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至亲离世的伤痛沦为舆论狂欢的燃料,谁该为这场闹剧负责?距离徐熙媛猝逝不足三月,其妹徐熙娣在镜头前含泪控诉:"姐姐走了竟还有人不断造谣"。

这场裹挟着遗产争夺、家庭恩怨的网络风暴,撕开了人性最不堪的疮疤。某社交平台曝光的"宝格丽珠宝拍卖"传闻。3月17日,某匿名账号上传数张模糊的拍卖行截图,声称大S留给长女的梵克雅宝古董项链与宝格丽蓝钻戒指现身纽约苏富比春拍名录。

这则漏洞百出的谣言迅速点燃舆论,徐家三代女性在娱乐圈摸爬滚打二十余年积累的财富版图,此刻化作公众窥私欲的饕餮盛宴。据台媒调查,该账号注册于菲律宾,使用虚拟IP技术隐藏真实地址,却在48小时内获得超10万次转发,背后明显存在专业推手运作。

现年45岁的小S徐熙娣,自1996年与姐姐组成ASOS组合出道,历经《康熙来了》的巅峰与低谷,始终活在家族光环与舆论审视中。其母黄春梅,这位早年靠摆地摊将两个女儿送进华冈艺校的单亲母亲,如今面对长女猝逝与遗产争议,被曝因应激反应多次送医急救。

事件另一端的汪小菲,其家族俏江南集团的商业版图与台湾娱乐圈的联姻,曾被视为两岸资本融合的范本。如今这位北京公子与台湾名媛马筱梅的"517婚期",在徐家人眼中却成了"对亡者不敬"的挑衅。

有自称"知情人士"的账号曝出大S生前就诊记录,声称其长期服用抗抑郁药物;所谓"具俊晔转移遗产"的聊天截图在各大社群疯传;更有人将汪小菲母亲张兰的直播切片,配上"遗产大战正式开打"的耸动标题。

这些碎片化信息在算法助推下,竟衍生出"徐家诅咒论""跨国遗产阴谋论"等十余种阴谋论变体。值得玩味的是,某论坛发起的"你认为遗产该归谁"投票中,35%网友选择"具俊晔应全数捐赠",28%支持"汪小菲代管子女份额",仅有17%认同现行法律分配。

参照2015年沈殿霞遗产信托案,其女郑欣宜在35岁前每月仅能支取2万港元;2003年梅艳芳遗嘱纠纷耗时四年,最终其母覃美金每月获7万港元赡养费。反观徐熙媛案,其生前未立遗嘱导致法定继承顺位生效,母亲作为第二顺位继承人,在法律上确实无权主张权益。

这种制度性缺失造成的亲情撕裂,在流量至上的媒介环境中被无限放大。台北地方法院已启动遗产清点程序,具俊晔方委托律师发表声明,承诺将个人所得份额设立教育基金。而汪小菲通过助理回应"专注自身生活,不介入他人家事"。

讽刺的是,某短视频平台"大S遗产"话题播放量突破8亿次,相关仿妆视频点赞超百万,甚至有网红在殡仪馆前直播"招魂表演"。当流量野兽啃食着生者的悲伤,我们是否正在见证这个时代最荒诞的死亡消费主义?当法律程序沦为舆论狂欢的注脚,谁又能为这场闹剧写下真正的休止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