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疫苗,用一支较粗的针在酒精擦过的皮肤上划一道,伤口不能出血。随后,伤口处会出现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2 ~ 3天后变为疱疹,再转为脓疱疹,逐渐干缩结成厚痂,大约1个月后痂皮开始脱落,留下疤痕。
这道疤痕,在几乎所有1980年前出生的中国人臂膀上都存在着,就像一个模糊的年轮。他们都有一个同样的经历——接种天花疫苗。那是一场全民运动。

数据显示,在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中国进行了3次强制性全民种痘和2次接种行动,5亿多人口共发放了18亿剂牛痘疫苗。而从1963年之后,中国每隔6年仍然要普种一次天花疫苗,直到1981年。
在全球扑灭天花委员会宣布已经彻底消灭天花的一年多之后。1981年,中国宣布停止种痘。“虽然如此,北京为了巩固成果,又连续种了3年。”北京市疾控中心老专家戴科说,所有的疫苗都是免费的。
毛主席指挥送瘟神,“最主要的手段还是通过发动群众,打捞钉螺,然后晾晒、焚烧、喷药,杀死钉螺。”戴科回忆说。那时候,他们提出的是“毁其居,灭其族”的灭螺方针。3年之后,他们取得了成果,家家户户敲锣打鼓送瘟神。
但这一幕被江西余江县占了先。1958年,余江县率先在全国消灭血吸虫病。
余江县的秘诀仍然是高效的政治动员,组织全民挖沟挖土填埋钉螺。那几年,一首歌谣迅速在余江传唱开来:国民党不倒,苦难无尽头!瘟神不驱走,生命终难保。
在《国家历史》一篇回忆余江县灭螺大跃进的稿件中,对于现场做了这样的描述:工地上竖立着木板钉的大横标语牌,一块板子一个红字:“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标语旁,15面红旗迎风招展:“马岗乡灭螺大军” “青山乡灭螺大军”15个乡4000多个民工展开劳动竞赛,打夯声,欢呼声,劳动号子,此起彼伏。三个昼夜,完成了预定5天的任务。
余江县参加灭螺的人基本都得过血吸虫病,查出来就立即去治疗,治好了就马上回到工地灭螺。当时在工地上流行这样一句话:“上午为别人看病,下午别人为自己看病,病人轮流做。”
江西省余江县是血吸虫病流行区,有6000多病人,钉螺面积有972000余平方米,近几十年死于血吸虫病的有三千多人,有些村庄几百户只剩下了几十户,十几户。1956年春传达毛主席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后,结合实施农业发展纲要,余江县委紧急动员,制定“半年准备,一年战斗、半年扫尾”消灭血吸虫病的规划,县委第一书记亲自指挥,广大群众踊跃参加,掀起了消灭血吸虫病热潮,开新沟,填旧沟,开新塘,填旧塘,消灭钉螺修建新的良田。六千多病人也全部治愈,经过两年苦战,消灭了血吸虫病,疫区发生了根本变化,出现了劳力增强,产量提高,人畜兴旺,欣欣向荣的新气象。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报道了余江县消灭血吸虫病的消息,毛主席看后,浮想联翩,夜不能寐,欣然命笔,写下了《送瘟神》的光辉诗篇。

《七律二首·送滤神》一九五八年七月一日

毛主席手书:《七律二首·送瘟神》1958年7月1日

毛主席手书:《七律二首·送滤神》一九五八年七月一日

毛主席手书:《七律二首·送滤神》一九五八年七月一日

毛主席手书:《七律二首·送滤神》一九五八年七月一日

毛主席手书:《七律二首·送滤神》一九五八年七月一日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山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毛主席《送瘟神》诗篇发表后,极大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斗争热情,激励着广大人民再接再励,向血吸虫病进军,夺取更大的胜利。
几千年来血吸虫病危害着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在旧社会是“千村薛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对血吸虫病是没有办法的,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领导下,依靠群众,积极防治,结合生产,发挥中西医力量,科学技术和群众运动相结合,进行反复斗争,“天连五岭银锄落”,“纸船明烛照天烧”,终于送走了“瘟神”,实现了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战斗号召。《送瘟神》是广大人民和血吸虫病战斗并取得胜利的革命史诗,又是从没办法防治到消灭血吸虫病的总结。在防治血吸虫病的工作中,虽然也受过“左”的和右的干扰,但毛主席制定的消灭血吸虫病的方针道路是正确的,是毛泽东思想在卫生工作上的体现。
根据中央血防九人小组领导血防工作的经验,1960年中央又决定成立中央北方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加强鼠疫,克山病等地方病防治工作的领导。
毛主席总是把卫生工作作为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对卫生工作不断提出新的任务和要求。1960年3月18日,毛主席对卫生工作又作了极其重要的指示。指出:卫生工作不是一项孤立的工作,它有利于生产、有利于工作、有利于学习、有利于改造我国人民低弱的体质,并具有移风易俗,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重要意义。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新中国卫生工作,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胜利前进。毛泽东与新中国医疗卫生工作

1956年2月,毛泽东和著名中医施今墨(右一)交谈
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之前这段时期,毛泽东在医疗卫生工作方面有许多独创性的伟大实践。其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防治血吸虫病等传染病,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及赤脚医生队伍等,都是毛泽东亲自推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