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没想到,原本高高在上的AI,竟然这么快影响到了大众的生存和生计。
武汉市建设汽车客运有限公司的一封公开信,让“萝卜快跑”走向了舆论漩涡中心。
在这封名为《巡游出租车已到死亡边缘》的信里,武汉市建设汽车客运有限公司指责“萝卜快跑”无人驾驶出租车盛行,满大街接单抢夺了普通人的饭碗,许多出租车司机难以糊口不得不退出。
于是“无人驾驶让出租车司机们失业”的话题迅速引爆,引发广泛的讨论。
随之,“AI势不可挡”和“AI应该缓一缓”两大派别在互联网的每一个角落都展开了论战。
01
“AI导致人类失业”的担忧由来已久,而且在国内外已经有真实发生的案例,比如国内“第一批因ai失业的原画师”,比如国外新闻网站被AI取代的编辑和写手。
但是这次“萝卜快跑”掀起的热度却堪比ChatGPT面世。
原因无非有两个:
第一,无论是原画师还是新闻编辑,都是“小众”的职业,大众日常接触不多没啥体感,但人人都打过车出租车司机在国内有超过近1000万从业者,真正的”百万漕工衣食所系“。
第二,出租车司机曾经被视为"就业蓄水池“,被许多人视为失业后”保底“的选择之一。“萝卜快跑”们的出现直接击穿了这个蓄水池,很多人担心一旦失业”硬着陆“的风险大大增加。
以上是理论的探讨,那么回归到现实,出租车司机们对于“萝卜快跑”这种Robotaxi是不是担忧过度?
答案还真不是。
无人驾驶出租车对于人类出租车的替代已经非常明显了。
作为AI驱动的无人驾驶出租车,“萝卜快跑”的几大优势让司机们”顶不住“:
1.价格非常便宜,相同距离情况下远低于普通网约车,以10公里的路程为例,“萝卜快跑”的车费只有普通出租车车费为的一半。
2.乘坐体验更好,没有异味,不拒载、不绕路,也不用担心司机不开空调。
3.全天候24小时自动运行,不用担心打不到车。
可以说,单单是价格的优势就让武汉出租车的司机们面对“萝卜快跑”感到绝望,没有任何取胜的希望。
02
客观的来说,武汉出租车司机的困境并不是完全怪“萝卜快跑”。
很多人都不知道,武汉出租车市场近年来已经处于持续萎缩的状态。
武汉交通运输局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从2021年到2024年4月份,武汉出租汽车客运量呈现逐步下滑的态势。
2021年3月武汉出租汽车客运量为 2664.41万人,到2024年2月则下降到1593.15万人。
这意味着三年里武汉的打车用户减少了大约40%!
但问题是,在市场蛋糕变小的情况,从业者却不断增加。
目前武汉市中心城区出租车保有量约五万辆,按照一辆车两个人轮流跑来算,大约有10万出租车司机。
武汉交通运输局曾经发布市场饱和、谨慎从业提醒,指出武汉出租车单车日均营收才339元(未扣除抽成情况下)。
所以“萝卜快跑”的出现,让武汉出租车司机们的处境更加窘迫。
当然萝卜快跑并非没有缺点:比如目前上下车地点固定,来车慢速度慢,有些场景还不够智能。
但是”萝卜快跑“只要吃掉一些简单出行场景就足以对现在的出租车司机们带来巨大的冲击。
数据来看,武汉出租车单车日均订单13.2单,但数据显示“萝卜快跑”单车日均订单可以达到20单,首批才投入1500辆车短短时间内订单总量就突破了300万单。
03
“萝卜快跑”和人类开始抢饭碗,是个迟早的问题。
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进步,不仅会有无人驾驶出租车,还有无人驾驶卡车、无人驾驶快递车。我们无法拒绝无人驾驶技术,因为这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面对AI”抢饭碗“的速度,社会要不要干预?
很多持“势不可挡”派的说法是,既然人类司机没有AI效率高,被淘汰就是应该的。
他们还通常认为,AI替代司机就像当年汽车取代马车,”不能因为有了汽车去哀怨马车夫失业”。
至于被AI替代的人如何生存?给出的往往是难以具体操作的模糊说法。
比如有人预测,就像汽车造就了更多的就业岗位,AI会有更多的工作岗位,现在的司机以后也可以学习新的技能。
这种预测对不对,现在无法判断。
但是不妨问两个问题:
第一,当效率和就业暂时无法兼顾,两者必然发生冲突的时候,应该优先保障什么,牺牲什么?
第二,新机会可能会有,但当AI造成失业已经发生的时候,如何保障人们能够过渡到新机会的到来?
答案是,我们应该先提前设计好救援方案,让被AI抢了饭碗的群体也能有一根“救命稻草”。
04
拥抱AI和善用AI并不矛盾。
如果你赞同人是最重要的,AI作为工具应该为人服务,那么人类应该应用AI趋利避害。
如果你赞同AI在某些能力上更有优势,且会带来某些不平等。那么让弱者就应该得到更多的照顾。
如果人类面对AI冲击没有明确的解决方案,那么更稳妥的办法是先观察和小范围尝试,慢慢来,看一看。
毕竟,如果技术的目的不是让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那么这个技术本身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在对于AI的态度上,“先污染再治理”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想法,救援方案必须要先行!
毕竟,在“相信后人的智慧”这件事儿上,我们吃过的亏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