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开篇《我上学了》单元,其实是把之前版本隐藏内容拉直

文学私秘 2024-09-13 07:37:14

2024版新教材语文一年级上册中,开篇第一部分《我上学了》有较大程度的增添。

看看2023年的版本,共有三个主题,分别是:

2023年版目录

我是中国人

我是小学生

我爱学语文

而2024年版本,则形成了四个主题,分别是:

2024版目录

我是中国人

我爱我们的祖国

我是小学生

我爱学语文

两相比较,可以看出,新版本多了一个“我爱我们的祖国”主题。

在这个新增的版块里,教材用两个版面配合新增加了的四句话,来凸显“我爱我们的祖国”的主题。

四句话是:

我爱五星红旗。

我爱北京天安门。

我爱长江,我爱黄河。

我爱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原教材里,对三个主题,其实有着它的很有深意的考量。

我们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语文一年级上》中,可以从“单元说明”里,看到原版教材编写时对设立三个主题的背后用意:

——儿童离开家庭,离开幼儿园,进入学校学习,角色发生了转换,对自我需要有一个新的认识,同时也面临对新环境的心理适应。编排入学教育这部分内容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尽快完成角色转换,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入学教育以儿童的口吻“我上学了”引领儿童走进学校生活,凸显了儿童的主体地位。内容分“我是中国人”“我是小学生”“我爱学语文”3部分。

3部分有着较强的逻辑关系:从“我是中国人”身份的认同,到“我是小学生”角色的转换,再到“我爱学语文”学科的定位,将情感熏陶、习惯养成与语言学习进行了有机整合。

第一部分以“我是中国人”为主题,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材以蝴蝶页开篇,整幅画面以雄伟的天安门城楼、鲜艳的五星红旗为背景,展现了各民族小朋友,穿着各具特色的民族服装,欢快地团聚在一起的情景。

第二部分以“我是小学生”为主题,开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快乐旅程。通过听读儿歌《上学歌》,体验“我”背着书包去上学的喜悦与自豪,同时又让儿童有一个鲜明的角色转换意识,知道从今天起,将要从家庭生活或幼儿园生活走向更有规律、有计划的小学学习生活了,明白做一名小学生的基本要求。

第三部分以“我爱学语文”为主题,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了一些基本的语文学习活动:读书、写字、讲故事、听故事,激发儿童学语文的兴趣。让他们知道读书、写字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读书、写字的正确姿势和执笔方法;以听、讲儿童喜爱的经典故事为切入口,通过观察插图,感受讲故事的乐趣,激发学习语文的热情。——

2024版教材里新增加的环节“我爱我们的祖国”,实际上在原版的“我是中国人”的身份定位的基础上,加入了“情感归属”。

显然,新教材的逻辑是,任何一个人,在明确身份定位的前提下,必须赋予这份身份以直接的、不讳的、强力的情感的认同,而且是无条件的,没有理由的。

这就是目前新增加的环节里包孕着的情感价值:

我爱五星红旗。

我爱北京天安门。

我爱长江,我爱黄河。

我爱中华人民共和国。

而值得注意的是,在之前的版本里,这份情感价值是隐藏着的,虽然课本里没有直接地表露出来,但在人教版的教学用书里,将这份情感以显化的方式展示给老师,其意图是明显且明确的,就是通过老师的讲授,把这份情感价值,传输给孩子们。

我们在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教师用书中,可以看到,书中列出了一首儿歌:

我爱鲜花,

我爱白鸽,

我爱万里长城,

我爱长江黄河,

我是中国人,

我爱我的祖国。

我们可以作出直接的判断,这首儿歌里的内容,从原来的由老师补充讲授的地位,在新教材里,外化成课本里的内容,直接由学生去面对与领会。

再仔细地注意一下,我们会发现,这首“我爱鲜花”起首的儿歌,其实曾经出现在之前的人教版的教材里。

我们可以2001年开始启用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2册》中看到这首儿歌的主体框架:

我爱祖国

我爱万里长城,

我爱小河;

我爱五星红旗,

我爱白鸽;

我爱红领巾,

我爱花朵;

我爱爸爸妈妈,

我爱老师同学。

你要问我最爱什么,

我最爱我的祖国!

2023年版教师教学用书里的“我爱鲜花”开首儿歌,可以看出,就是脱胎于这首诗歌,只不过对意象作了重新的归类与合并。

“我爱祖国”这首儿歌的作者,我们可以从2001版教材的脚注中看到是:张光昌。

这首儿歌最早刊发在《中国儿童》杂志1981年第1期。

青岛市教育局编的《小学语文阅读文选 (一年级上学期用)》( 1983年版)曾经收录其中:

北京景山学校编著的《语文一年级上》(2007年版)也曾经收录这篇诗歌。

这首诗歌的作者张光昌的简历我们拷一个纸质书中的资料,下面资料来源于贵州省写作学会编的《中国当代写作理论家》(贵州人民出版社):

——张光昌,笔名小光,男,汉族,山东济南人。生于1938年9月。中国作家协会浙江分会会员;现任浙江省作协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副教授。1956年,他毕业于济南山东实验中学,并考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960年毕业留校,从事写作教学;1974年调杭州大学中文系,担任写作和儿童文学课教学;1987年调浙江财经学院,担任写作和财经应用写作课教学。1983年以来,他还应聘担任浙江省广播电视大学写作课广播辅导教学工作。……

在教学的同时,他还尝试过多种体裁的写作,如诗歌、散文、剧本、杂文、文艺评论等。他特别致力于儿童文学的创作和研究。他参加由北京师范大学等五所高校合编的《儿童文学概论》(四川少儿出版社)的编写,自编《儿童文学作品选读》(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两书均由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作家陈伯吹作序。他先后出版了《儿歌集》(山东明天出版社)和《幼儿故事集》(江西少儿出版社)。他的儿童文学创作《看看哪个好》获1980年全国第二次少儿文艺创作三等奖;《逞能的小鸡》获湖南省1982年“小蜜蜂”童话二等奖;《我们要帮他》、《美美》、《作客》分别获浙江省1982、1984、1986年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

张光昌于1992年去世。

虽然人已逝,但他留下的诗歌,却以变形的方式,依然出现在今天的教材中。

其实,今年教材里在“我上学了”环节里对爱国主义大张旗鼓的增饰与丰润,可以说在教科书的编写历史上,是相当突出的,也是对之前的削弱教材思想性的不良思潮的一次强有力的反拨。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界的一些观点认为,教材应回避直露的强烈的教化功能。

我们可以在王超著的《新中国70年语文课程话语流变研究(1949-2019)》(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4月版)看到这一流行性思潮的代表性话语方式:

——在20世纪末以前的语文教科书中,政治以口号的宣讲方式占据着儿童的课堂生活和学校生活,即便90年代的课文对国旗的叙说开始带有日常化的口吻,但仍显僵硬的政治姿态。从21世纪开始,语文教科书课文中表现爱国义、革命主题的宏大叙事已明显减少,展现人性人情、表现爱的微小叙事逐渐增多起来,“祖国”已包括万里长城、小河、五星红旗、白鸽、红领巾、花朵、爸爸妈妈和老师同学,我“爱”的正是祖国中的这一切,既有远离我的陌生的人与事物,也有我身边熟悉的人与事物,而不再仅仅局限于只是陌生而遥远的抽象的人与事物。课文内容开始注重讲人性,讲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讲友情,讲亲情,讲爱情,讲小事和平凡的事情。——

很难说“我是中国人”是这位作者说的“只是陌生而遥远的抽象的人与事物”,是“表现爱国主义、革命主题的宏大叙事”,恰恰相反,这是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基本人生准则、做人的基本信条、开启人生之路的公理遵循,它不是宏大叙事,更不遥远也不抽象,而有着实实在在的指向与内质。

这些内容不应该从我们的教科书中退出,2024版语文教材的第一单元里,开宗明义地讲述这些做人的基本要旨,做的好,做的对,做的及时,也得到了社会的良好反响。

《焦点访谈》2024年9月7日专题介绍了新教材的编撰起因及具体路径,其中在提到教材为什么要作出重大修订的原因,其中第三条,就是强调了是因应社会上的强烈诉求。

可以看出,增强教材的爱国主义、时代主题的宏大叙事,不仅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需求,也是社会民众的强烈要求。

《幼儿听读游戏识字 第3册》中的页面

应该说,教材的修订用自己的扎实的作为,作出了匹配时代、因应民众、铸魂固本的最正确选择。

3 阅读:255
评论列表
  • 2024-09-13 10:40

    从小把“爱、信仰与智慧”播撒到我们的后一代心里,让他们成为祖国可信赖的接班人! 向小学语文教材编写者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点赞][点赞][点赞]

文学私秘

简介:文学是人学,关注人类的所有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