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日渐炎热,蚊子们便开始闪亮登场了。蚊子可以传播多种传染病,如登革热、疟疾、乙型脑炎、痢疾、霍乱、伤寒等,个别体质敏感的人还会发生虫咬皮炎、感染甚至休克。
在生活中,我们一般会用到各类蚊香来应付蚊虫,它们一般含有拟除虫菊酯(四氟甲醚菊酯、富右旋反式烯丙菊酯、氯氟醚菊酯等),而菊酯类有微毒,不少有小宝宝、孕妇和宠物的家庭对这类驱虫方式有一些顾虑。
其实,我们传统中药中有芳香类的中药对于驱蚊有很好的效果,它们安全无毒,有悠久的应用历史。
常用的驱蚊中药据统计,古籍驱蚊中草药频次前十名:浮萍>鳗鲡鱼>夜明砂>社酒>雄黄>鳖甲>川芎>芫花>羌活>苍术。此外,艾草、菖蒲、薄荷、藿香、苦楝花、樟脑、丁香、樟脑等中药都具有驱蚊的功效。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常用驱蚊芳香类中药及驱蚊小妙招,一起来看看吧。
01
浮萍、羌活、苍术、白芷
李时珍《本草纲目》引孙思邈验方:五月取浮萍阴干,烧烟可以驱蚊。宋代《格物粗谈》中记载:“端午时,收贮浮萍,阴干,加雄黄,作纸缠香,烧之能祛蚊虫。”雄黄是一味有毒的广谱驱虫药,也能驱蚊虫。浮萍中略加一点雄黄驱蚊效果更好,但是雄黄焚烧出来烟气味臭秽,令人不悦,不适合现代使用。
《卫生易简方》记载:“浮萍、羌活为末,焚之,蚊自绝。”《外治寿世方》记载“取池中浮萍晒干,晚间与苍术、白芷同焚,蚊感其气,悉化为水”。文献也记载,有浮萍的出池塘,不长蚊子幼虫。
这里羌活、苍术、白芷等中药都是辛香开窍、化湿辟秽之品,特别适用于长夏湿热交蒸之季使用。
02
艾叶
端午节前后,多地民俗常用艾蒿数枝挂于门旁,具有祛邪和防虫的作用。艾蒿燃烧后形成的烟雾中富含挥发油,带有极强的芳香气味,具有杀灭或抑制细菌、真菌的作用。
陆游有诗曰:“泽国故多蚊,乘夜吁可怪。举扇不能却,燔艾取一快。”至今我国北方人民夏日仍喜用艾草熏烟驱蚊,花期的茵陈蒿也可用来熏蚊。艾叶也是制作香囊和香薰制品的主要原材料之一。
03
荠菜花
荠菜为十字花科植物,是早春的一种常见野菜,百姓喜食。人们皆知荠菜具有清热凉血的功效,却不知荠菜还能驱蚊。
荠菜的枝叶和花被灯火熏烤时能够散发出具有驱蚊效果的香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将荠菜阴干,悬挂于墙角,或者作为插花,在美化室内环境的同时还可收驱蚊之效。
04
迷迭香
迷迭香为唇形科植物迷迭香的全草,全草含有多种挥发油,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海药本草》记载:“迷迭香,味平,不治疾。烧之祛鬼气,合羌活为丸散,夜烧之,辟蚊蚋。”
羌活是一味具有芳香之气的升清辟秽药物。迷迭香配伍羌活做成药散做香篆使用,也可以加入蜂蜜作成香丸,置炭火之上熏香使用。需要注意的是迷迭香芳香走窜之性较强,用量不宜过大,且应远离孕妇。
05
丁香
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干燥花蕾。主治呃逆、呕吐、反胃、痢疾、心腹冷痛、痃癖、疝气、癣症。其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丁香酚、丁香油具有抑菌杀菌、抗炎消肿,其香味浓郁,驱蚊效果明显。
06
薄荷
唐代孙思邈《千金食治》中,名为蕃荷菜,书中云:“味苦、辛,温,无毒。可久食,却肾气,令人口气香絮。主辟邪毒,除劳弊。形瘦疲倦者不可久食,动消渴病。”
薄荷辛,凉。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薄荷中含多种挥发油,薄荷醇、薄荷酮、异薄荷酮等。挥发油在发散后,可将蚊子驱散,对人体无害。对各种细菌有抑菌作用。
若皮肤被蚊虫叮咬处,外敷薄荷水可有效消肿止痒。
常用驱蚊止痒方01
止痒药酒
黄连3克、大黄5克、鲜银花10克、重楼10克、鲜薄荷10克、芒硝2克、苦参3克。用75%酒精500毫升,浸泡7天,过滤后去渣,再加入清水100毫升,装入小喷壶备用。
如遇蚊虫叮咬,不要搔抓,取此药酒喷于患处。轻者一次即可止痒消肿,重者数次即愈,且无留痕之忧。亦可用于蜜蜂螫伤,刺毛虫螫伤甚至蜈蚣咬伤,涂抹数次即愈。
02
驱蚊香囊
艾叶30克、浮萍6克、白芷12克、藁本10克、石菖蒲10克、迷迭香6克,雄黄3克,共研粗面,取适量装入无纺布袋内做成香囊,带在身上或挂与床头,既有祛湿之效,又有驱蚊之功。
将中药材制成香囊用以防蚊的方法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备急千金要方》和《本草纲目》中都有佩戴中药香袋驱虫且防病的记载。香囊可佩戴在颈部、手腕、腰间、脚踝或放置在床头、书桌。
03
驱蚊线香
浮萍10克、苍术6克、白芷6克、迷迭香3克、榆树皮40克,共研极细面,冷水调成膏,然后用挤香器做成线香,阴干。使用时点燃,可熏香驱蚊。
04
香茅薄荷止痒膏
将香茅与薄荷二者按1:1混合后,加水打成泥,兑入适量凡士林即可。香茅薄荷止痒膏可以治疗很多皮肤病,包括各种虫叮咬引起的皮炎。
温馨提示:孕妇及对上述中药过敏的人群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