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玩家待势而发,以前买不起的钱币,以后更买不起了!

千亦评文化 2024-10-02 02:51:53

在钱币整体趋于价格劣势的时候,过往炒到爆火的那些品种、版别,都进入了不同程度的冷静期。查询各个平台的成交量,却发现依然有不少品种,还在保持着稳定的价格曲线,有些甚至还涨了一点。

这就是过往文章里经常提到的:好状态的名品!

前段时间帮朋友物色厌胜钱,相中了一枚长命富贵金玉满堂,满状态无漏无翘,华夏极美85分,开价4600,一毛钱不能少,刀200都不同意。

用环境不好、行情不好之类的理由继续还价,人家的态度依然坚决:爱买不买,大不了继续藏个几年。

你要问卖家为何这么自信?看我朋友态度就知道了。后来我又帮他看了一枚差不多形制的花钱,甚至是差不多的包浆,差不多的评分,但是因为表面包浆略微刮花了一点点,单“贵”字的尾部字口有些发软,正面钱肉上有条微不可察的裂纹。

说实话如果不仔细看都不会注意到,但就是这些小差距,价格差了整整2000块,卖家还好话说尽。

而我朋友,依然看不上!

一点细节上的“差不多”,在如今的钱币圈,差的可太多了!

经过几年的洗礼,在暴涨暴跌的环境中杀出一条血路的玩家们,从纲目钱、名誉版、小版别、网红版再到品相第一。

越来越极端的审美,背后都是“钱”作怪。

你要是不在乎金钱,那无所谓,只关注钱币本身的文化内涵就行了,哪怕破的烂的,拿到手里就是稳稳的藏家。

但要是在乎这个“利”字,那么就得随大流追求品相为王。

这背后的核心概念还是秉承着“物以稀为贵”的原则。

以前说的“稀”,是那些大珍的稀有,如乾元重宝、咸通玄宝、大蜀通宝、壮泉四十此类,极为罕见,具有极重要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然而那些大珍在市场上,要么几十年不出现一个,要么就是突然出现一堆,前者是数量撑不起市场,后者是撑爆了市场导致价格暴跌,两个极端,对于商家资本来说,都代表着“不稳定”。

更何况如今在法律监管越来越严的情况下,野路子出来的钱币要冒的风险很大,那么不如求稳,另辟蹊径。

首先把品相为王做到极致的,还得是国外。不谈大珍只说通货,如PCGS的银元评级,VF/XF的普通评分与MS的顶级评分相比,价格差别可能是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以前一枚通货袁大头卖个1000多块钱就不错了,人们怎么也想不到,最顶级的未使用品相,能卖几十万!四川龙洋,全龙鳞的甚至能拍到上百万。

为什么?资本的数据计算可不是盖的,他们发现这些通货以前经常流通使用,不知道经过多少人的手,怎么可能没有磨损?那么就炒作品相,磨损越少越贵,出厂就封装未使用过的更是天价。

就像上面说的四川龙洋,本来当年机器就不好,模具粗糙,冲压出来的全龙鳞凤毛麟角,流出来的更是少数达官贵人才能收藏到,炒到天价富了谁?心知肚明!

这样,既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又能让少数手里有大量囤货的高端资本赚大钱,岂不美哉。

古钱币,同样有样学样,品相时代早就来了,可是很多人仍然没反应过来。

我前面说过,如今钱币的行情不大可能是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一个周期,因为现在热钱到处跑,随时收割各个行业,一旦来了,炒作的势头就会极其猛烈,暴涨暴跌已成常态。

比如最近暴涨的股市,很多人赚大钱了,会不会又冲到钱币行业再来一波呢?

那么有经验的老玩家们,就会提前备好潜力大的品种,守株待兔,在高位落袋为安,在低位抄底收藏。

所以你可以看到,如今的钱币圈很多人在唱衰,什么跌啊、崩盘啊、跑路啊之类的。

跌了吗?确实跌了很多,但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大跌的都是通货、瑕疵品以及品相中等的品种,至于品相极好的:

以前买不起,以后会更买不起!

都在囤货居奇,收藏的老玩家们都还有很大信心呢。

两极分化是不可避免的,可以预见的是,下一波风口来临时,那些手里有好货的玩家,赚钱可以说是顺其自然。

说起来,不也是收藏的“藏”,这一字的精髓吗?

0 阅读:2

千亦评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