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观具有攻击性,而特性却极其友好:这种风格上的反差是X-Cape成功的基础。自2021年以来,X-Cape为采用中国动力系统的摩托莫里尼品牌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它在意大利设计,在国内组装,但有许多制造的零部件还是出自意大利,从马祖奇(Marzocchi)前叉到布雷博(Brembo)刹车,再到倍耐力(Pirelli)轮胎。摩托莫里尼X-Cape 650从一开始的复活就在海外市场表现出色,尤其在意大利,当然包括其价格,起售价略高于7000欧元。
但可惜的是发动机太温和了。这是听到最多的批评意见。于是,趁着符合欧5+标准的契机,莫里尼利用这个机会进行了一些升级,依然搭载了源自春风动力(CFMOTO)的双缸发动机,不过排量提升到了693cc,这台发动机已经应用在Calibro车型上。值得注意的是,排量的增加并非仅仅通过增大缸径实现,而是更换了整个发动机套件,将缸径从60毫米增加到64毫米。
由此诞生的发动机不再那么 “高转”,更倾向于在中低转速下输出较大的扭矩,与这款车型的定位以及发动机本身的倾向相契合,因为它从来都不是为高转速而设计的。之前的X-Cape 650 在8250转/分钟时可输出60马力,在7000转/分钟时扭矩为56牛·米。而现在这款发动机在8500转/分钟时可达到70马力,在6500转/分钟时扭矩为68牛·米:扭矩提升超过20%,且在更低的转速下就能实现。
所以,这是一款特性截然不同的发动机,即便某些参数或许相似。基于这款发动机打造的摩托车,虽然乍看外观一样,但对莫里尼而言,这可不只是简单的升级,几乎等同于一款全新车型:座椅有变化,整流罩全面更新,还延续了即将推出的旗舰车型X-Cape 1200的家族设计风格;风挡及其调节系统也做了改动,7英寸显示屏在图形界面(更便于阅读)和软件方面都有升级,新增双USB接口(USB-A + USB-C) ,还配置了发动机护杠以及发动机两侧的两块防烫板。更高配置的辐条轮版本新增了中撑、可远程调节的后减震预载、倍耐力蝎子拉力STR(Scorpion Rally STR)轮胎以及前置摄像头。
X-Cape 700:(出色的)骑行性能依旧
骑行性能的核心部分保持不变,这也是因为这一直是这款摩托车最出色的地方:采用钢管框架结构,前部有一个副车架支撑车头,底部有一个加强板用于固定铝合金前叉,搭配安装在右侧的KYB后减震,无杠杆结构。
X-Cape车身尺寸较大,长达2190毫米,高1390毫米,宽大的油箱容积达18升;轴距被设定为1470毫米,845毫米的座高是摩托莫里尼的核心设计要点之一,旨在吸引更广泛的摩托车爱好者。另一个关键设计在于车轮尺寸,前轮19英寸,后轮17英寸,X-Cape的其余几何参数都以此为基础确定。官方给出的干重是213公斤,我们实际测量,加满油后的重量为235公斤,不过得益于较低的重心和合理的几何设计,实际骑乘时感觉比这个重量要轻得多。
X-Cape的骑乘人体工程学设计与X-Cape 650一致,借鉴了本田非洲双缸那种风格:座垫较低,车把较高,骑行者身体能与车体结构完美融合。虽说845毫米的座高不算低,但在X-Cape上骑行,总给人一种仿佛“坐在扶手椅上”般的舒适感。不仅如此,除了标准座高外,还提供820毫米座垫供选择,如今针对身材较高的人群,更是推出了865毫米的座垫。不管选择哪种座高,其骑行姿势在公路骑行中都非常实用。宽大的塑料部件搭配可调节风挡,能提供极佳的空气动力学防护效果,骑行时只有肩膀较高的部位会暴露在外。
在越野环境中表现出色
不过,一旦到了越野场景中,这套人体工程学设计在从坐姿切换为站姿时,就会暴露出一些不便之处。这着实有点可惜,毕竟当你站在脚踏上时,姿势其实很自然,驾驶时的掌控感也相当强。特别值得一说的是车把的精妙设计,其可调节的升高座设有6个位置(3个孔位,还能旋转180° ),这是专业越野摩托车的常见设计,能很好地适配驾驶者的身体,满足不同需求。
只需简单操作(在“越野”屏幕上长按一个按钮),就能将ABS系统完全关闭,这一点也彰显了X-Cape的“越野血统”。在同级别和同等价格区间的跨界摩托车中,它在非铺装路面的表现依旧十分出众,就算不是最顶尖的,那也绝对名列前茅:对路况的掌控能力很强,除非是在狭窄路段,否则驾驶者完全不会有被摩托车“带着跑”的感觉。而在狭窄路段,较长的一档和频繁使用时增大的摩擦力,确实会产生一定影响。
对于大多数购买者会进行的公路旅行而言,这款摩托车整体舒适度相当高,双人乘坐时也有充足的空间。并且,后扶手处集成了坚固的行李架,与X-Cape 650相比,后扶手向后移动,进一步增加了车载空间。X-Cape 700比X-Cape 650更适合驶向更远的目的地,满足用户长途出行的需求 。
全新的莫里尼700双缸发动机的表现如何?
全新的700双缸发动机赋予了X-Cape此前所欠缺的澎湃活力。因排气系统有别,它发出的声音与650发动机不同,相较之下,现在的声音更为尖锐一些,而且在低转速时爆发力更强。从2000转以下它就开始发力,3000转起动力表现良好。之前在4000到5000转之间存在的扭矩“空洞”已不复存在,现在仅在2000到3000转之间有一个极小的不确定区域,并且日常骑行中很少能察觉到。
在3500到5000转之间,X-Cape如今的反应更为灵敏。不过需要清楚的是,这台700发动机在中高转速下,动力输出不会像雅马哈CP2发动机那般强劲,即便它现在功率已与之持平。但它也有优势,比如在湿滑路况等场景下,无需骑行模式来控制动力输出。从5000转开始,发动机表现优异,直至6500转,这1500转的转速区间能让驾驶者尽享愉悦驾驶体验。因为超过6500转后,这台中国产的双缸发动机虽然还能继续攀升至8000转,可动力提升的速度会逐渐放缓。值得称赞的是,700发动机的震动明显小于649发动机,尽管脚踏上仍能感受到些许震动。
在响应速度上,部分竞品的表现会更为出色。但就像我们之前提到的,X-Cape的优势在于整体的平顺性,其中动力输出的平顺性尤为突出,这一特点备受认可,显然也是制造商着重保留的亮点。当突然加大油门时,发动机在做出响应前会有轻微延迟,不过转速超过5000转后,这种延迟几乎难以察觉。有趣的是,这样的响应方式在越野时反而更受青睐,因为在越野场景中,X-Cape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一些独特优势。无论怎样,这款摩托车最受喜爱的原因,还是它的骑行性能。
驾驶乐趣怎么样?
X-Cape拥有较低的重心、相对较短的轴距,整体设计极为平衡,这让它成为同级别中最容易操控且性能均衡的摩托车之一。在低速行驶时,它的转向手感十分中性、轻盈,转向角度也相当可观,而低座垫能够有效减轻车重带来的负担。
发动机的特性并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是得到了优化升级,其骑行性能完全能够匹配新增的10马力。当速度加快,X-Cape 700虽不是那种灵活轻巧的类型,但它的前部稳定性是一大突出优势。即便配备的是半热熔的倍耐力轮胎,在任何速度下过弯,它都如同传说中的犁一样稳健,一旦确定转弯轨迹,就能稳稳保持。在入弯时,由于车重和轮胎特性的限制,它无法以极快速度入弯,不过较低的重心和看似减小的惯性,让它在借助身体力量辅助的前提下,方向变化十分灵活。
悬挂系统协同工作良好,前叉在应对颠簸时偏软,但在必要时能提供足够支撑。驾驶X-Cape时不能过于激进,因为布雷博刹车系统制动强劲,可能影响车辆行驶姿态,并且出弯时发动机响应速度比不上高性能摩托车。然而,若平稳驾驶,它能带来非常愉悦的体验,即使在高速行驶时也表现得轻松可靠。或许有人期望它能有更具攻击性的骑行姿势、更硬的悬挂系统,甚至再多一些马力。不知道在特里沃尔齐奥(Trivolzio),相关人员是否正在计划推出一款更接近老款格兰帕索1200(Granpasso 1200)的车型,也许今年夏天过后,我们就能见到X-Cape 1200了。
出发,去旅行~
总的来看,全新的X-Cape 700比前款更为出色。它延续了前款的基本优势,如独特的风格、良好的防护性、舒适的驾乘体验、稳定的特性以及出色的易操控性,在此基础上,还提升了发动机性能,增添了更多实用配置。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它的价格与前款基本持平:基础版(仅有黑色)含税售价7190欧元,配置更高的辐条轮版本,配备中撑和前置摄像头(还有白色和红色可供选择)含税售价7590欧元 。
这款车虽然没有那些琳琅满目的电子设备,但对于计划踏上旅途的用户而言,却有着实用配置:调节更为便捷的风挡,能够有效抵御风阻;发动机护杠,为发动机提供可靠保护;以及为乘客预留了更充裕的空间,提升了乘坐的舒适度。因此,可以说这是一款实用的摩托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