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热的天气中,酸辣可口、冰凉爽滑的凉皮,再次成为人们的首选,被很多人喜欢。
然而,在我们大快朵颐的时候,凉皮却“出事”了,2023年7月3日,河南有两名女子因为吃凉皮,导致一死一重症,让大家对这道夏日必备菜品产生恐惧。
但是这可不是凉皮中有什么“科技狠活”,因为在经过仔细调查之后,竟然发现是因为中毒!而最恐怖的是,不仅死亡率超过50%,而且没有相应的解药,几乎只要病发,就等同于死亡。
并且,这种物质仅仅需要1毫克,就足够让人死亡,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我们该如何防范呢?
1毫克的致命威胁2023年7月3日,因为天气十分炎热,小兰(化名)和她的舅妈并没有什么胃口,突然想到了凉皮,于是两人出门去购买。
可是两人在将凉皮送入口中之后,感觉到凉皮的味道似乎有些不太对,但是两人也没有深究,因为凉皮本就是偏重口的食物,每一家店铺也都有自己的配方,所以有可能是特有的风味。
而两人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那就是凉皮有些变质,但是最多也就是拉肚子而已,所以对于凉皮的不对劲,两人根本没有放在心上,很快就将凉皮吃光了。
然而,事情有些超出了两人的意料,在吃完凉皮的第二天早上,小兰的舅妈率先出现不对,因为身体不适,被送到了医院接受治疗。
小兰也没有幸免,到了晚上小兰出现了同样的症状,因为情况严重,小兰被直接送入了抢救室,在进入医院之后,小兰的家人感到十分迷茫,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
经过医院的检查之后,医生在两人身上发现了同一种物质,那就是米酵菌酸,然而知道原因之后,却拿它没有办法。
或许是舅妈的年龄比较大的缘故,最终没有挺过来,抢救无效死亡,但是小兰的情况也没有很好,依旧待在重症监护室。
然而这并不是米酵菌酸第一次出现,早在2020年10月,黑龙江鸡东县一家9口人,因为食用了自己制作的“酸汤子”导致中毒。
在10月5日早上,一家12个人进行聚餐,只有9名长辈食用了“酸汤子”,而3个年轻人因为不喜欢它的味道,所以没有吃,到了中午的时候,9位长辈就开始出现身体不适,被紧急送到医院抢救。
可是并没有出现好转,9名病患接连去世,最终在19日时,最后一名患者抢救无效,而导致这次惨案的同样是它。
米酵酸菌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它如何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的?
烧不死、煮不灭的米酵酸菌米酵酸菌,是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椰毒致病变种的有毒代谢产物,是一种能够引起食物中毒的毒素,经常出现在发酵的玉米面制品、变质的鲜银耳和其他变质的淀粉类制品中。
而且它的毒素十分强烈,在刚刚进入人体之后,并没有任何的感觉,但是在2-24小时内会出现强烈的不适感,呕吐、恶心、腹泻就是最为常见的特征。
随着毒性的加重,吐血、意识不清、抽搐、休克等症状随之出现,而且致死率极高,没有相应的特效药,一旦误食将面临巨大的危险。
并且最常见的处理方式,根本无法消除米酵酸菌的存在,即使是高温烹饪也不会破坏其作用,而它的身影在夏季出现的频率极高,因为天气高温潮湿,许多需要浸泡或者发酵的食物,都会引来它的出现。
就像我们最常见的凉皮、河粉等粉类食物,因为高温潮湿的环境,加上不当的处理,最容易成为米酵酸菌的培养皿。
因为米酵酸菌致死率高,发病快,而且没有“解药”,所以如何预防米酵酸菌,成为重中之重的事情。
如何预防首先就是严禁使用浸泡、发霉变质的玉米制作食物,而在制作发酵谷类食物的时候,一定要勤换水,保持环境的干净卫生,而且要注意观察,食物有没有出现异味、变质的倾向。
因为最好的预防方式,就是不制作、不食用这些发酵米面食物,而对于购买的食物时,要在正规的渠道购买,并及时食用,避免发生变质。
而除了食用需要仔细检查之外,对于谷类食物的保存也要注意,要将其存放在阴凉通风的环境中,并且要注意防潮问题,避免出现霉变现象。
最后,在食用食物之后,身体感到不适时,要及时催吐,将呕吐物或者感到怀疑的剩余食物进行保留,方便医生的检查。
而在催吐之后,可以口服活性炭,并且尽快到医院接受治疗。
在去年的3月份,台湾地区的一家“宝林茶室”素食餐厅,就因为粿条、米粉等食材,出现了米酵酸菌的问题,导致4人死亡,两人依旧处于治疗之中,而在刀具和砧板上也被发现米酵酸菌的存在。
所以说食品安全无小事,大家千万不要心存侥幸,尤其是在夏季多发的时候,在感到身体不适时,尽快到医院治疗,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