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事故引发关注,安徽警方介入调查,监控视频或揭示详情

晓妍说车 2025-04-09 10:33:09

都2024年了,智能汽车都快开遍大街小巷了,怎么还会有“马路杀手”出现?

最近,三名女大学生开着新买的小米SU7在安徽铜陵高速上撞护栏,车都烧没了,人也没了。

这事儿一出,网上就炸锅了,各种猜测满天飞,简直比电视剧还精彩。

有人说是这几个女生开车不靠谱,也有人说是小米SU7的自动驾驶系统出了问题。

反正说什么的都有,吵得不可开交。

这事儿闹大了,小米的股票都跟着遭殃,市值嗖嗖往下掉。

你说这叫啥事儿?

一条人命,几百亿就这么没了?

更让人觉得奇怪的是,出事儿之后,其中一个女生的妈妈,之前还在网上各种发声,结果突然就啥也不说了,还把之前的帖子都删了。

有人说,她这是跟小米私下达成了协议,拿了赔偿金。

这事儿到底是真是假,咱也不知道,也不敢瞎说。

不过,专家倒是出来说话了。

专家说,这次事故应该是“非自然起火”,也就是说,不是车自己着起来的,而是撞击导致的。

他还说,这几个女生当时开得太快了,而且还用了自动驾驶功能,手都没放在方向盘上。

更离谱的是,她们还在用微信聊天!

这简直就是拿生命开玩笑啊!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一下现在那些智能汽车的“自动驾驶”功能了。

有些厂家恨不得把“自动驾驶”吹上天,好像有了它,你就可以啥也不管,躺着就能到目的地。

但实际上呢?

所谓的“自动驾驶”,充其量也就是个“辅助驾驶”而已。

你真要啥也不管,出了事儿,谁负责?

话说回来,这几个女生出事儿的路段,其实也挺危险的。

据说,在那段路上,有好几个牌子都写着“前方施工”、“减速慢行”。

如果你是个老司机,看到这些牌子肯定会提高警惕。

但如果是个新手,或者对路况不熟悉,可能就没那么注意了。

说到这,我想起之前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

今年年初,一辆特斯拉Model Y在高速上也是因为驾驶员疲劳驾驶,撞上了护栏。

虽然车子撞得挺惨,但好在人没事儿。

事后,那个司机也说,特斯拉的自动驾驶系统没能及时发出预警。

还有更早的,2022年,京港澳高速上,一辆货车因为夜间视线不好,撞上了施工车辆,造成多人受伤。

这些事故都说明,高速公路上的施工路段,真的是危机四伏,一不小心就可能出大事儿。

其实,关于智能驾驶事故的责任划分,一直都是个有争议的话题。

有人说,驾驶员应该负主要责任,毕竟他们才是车辆的控制者。

也有人说,车企也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因为他们有义务保证自动驾驶系统的安全性。

去年,在上海的一个汽车安全论坛上,就有专家专门讨论过这个问题。

他们吵得不可开交,谁也说服不了谁。

说白了,这就是个法律和伦理问题,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

而且,出了事儿之后,车企的态度也很重要。

有些车企会积极配合调查,承担责任,但也有一些车企会想方设法推卸责任,甚至试图掩盖真相。

就像这次小米SU7的事故,小米公司第一时间就发了声明,说他们的车没问题。

但是,这种声明真的能平息舆论吗?

恐怕很难。

话说回来,出了事儿之后,车主和车企之间,往往会选择私下协商解决。

毕竟,打官司太麻烦了,费时费力。

2021年,广东有个车主开着某品牌的电动汽车,用自动驾驶功能出了事故,车都撞报废了。

后来,他跟车企协商了好几次,最终达成和解。

车企赔了他一笔钱,但他也不能对外说这事儿。

这种私下和解的方式,虽然能解决一时的问题,但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如果车企不认真反思,不改进技术,类似的事故还会再次发生。

所以说,智能驾驶技术这玩意儿,真的是一把双刃剑。

用好了,能提高驾驶的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

用不好,就可能酿成悲剧。

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理性看待智能驾驶技术,不要盲目迷信,更不要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作为车企,你们应该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不要为了追求利润,而忽视了用户的安全。

说到底,安全驾驶才是王道。

别酒驾,别疲劳驾驶,把方向盘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才是对自己和他人负责。

生命只有一次,且行且珍惜。

你说,这事儿,到底该怪谁呢?

0 阅读:235

晓妍说车

简介:分享汽车知识,传递正能量,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