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一国军将领救下10万红军,建国后毛主席下令:一定要找到他

方圆文史 2024-08-14 21:26:49

1933年初,日本侵略者大举入侵我华北地区,中华民族陷入危亡之境地。然而,在此危急存亡的紧要关头,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当局却置民族危亡于不顾,仍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决心彻底消灭我党及其领导的红军。

这年秋,经过几个月的精心准备,蒋介石调集100多万部队,并亲自坐镇指挥,采取所谓的“堡垒主义”的新战略,对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

据记载,蒋介石直接用于攻占中央苏区的兵力就高达50多万人。而当时,我军虽然取得了连续四次反“围剿”作战的胜利,但其自身损失也不小,那时,中央红军的兵力仅有10万人左右,加上粮食供应紧张、弹药极度匮乏,整体形势不容乐观。

无论是懂军事的还是不懂军事的人都知道,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最好的应对方法就是迅速跳出敌人布置的“堡垒圈”,以灵活机动的方式应敌。

然而,面对如此险恶的敌我态势,以博古、李徳为首的“左”倾错误路线的领导者们,却出人意料的提出了所谓的“以红色堡垒对白色堡垒”“不丧失苏区一寸土地”等口号,结果毫无疑问,我军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对于蒋介石而言,此时红军中的“混乱”局面正是他所希望看到的,因为这样一来,他便可以轻松达到他的目的。

为了给中央红军全力一击,1934年9月下旬,蒋介石在庐山亲自主持召开军事会议,重新调整兵力部署,并在德国军事顾问的策划下,制定了一个所谓的“铁桶计划”,即:调集150万部队,连同270余架飞机和200余门大炮,以“分进合击、铁壁合围”的新战术,以图彻底歼灭我中央红军之主力。

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铁桶计划”真的付诸实践,而我军又对此毫无准备的话,那么结局将不言而喻,毕竟以当时我军的军事实力,还不足以应对如此规模的攻击,况且当时红军的领导权还由博古、李徳等这样的“左”倾领导把持着。

为了实现“铁桶计划”的突然性,蒋介石为此做了很多准备,尤其在保密上下了很大功夫,他命令在每份文件上都标注“绝密”字样,并编排了序号,所有将领都必须按编号签字领取文件,保密措施做得非常严格。

按理说,在如此严格的保密制度下,这份“铁桶计划”应该到不了我军手中,但事实却是,在会议结束当晚,这份计划的全部材料就送到了我党地下工作者的手中,并很快就送到了中央苏区。

而实现这一切的,正是刚被蒋介石任命的国民党赣北第四行署专员兼保安司令官——莫雄。

说起来,这个莫雄还很不简单,他虽然身居白军阵营,但却有着一颗红心。

翻开莫雄的履历我们可以看到,他是老同盟会会员,早年曾参加过黄花岗起义、讨伐陈炯明、北伐战争等,是一位资历深厚的革命者,而且他为人豪爽、正直,因此人们都尊称他为——“莫大哥”。

1930年7月,莫雄因配合张发奎反蒋失败,被迫蛰居上海,后经宋子文介绍,在财政部担任视察一职,尽管这只是一个没有实权的“闲差”,但也正是这一时期,让莫雄结识了不少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并深受他们的影响。

渐渐地,莫雄开始向我党靠拢,不仅为我党收集情报,还曾救下了不少的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而此时的莫雄,已经是典型的“白皮红心”了。

正因如此,在庐山军事会议结束后,他就第一时间将整个“铁桶计划”交给了我党地下工作者项与年同志,并叮嘱他务必要尽快将这份计划送到中央苏区。

众所周知,项与年自参加革命以来,就一直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也是中央特科成员,后根据组织上的安排,打入江西省第四保安司令部任机要秘书。

兹事体大,项与年不敢耽搁,稍加准备后就带着情报出发了。

在赶路途中,项与年发现每个村子都有敌军把守,每条通往苏区的道路都有敌军设置的关卡,凡遇到可疑之人一律逮捕。因此,项与年只好在山林里穿梭,以少量的干粮充饥,日子过得相当艰苦。

经过数天的长途跋涉,项与年好不容易到达了兴国县,结果发现这里的敌人封锁得更为严密,而此时的他已经无法再穿梭于山林之中了。

为了不让敌人察觉,原本就已“邋遢不堪”的项与年又毫不犹豫地砸掉了自己的四颗门牙,扮成一个乞丐,混过敌人的关卡。

果然,当敌人看到这样一个面目狰狞、蓬头垢面的“叫花子”后,都无比嫌弃地将他给赶走了。

就这样,项与年通过了一个又一个关卡,于10月7日这天正式抵达瑞金,并成功将情报交给了周恩来。

有了这份情报,博古、李徳等人便不再坚持原来的方案,决定抢在敌人的“铁桶计划”实施前跳出包围圈,举世震惊的“万里长征”自此拉开了序幕。

就在中央红军突围后的第10天,敌军各部便按照“铁桶计划”先后占领了宁都、长汀、会昌等地,大军兵临瑞金城下。

然而,就在蒋介石认为一切尘埃落定的时候,却发现瑞金变成了一座空城,中央红军早已转移,他精心编织的铁桶,最终成为了一堆废铜烂铁。

在红军突破乌江后,毛主席曾感慨地说道:“我们这些人能活着出来,搞情报的同志是立了功的!”

但事实上,莫雄的功劳还不止于此,在长征途中,他又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为红军大开方便之门,在贵州毕节乌蒙地区帮助红军渡过险关,然而也正因如此,他差点被蒋介石处以极刑,最后还是在张发奎、陈诚等人的保释下才得以重获自由。

出狱后,莫雄曾闲居过一段时间,抗战爆发后又重新出来工作,历任南雄县长、韶关专员兼保安司令等职,在此期间,他再次与我党密切合作,为解救我党干部、抗击日寇、打击国民党顽固派等做出了重要贡献。

抗战胜利后,莫雄又历任北江交通警备指挥所主任、余汉谋部少将参议、英德县县长、广东第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兼清剿司令等职。在任期间,他又冒着生命危险为我军运送枪支弹药,并消极执行蒋介石的清剿命令。

莫雄的一系列“通敌”行为,使其成为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眼中钉肉中刺”,甚至还被列入了“暗杀名单”中,但很快,莫雄便闻讯逃往了香港。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曾一度指示要找到莫雄。1949年10月,广州解放后,叶剑英便立即派人持亲笔信到香港将他接回。

当莫雄回到广州后,叶剑英亲自接见了他,并转达了毛主席对他的高度评价:“莫雄是我们党的老朋友,好同志。”

之后,莫雄被任命为北江治安委员会主任,为大小北江的稳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1956年10月,莫雄受李克农将军之邀,到北京参加国庆典礼,期间受到了叶帅、李克农的亲切接见。1979年后,莫雄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协副主席等职,后于1980年2月病逝,享年89岁。

纵观莫雄的一生,他虽长期身居敌营,但其心却始终向着我党,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倘若没有他冒死送来的绝密情报,其后果将难以想象。

在这之后,他又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继续为我党工作,为中国的革命立下了不朽之功勋。斯人虽逝,但浩气长存。

0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