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楼里,宝玉明明爱着黛玉黛玉明明爱着宝玉,贾政和贾母明明支持宝黛感情,为什么他们却没能结婚呢?
这始终是围绕着红楼梦的一个谜。
但是,如果我们能打开几把钥匙,就能顺理成章地理解这种结局。
今天,我就以黛玉的身份转变这把钥匙来阐释。
01
我们知道黛玉是前科探花侯府林如海和贾府大小姐贾敏的女儿,她并不是贾家的人,她,代表的是林府。
但是,在红楼梦的叙事里,一直都是把她当贾府外孙或外甥女论的,也就是说把她放在了娘舅的语境里,而且越是往后,这种痕迹越重。为什么呢?
因为她父母双亡,在林家,她已没有直系亲属了。
但是,在她第一次登门贾府时,并不如此。她的父亲虽不打算再娶,但还是一方的巡盐史,享受着朝廷高规格的待遇。
所以,黛玉第一次进贾府时,虽然只是个六岁的小丫头片子,旧任知府大人的贾雨村的船也只能依附而行,一顶轿子把她从西边角门抬进来,就是贾母、王熙凤叫唤“远客到了”。
这“远客”并不是单道的这个小丫头片子,待的却是贾敏和姑爷来府时的高规格客套,可见贾母怕别人小瞧了这来自女儿家侯府的小女孩儿,故意把她的到来,上升到了女儿贾敏回娘家与姑爷一起到来时的场景。
而第二次林如海病逝后,贾琏携了黛玉同来,结伴进京的贾雨村受到了贾府的郑重接待,而林黛玉则是像自家人一样,一来就隐入内眷不见了。
如果说林黛玉第一次来,代表的是林家,那林黛玉这次来,则代表的是自己了——就像是贾家的女儿一样。
按理说,父母在世,作为女儿走亲戚时,她更应该代表自己;父母不在只剩自己一身一口时,自己到哪儿更应该代表的是自己的一家,那为什么在林黛玉身上不是如此呢?
我们只能说,林黛玉第二次来,身份变了。她上次来,是林家的亲生女儿,而这次来,她是贾家的养女了。
所以之后宝玉害怕林黛玉回林家,那是没有的事。不过,宝玉害怕林黛玉回家这件事,更说明了养女这一身份成了长大后的林黛玉心里一道永远的伤疤,她再也快乐不起来。
如果说贾母当初是为爱护林黛玉之故,怕她以林家女儿身份长居贾府有生分之感,让她做了贾家的女儿,那么在贾母看到长大后的林黛玉的情形,未必没有为自己当初的决定后悔过,但木已成舟,一切已无法改回从前了。
所以说,有时候我们不必要为自己的好心匆忙下决定。因为许多时候,我们的好心在后日都会成为他人的桎梏,令双方都痛苦万分。
02
如果不信,我们来看看贾琏料理林如海丧事,昭儿回来回了王熙凤话后,王熙凤的贾对贾宝玉说的话:
“你林妹妹可在咱们家住长了。”宝玉道:“了不得,想来这几日他不知哭的怎样呢。”说着,蹙眉长叹。
“了不得,想来这几日他不知哭的怎样呢”,说明黛玉正思伤悲,还没能想到其他事,而贾母早商量贾琏为她打算好了:以后在贾家长住。
而“长住”并不能说明什么,因为黛玉没被收为贾家养女,她在贾家就还是林家女儿,待她长大还是会被送回林家去的。
但是在第二十二回贾母为宝钗过生日时,明说了林黛玉是贾家人。
先是借贾琏的口说了。王熙凤说别人过生日都有则例,宝钗没有:
贾琏听了,低头想了半日道:“你今儿糊涂了。现有比例,那林妹妹就是例。往年怎么给林妹妹过的,如今也照依给薛妹妹过就是了。”
贾琏叫王熙凤把宝钗的生日按林黛玉的例,但也是低头想了半日,这说明他其实是晓得其中的不同之处的。也就是说,此时的林黛玉虽然在血亲上是林家的女儿,但身份上其实已经是贾家的女儿了。
再是排席时:
就在贾母上房排了几席家宴酒席,并无一个外客,只有薛姨妈、史湘云、宝钗是客,馀者皆是自己人。
如果说前面几处说得还不够明确,那这里几乎是官宣了。
而官宣后的宝钗,见贾母把黛玉归为贾家人,把自己归为客人,马上就不爽了。她故意在生日宴上向宝玉面前作闹:
“你过来,我告诉你,这一出戏热闹不热闹。——是一套北《点绛唇》,铿锵顿挫,韵律不用说是好的了;只那词藻中有一支《寄生草》,填的极妙,你何曾知道。”
显然,宝钗说这《寄生草》就是来打击贾母说黛玉是自己人的,这算是揭人老底儿了。
那如果黛玉不是养女,宝钗又何来寄生草一说,黛玉又何必有一百三十六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之感?大不了黛玉只是像宝钗一样,是借居而已,想忍就忍,不想忍就不忍。
而长大后的黛玉,总是愁绪满怀,有苦无处诉,有泪无处哭,只是经常地坐着暗自垂泪。这正说明她是以贾府养女的身份在贾家居住,而不是以林家孤女的身份在贾家居住。
03
贾政和贾母本欲让黛玉少时以养女身份在贾府居住,给她最好的安全感,长大后让她和宝玉成婚,成为未来贾府的女主人,毫无忧愁,不想,这养女身份却给黛玉平添了许多忧愁。
只不过,大家并不理它,只待黛玉长到适婚年龄,与宝玉成婚就好了。小女孩的忧愁自不必管它。
但是,世事难料,你愿天荒地老,岁月永远静好,岁月却往往给你不期然的伤痛。
在贾府大祸来临之前,宝黛与众姐妹都是在家族的庇护之下成长,享受的是吟诗作赋的优雅和愁绪,然而,等到事情波及到他们的生活时,他们却亳无现实的招架能力,只能一任枯藤老树昏鸦压垮他们。
家族倾覆,还有成千上百的人,该当如何处置?如果家族只剩一身一口,那还可一拍胸脯,一个人说了算。但豪门旺族,那成千上百的人命,可不是闹着玩的。
那该怎么办呢?
这时,贾府的当家人想到的当然不是宝黛的婚事,虽然此时正是他们适婚的年龄。
在这种危机情况下,求人肯定是不能够的,别人都避之不及。唯有的方法就是联姻。
儿子是明牌,家族落难,自然没有好人家肯把女儿嫁过来,那就只好退而求其次,把婚结了,好让妹妹们去体现她们的价值。
因此,宝玉娶宝钗成了最紧迫最优的解。而探春和黛玉,则待价而估,自然是嫁得越高越好,也不管得正妻不正妻了。
这时,如果黛玉越是深爱宝玉,她就会越坚持越主动地去选择一种她并不想要的生活,以期给宝玉一点生存下去的机会和一种现实看上去的安稳。
在兵荒马乱的思维里,人们能思考的,也就是如何活下去,关于之前那些风花雪月的浪漫想象,只能装进无匙的宝匣,永远封存。
于是,宝黛从少年到青春堆积的缘份,永远地成了未竟的想念,他们,从此后只能以兄妹相称,度过这一世的孤寂。
黛玉第二次进贾府时,贾政与贾母欲以贾家养女亲爱之,哪知这一决定却成了永远无法更改的定局。一语成谶,一订成金,或许当初做下决定的两个人,会在心口留下永远的伤痛和遗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