙后,就是为了让解放军能顺顺利利进上海,把交接工作给做好。他帮忙维持着上海的治安,给我党进入上海、接管一切,出了不少力。

顾竹轩对我党的事业给予了不少帮助和支持,所以在上海刚解放那会儿,陈毅没过多久就自己跑到天蟾舞台去了,跟顾竹轩坐下来好好聊了聊。

1949年8月,上海举办了第一届人民代表会议,就在那个时候,顾竹轩被特别邀请来参加,他坐在会议的前排,跟陈毅挨在一起。

顾竹轩曾经让儿子顾乃瑾去参军,后来顾乃瑾回到了上海,开始在政坛上发展,他进了黄浦区文化局,干上了副局长的职位。

【免受清洗,安度晚年】

上海一解放,陈毅就打算来个大扫除,要把在上海横行霸道多年的黑恶势力给清除干净,这里面就有以前那些大帮派和他们的老大们。

计划一公布,秘书立马就给陈毅递上了一份名单。这名单上,把旧上海那些大帮派的头头脑脑都列得清清楚楚,像黄金荣这些大佬的名字都在上面。顾竹轩,作为旧上海闸北那块地界上的帮派大佬,那肯定也是榜上有名啦。

但是,陈毅心里明白顾竹轩这些年来对我党革命所做的贡献和支持有多重要,于是他拿起笔,在顾竹轩的名字上用力勾了一下,这意思就是说顾竹轩不用被清除出去,他对我党的付出得到了承认。

可能有人会觉得,顾竹轩这家伙,虽然是帮派里的人,但他帮咱们党搞革命,其实就是想给自己找个备选方案,多条退路嘛。说白了,就是两边都想沾点光,做好两手打算。

不过,不管他是因为啥原因站边革命,说实话,他对革命事业那可是帮了大忙,这点不能小看。就像老话说的,看一个人得看他做的事,别看他的心,因为要是看心的话,这世上就没有完美的人了。

顾竹轩晚年时期一直待在上海,比起那些旧上海帮派的大佬,比如扫大街的黄金荣,还有逃到香港的杜月笙,他的结局真的可以说是挺好的。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落魄,算是安安稳稳地度过了晚年。

1956年7月份,顾竹轩在庆祝完70岁生日没多久,就因为生病,在上海走了。

顾竹轩,原本只是个普通老百姓,硬是一步步打拼,先开起了黄包车公司,后来更是在旧上海混成了帮派的头号人物。他这一辈子,真可以说是充满了传奇色彩。看看他这七十年是怎么过来的,你就能明白,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一个普通人得经历多少风风雨雨才能站稳脚跟。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