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隋唐官府对江南文人的态度

丽平说历史 2023-05-16 07:30:36

隋炀帝时代,杨广在灭了陈朝后,便开始在江南招收读书人,并且破例让他们升职。

此时的杨广,已经不再是“只收不用”,一些被他所宠爱的江南文人,已经有了一定的政治影响力,这种现象的产生,和杨广自身的生活经验有着很大的联系。

论与江南的关系,杨广虽虽是关陇侯之家,但其从小接受的教育,却是江南之风,甚至其母仪天下的萧皇后,都出自于江南,由此可以看出杨广对江南之情之深厚。

在隋炀帝登上皇位之前,他大部分时间都呆在了江南,在江南呆了很长一段时间,并镇守了江都,而隋文帝之所以将如此重要的任务交给杨广,就是为了让他能够稳定江南的局势。

所以,杨广在执掌江南之时,难免会与江南士人有一些接触,而在这一次的接触之中,也不可避免地会被这些士人所影响,从而获得了这些人的支持。

这也是为什么杨广在继位后,一直在江南地区投资的原因,甚至还出台了一些鼓励南北交流的措施,让那些南朝的读书人受到了他的重视。

从杨广的观点来看,他认为隋的人才根基已经不在关陇世家,而在于江南,从他争夺皇位的过程中就可以看出这一观点。

隋炀帝一向以江南为自己的立国之本,纵然登上皇位,也可以借助江南之力,与自己的皇兄分庭抗礼。

在隋代末期,杨广冒着战争的危险来到了江都,显然是相信了江南的百姓。

唐太宗李世民和隋炀帝杨广在这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譬如李世民从建立国公府开始,就一直在吸收南边的读书人,按照史书上的记录,当时国公府中一共有十八个人,都是从南边过来的,都在国公府中任职。

应当指出,尽管李世民和隋炀帝都非常看重江南有才能之人,但二者对于有才能之人的看重程度不同,也可以说,李世民看重江南,而不看重江南之士。

回顾贞观时期的史实,我们可以看到,唐太宗对于江南文人的利用,主要体现在文官制度上,以编撰史籍和处理一些无关紧要的文官事务为主。

相比于隋炀帝更加注重南方的文人,李世民并没有把他们放在心上,在他的心目中,关陇和山东的文人是统治这个世界的根基,所以关陇和山东文人权倾贞观。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情?如果细究起来,不难看出杨广是想要打破“关中本位”,而这一次的“科考”,则是想要打破关中世家对于皇权的制约与影响力。

这也是他在统一世界的时候,将洛阳当成了他的第二个政治中心的原因。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对江南如此看重,就是为了稳定江南的局势,让读书人有机会登上仕途,化解阶层之争,也就是所谓的“关中本位”。

基本上,就是为了稳定南方的读书人势力,维护关中乃至关中周围的读书人的利益,这一点倒是和唐高宗李渊当年的主张有些类似,既要吸纳南方文化,促进南北融合,却也不能让关中地区的百姓受到伤害。

贞观年间,江南文人对唐代的历史和文化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并在此期间出现了一批“东南儒生”,这些文人积极参与,促进了南北文化的融合。

然而,江南的士人并没有真正融入到大唐的政治体系中,而是从唐高宗李渊时代就已经有了,那个时候,江南的士人主要从事的工作和活动,主要是编撰历史,丰富文化。

唐高宗时代,有九位修史的人,都是从江南来的,唐太宗也有七位这样的人,可想而知,江南的人,在修史中所占的比重有多大。

李世民基本上继承了父亲对于江南文人的政策,为江南文人提供了一条向上攀爬的道路,也为他们提供了一定的政治活动空间,不过,这些文人并没有真正的权力,而在文艺方面则是他们最主要的涉足之地。

唐太宗李世民虽未像隋炀帝杨广那样看重江南的士大夫,但他在无形之中推动了唐代的历史和文化发展,并促成了东南地区的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