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法无民”的思想是从何时诞生的刑法从宽有利社会发展吗?

令志文史观 2025-01-24 21:28:38

最近朋友相聚时,有位朋友问另位朋友:什么叫酷法无民,被问的朋友回答说:酷法,就是严刑峻法。也就是法律条款过于苛刻!无民,就是指由于法律过于严苛,因而缩小了人们自由活动的空间,长此以往,就会失去民心。

回答的这位朋友还举个例子→有位南方来的耍猴的,以耍猴挣钱维持生计,没想到刚买回时间不长的小猴子,有时不听话,他就用鞭子抽打,猴子就老实了。可没想到,有次正在表演时,猴子突然不听话了!他用鞭子打猴子,这猴子跳上肩膀挠主人的脸,主人当时特恼火,就用鞭杆打猴子,没想到一下子把猴腿打断了!猴子没法表演了,主人只好收场,又到兽医站给猴子治伤……这就是酷法无民造成的后果。饭前饭后,我们几位朋友对法律的严苛与宽松到底有何利弊也有过争论。

聚会解散后,在翻阅二十四史的相关内容后,终于发现法律条款的苛刻与宽松,都会对社会发展有着相当的重要影响。

一),酷法一词的最初提法见于《新唐书.高宗红》中有:“诏禁吏酷法,及为隐名书者。”《新五代史.后蜀世家.孟昶》:置狱于家,务以酷法厚斂蜀人,蜀人大怒。”

由此可知,酷法→就是严苛的法律配以残酷的刑法,必然会造成民不聊生。无民→就是得不到老百姓的拥护而失去民心。

历史上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什么只有15年,秦王朝就走向覆灭?查其主要原因是,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后,为使各种流派统一认识,巩固中央集权的郡县制,颁发了严酷的刑法,以及配合武力来压制百姓,严重控制了人们的活动自由,又由于徭役负担过重,以致民不聊生。因此从公元前的221年建国,到公元前209年,就在大泽乡爆发了陈涉(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到公元前206年,秦朝走向消亡。

二),汉高祖刘邦打下了天下建立大汉王朝之后,认真分析了秦王朝为什么只有15年就灭亡了?因而吸取了秦朝严刑酷法之下,必然会丧失民心的教训。非常崇尚酷法之下,必然无民的思想认识,开始重视儒学,放弃严酷苛刻的法律制度,重新制定国家法典。→以从轻量刑來获得各阶层人士的广泛支持,以此来巩固自己的帝王权威,稳定自己的统治地位。(汉朝从公元前206~公元后220年,西汉加东汉共约416

年天下)。

汉朝的从宽量刑,确实收到一定的良好的社会效应。因而使后来的唐朝和宋朝大都是从轻量刑。但没想到到了宋朝后期,由于放弃了严刑酷法,走向从轻量刑从轻发落,进而造成贪官遍地,腐败横行,社会黑暗面不断扩大,黑社会与违法乱纪普遍成风…

施耐庵先生在《水浒传》中,就通过对“花石纲”,“生辰纲”,武松打杀西门庆,武松醉打蒋门神,武松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林冲雪夜上梁山,以及宋徽宗虽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却暗道私通妓女李师师,还有高逑残害忠良等一系列精彩桥段,充分暴露了宋朝当时政治腐败,吏治腐败,司法腐败,狱政腐败,社会腐败等种种现象……

三),到了明朝,朱元璋登基后,又吸取了宋朝亡国的教训,重新颁发严刑酷法!除了有严厉苛刻的法律,又配以种种酷刑→剥皮,挖心,敲骨,炮烙等等,最典型的酷刑就是凌迟处死!→用千刀万剐之法来处以死刑!除此之外对有功之臣者稍有言语不周,就会贪上罪名!怀疑一切成风。

比如,当朱元璋看到《水浒传》之后,就认为作者施耐庵是借古讽今,攻击朝政,将其捉拿下狱!后得刘伯温苦苦相求百般解释,才获释出狱!

施耐庵(1296~1370年),江苏兴化人。当年曾参加过张士诚的起义军的抗元军事斗争。元朝后期,各路起义军均被朱元璋收服!朱元璋登基后,曾多次召施耐庵入朝为官,均被拒绝。施耐庵本人在36岁时和刘伯温(刘基)同登进士,后曾任钱塘(今天的杭州)县令,为官三载。因看不惯官场腐败辞官回家。游遍山东河南,在了解了宋江水浒结义的详情后,与弟子罗贯中写了《水浒传》。可没想到明朝初期法律严酷,竟以《水浒传》攻击朝政为由,惨遭牢狱之灾。

结语:纵观中国历史,不难发现,严刑酷法,必然造成酷法无民,不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而法律过于从宽,也会使贪官污吏轻视法律,因而以身试法者不在少数!由于法律过于从宽,甚至会造成社会违法乱纪的现象增多。大家怎么看?法律从严,量刑从宽,到底还有哪些利弊?欢迎畅所欲言!谢谢关注。

0 阅读:3

令志文史观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