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老人摔倒无人扶,女大学生落水得救的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在这起事件中,救老人仅需微薄之力,却被人忽视;相反,救落水者风险高,却总有人勇敢施救,无私无求。这不禁让人反思,为何简单的善举难以实施,而英勇救人却成为常态?
一起老人摔倒无人扶,女大学生落水得救的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在这起事件中
我们不能忽视时代背景对人们行为的影响。有观点认为,年轻一代的素质值得信赖,而老一辈则需要担忧。在此事件中,店员确实已第一时间拨打了120和110,但为何无人敢扶?实际上,在不清楚老人病情的情况下,贸然挪动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需要专业医生处理。诬告撞人的成本较小,而诬告杀人的成本则太高,这也是人们不敢轻易扶老人的原因之一。南京王浩的判罚对当前社会的道德水平产生了深远影响。社会善良并未消失,但老人讹人现象却日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求助摔倒的老人可能面临被反噬的风险,而救溺水的则多被感谢。这两种情况的轻重,大多数人心中都有一杆秤。
南京王浩的判罚对当前社会的道德水平产生了深远影响。社会善良并未消失,但老人讹人现象却日益严重
关于药店老人倒地事件,店员虽然第一时间报警并拨打急救电话,但仍被讹。这充分说明,扶老人的危险系数较高,而且一旦扶了,很可能被讹。在这种情况下,谁还愿意去扶?以我个人为例,过马路时拉了一把年轻人,她立即表示感谢。同样拉了一把老人,她却声称受伤并要倒地,幸好她有个通情达理的儿子在马路对面。
我国不乏热心肠的人,但为何在街道上却不敢扶老人?这是因为人们害怕被炸,而海边落水的情况则无法证明是被别人推下海。因此,人们敢于下水救人。从水中救人,被救者不会指责是你推她下去的;而扶老人,则可能面临被诬陷的风险。正如法官所说:“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扶?”这句话使得人们不敢轻易扶老人。目前还未有法官说过:“不是你推的,你为什么要救。”如果有一天法官真的这么说,那么恐怕就没人敢救了。这说明人们内心还是善良的,愿意去救助他人。水救人虽然危险,但人们却敢于毫不犹豫地救;扶老人则是想扶而不敢扶,因为害怕后续的麻烦。
对于药店事件,人们应该关注老人的家人是否知道老人的疾病,并给予适当的治疗。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而在水中救人,人们不会怀疑救人者的动机;但在陆地上救人,却可能被质疑动机不纯。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扶老人和救溺水者进行类比。救溺水者是紧急情况,而扶老人则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法官的言论对社会道德产生了重要影响。自从那句“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扶?”问世以来,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开始下滑。
人们并非不想救人,而是害怕被讹上,更害怕法官胡乱判案。这就要问责那些提出“不是你撞的为什么你要扶”的法官,以及那些恩将仇报的老人及其家人。救溺水者可以不留姓名,而扶老人则可能面临法律讹诈,这实际上是法律在打击善良。
溺水和疾病有本质区别,救溺水者要尽快行动,而对于疾病患者,非专业救助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后果。救老人被讹的现象比比皆是,但我们却很少听说救小姑娘被讹。这是因为暂时还没听说救落水者被讹的情况,但这种现象似乎也快出现了。老人的道德底线是帮助自己的人,不会讹他。在儿子逼迫下,老人可能会丧失底线。而儿子的道德底线是讹人只是为了小钱,没想到法官竟然鼓励这种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水里不救,落水者必死无疑,而且属于见义勇为,无需承担后果;倒地的老人不扶未必会死,不属于见义勇为,却需要承担一切后果。可见,救老人比救大学生更为危险,这已经成为社会共识。我们绝不能忽视扶老人的风险,稍有不慎可能导致倾家荡产;而救大学生则可能名利双收。在某种程度上,这三个字“老年人”已经注定了歧视,生命本身脆弱,容易发生意外,谁敢冒险去救?救回来未必有功劳,但救不回风险却很大。因此,我们需要反思,不让善行被辜负,让善良无畏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