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赚钱的大前提

蔡垒磊 2024-08-27 15:10:55

文:蔡垒磊

我不太喜欢网友乱用一个词,叫“变现”。什么是变现?当你一次性使用一种东西,用完就没了,我们说它叫变现,变,就是事物从一种形式转换成了另一种形式。而想要在商业世界持续赚钱,靠变现肯定是行不通的——你辛辛苦苦攒了很多资源,难道就为了转换这么一次,然后就得从头开始攒了?那效率也太低了。

持续赚钱必须符合两个条件,缺一不可。首先你要有能够赚钱的资源和生产工具,不管是权力,影响力,资本,信息节点,人脉,还是你自己的时间精力身体技能等等,都是可以生产财富的要素,前面这些的效率高于后面,是因为前面的可以复用,可以并行,而后面的只有一份,只能串行,但无论如何,这是第一个条件;其次是你创造的价值增量,永远要大于你的收入。

第一条很容易理解,但第二条99%的人做不对——老板做不好,迟早把生意做死,员工做不好,就迟早把工作丢掉。任何人,理论上只有在为其他人创造价值增量的时候,才能获得回报,而这个回报的数目一旦超过了价值增量本身,才叫变现,否则,则是双赢。比如周星驰拍了西游降魔,你很喜欢周星驰,过往欠了他电影票,于是去看了,然后发现它很烂,完全不值,那么对你来说,周星驰变现完毕,之后跟你一别两宽了;但如果我也去看了,我很喜欢,还超预期了,那对我来说就不是变现,而是我欠了他更多的电影票。

所有持续性的生意,一定要让电影票欠得越来越多,永远不能做资源变现,而是只能把资源视作为一次提供价值的机会——是机会,不是变现,这里有非常大的区别。有人说,老罗做直播带货,是粉丝变现,错误,如果你同样要买一盒纸巾,你在超市里花20块钱,老罗地方花15块钱买到了,这是不是变现?给你省钱怎么能叫变现呢?再比如你跟一个朋友认识20年了,有一天这个朋友问你借10万,他是不是把你们的交情变现了?他没还才是变现,因为他失去了你这个朋友,等于交情和10万块钱进行了物质转化。但他要是还了,还多挣了50万,从而多给了你5万利息呢?这当然不叫变现,因为你们的交情变得更好了。

凡是要做持续的生意,就必须谨记,你给别人带去的价值,必须大于你的获利,张雪峰为什么赚2个亿,他给别人带去了2亿的价值吗?带给一个人当然不可能,但他给1万个人2万个人加起来带去的价值,就远超2个亿了。

但这里有没有不满意的?觉得被张雪峰割了韭菜,或者觉得在老罗地方买的东西不好,再比如哪怕你是看到了一家理发品牌的机场广告而进店理了发,理完才发现完全不好,那怎么办?那对你来说,他们就是变了现。那我们给别人做价值增量的时候,怎么去避免这种情况呢?就我们不管做什么,不管有多少收益,都有可能遇到不满意的,只要基数够大,哪怕你一分钱不收,也有人觉得你把他的头发给理坏了,或者浪费了他的时间。

很简单,只要把那些会认为你提供的东西不值的人筛掉,就可以了。比如你做股权架构的,收费50万,一个老板上一次因为跟合伙人的股权没搞好,刚损失了1000万,这次你给他搞得很妥帖,这个时候你的收费合不合理?太合理了,老板甚至还能跟你成为朋友。但如果另一个老板本身业务就很小,他只是因为信任你,想试试,那你就一定要拒绝,因为你是做股权架构的,不是上帝,他这个人的价值就没有50万,你的增量价值如何去到50万呢?那他就一定会觉得你变现了。

所以你为什么不再多加点服务,比如给刚才的老板顺便把家族办公室也整了,海外避税的架构也整了,给他再多省500万的税,你再多拿50万,也就是做个100万的整体方案不好吗?皆大欢喜。

以前我们说雪糕刺客,问题是什么?是太想变现,是试图把东西卖给对这个价值增量不认可的人群,这是巨大的商业逻辑错误。比如我去买一根钟薛高,如果我觉得它好吃,哪怕它卖100,但我觉得我的好心情远大于100,我跟钟薛高就皆大欢喜。但有些人别说好心情,你给他按摩一天,他也觉得不可能值100,那你躲在普通雪糕堆里刺他一下,能不被反噬吗?本质上是你的价值增量在他这个价值体上,就做不到太高,那你就不可以给他去做价值增量。

那有没有另一种可能,就是你筛了半天,还有漏网之鱼,就是他就不是你的目标客户,你也进行了筛选,但他就是要尝试,然后就是觉得你的价值增量对他这个个体来说不够,有没有?当然有,那就没有办法,你只能接受,然后不停地跟这类人群一别两宽,不停地筛选,在前要筛选,在后也要筛选——你只要保证的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你对着正确的人做着正确的事就可以了。

所以想要持续赚钱,就一定不可以走“变现”的路子,如果你的价值增量很客观,那你很容易定价,但如果你的价值增量很主观呢?那就要思考一下到底给谁做价值增量?答案显而易见,更有价值的人——你让六大派和明教罢斗,你就是明教教主;你让关羽和张飞罢斗,你就是刘皇叔;你赞助了朱元璋,你就是沈万三;你给李嘉诚何鸿燊炒蛋炒饭,你炒的就叫皇帝炒饭,你就是戴龙师傅。

话说戴师傅也来过内地,给一群村民炒过蛋炒饭,结果显而易见,因为他们的需求根本不值钱,所以你也就没有价值增量,你就算把蛋炒饭炒到天下第一,在这个村里也没有前途,因为村民根本不在乎它有多好吃——这不是产品的问题,也不是服务的问题,是认知上的问题。

(完)

.............................................

我是蔡垒磊,感谢你的阅读。

0 阅读:41

蔡垒磊

简介:畅销书作家,著有《上行》、《认知突围》、《爱情的逻辑》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