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是中国规模最大的芯片制造商之一,目前正在加大对28纳米芯片的生产布局。一些人注意到台积电,三星已经在生产3nm芯片了,对中芯国际布局28nm的行为感到不解,实际上28nm芯片的需求超乎预期,而且布局这部分的工艺适合中芯国际当下的发展路径。
从中芯国际取得的一些市场成绩来看,已经证明中芯国际的选择是正确的,有外媒表示:中芯国际的“狂飙”开始了。
芯片制造行业竞争激烈,在全球范围内,有很多大型的芯片制造商,如英特尔、三星、台积电、中芯国际等等。这些公司都在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和提高生产效率,以保持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这些企业都在深耕先进制程技术,其中三星和台积电都掌握了3nm芯片制程工艺,英特尔也有计划布局高端芯片市场。相比之下,中芯国际的布局重心集中在28nm成熟工艺。
各大巨头的商业策略没有谁对谁错,只要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中芯国际目前无法获得EUV光刻机,无法制造高端芯片,所以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中芯国际集中产能,聚焦市场需求旺盛的28nm芯片是明智的选择。
那么中芯国际在这部分市场取得怎样的成绩呢?去年中芯国际营收495.16 亿元,同比上涨 39%;净利润 121.33 亿元,同比增长 13%。
这是中芯国际有史以来最好的业绩,有外媒表示:中芯国际的“狂飙”开始了,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对28nm芯片的需求越来越高。
别看只是28nm,中芯国际布局其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满足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高科技领域的市场需求,在人工智能领域,中芯国际与国内科技巨头合作,推动深度学习算法同时提供更好、高效的深度学习计算架构。
而在5G领域,中芯国际的芯片已被华为等电信设备巨头采纳。
另一方面,市场对于高速、高精度计算的需求也在增加,28纳米芯片不仅能够满足这些需求,而且能够带来更低的功耗和更小尺寸的芯片,真正地实现核心部件的迷你化。中芯国际用自己的方式开拓成熟芯片市场,有望在将来得到更显著的回报。
中芯国际2023年的资本开支会和2022年持平,也就是66亿美元(约456亿人民币),另外中芯国际手中还有四座12英寸晶圆厂在建,其中位于北京的工厂预计在今年下半年投入量产。
一旦中芯国际的资本开支全部落实,再加上新建工厂的运营,中芯国际可以掌握更大的产能优势,从而参与市场竞争。台积电,联电等巨头也在参与28nm芯片布局,相比之下,中芯国际有怎样的竞争优势呢?
从工艺制程的角度来看,中芯国际有信心和对手在同级别的产品上相比较。中芯国际的28nm工艺已经达到业界良率的水准,也就是良品率在95%以上,28nm说到底是成熟工艺,早就被攻破技术瓶颈。别的厂商能提供优质良率,中芯国际也不差。
中芯国际的产能优势也很明显,充足的产能可以吸引客户下单,减少排队等候的时间。若中芯国际四座在建的12英寸晶圆厂都投入生产,每月可增加36万片晶圆产能。
另外中芯国际一直致力于技术研发和创新,不断推陈出新,不断推出新的解决方案来应对市场需求,这为中芯国际在28nm芯片布局上提供了很大的优势。
台积电或许能够主导高端芯片市场,却未必能左右成熟芯片市场的格局。只要中芯国际做好28nm芯片市场,助力国产供应链实现自给自足的能力,同样是大功一件。
在美国芯片封锁的背景下,28nm是一个突破口,先把握住市场份额,取得营收回报,再继续投入科技创新研发,一步步探索更高端的工艺,到时候该有的都会有。
总的来说,中芯国际的28nm芯片布局证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在高科技行业中,制造芯片的工艺制程的技术极度重要。
能生产出精准、高可靠性的、低功耗等高品质的芯片的公司才能立足市场,中芯国际选用28nm工艺并让其快速成长证明了其正确的选择。未来,中芯国际公司有望继续成为全球芯片制造的重要力量,期待中芯国际能取得更出色的表现,一路狂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