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卿是太子之女的传说,有没有道理?

写在名著 2024-06-16 08:56:37

很简单的逻辑:如果秦可卿真的是太子之女,贾府只是隐藏身份的工具。她临死应该惦记啥?

当然是夺位、争储之类的庙堂之事。

就算“在潜伏中爱上了仇人”,秦可卿也只会对某一两个人产生特别的感情,比如王熙凤,最多再加上个贾珍——有人认为贾珍与秦可卿才是真爱——而不会对整个贾府有多深的感情,更不会设身处地地替贾府打算。

当然,秦可卿之死,标志着回宫夺位的事业彻底失败、再没有翻盘的机会。于是秦可卿也彻底绝望,再不考虑这些事,就像晴雯临死“一夜叫的是娘”一样,和宝玉已经彻底了结,再没有希望和缠绵。秦可卿临死,也终于放下了她的事业、她的追求、她的出身,转而向身边之人,做出友好的忠告。

这才有了死后托梦王熙凤这件事。

但这样的托梦,只能是根据秦可卿的身世经历,汲取教训,总结经验,做出预判,提出告诫。那么,秦可卿对王熙凤提出的建议,是否符合她“太子之女”的身份?

秦可卿的建议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祭祀,一是家塾。前者是凝聚家族,后者是培育英才。这个建议无疑是很高明的。

可如果是太子之女,那么她就是皇家后代,她的祖先也是皇帝的祖先,她的兄弟姐妹就是皇帝的孙男孙女。这样特殊的背景与身份,她需要考虑祭祀之事吗?难道皇帝会因为一个儿子或一个孙女不听话,就废弃祭祀?难道皇帝会忘了、或者顾不上、或者舍不得祭祀,需要太子或公主来筹划?家塾更不用说了,皇子皇孙的读书问题,又岂是当事人能决定的?

秦可卿的这两项建议,与“太子之女”的身份完全冲突。如果换成“营缮郎秦业之女”的身份,倒是十分契合:秦家也穷,也为子弟的读书问题而发愁(通过贾府才解决了秦钟的读书问题),也缺乏家族凝聚力(秦钟临死,几个婶娘及兄弟等着分绝户财)。而从秦业留下三四千两银子的遗产,和秦可卿的富贵气质来看,秦家当年也曾阔过的。

没能够“于荣时筹画下将来衰时的世业”,是秦家不能“常保永全”的原因。秦可卿经历了娘家的衰败,才会对王熙凤、对贾府提出这样的建议。

这样的建议,是“太子之女”想不到、提不出来的。

0 阅读:2

写在名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