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雍正皇帝,还是乾隆皇帝,为何都不敢重用岳钟琪?

漫步梦之谷 2025-01-20 09:24:17

《——【·前言·】——》

岳钟琪为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重要武将,却未获重用。雍正称他为岳飞后裔,乾隆赞其为“三朝武臣巨擘”。

雍正与乾隆,在面对他时,均心存重重疑虑。

【战功赫赫的背后】

康熙年间,岳钟琪出身军人世家,少年习武,入伍后凭果断机敏,在川陕地区快速展现才华,崭露头角。

康熙帝对青年刮目相看,亲自提拔。岳钟琪此后征战南北,尤其在平定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中立功显著,战后晋升为川陕总督。

传有人自称岳飞后裔,欲报宋金旧仇针对清朝。此事闻于雍正,朝廷议论纷纭,信疑参半。雍正深知,此言不可轻视。

他未立即对岳钟琪动手,亲笔致信询问其身世。岳钟琪速回,确认自己乃岳飞后裔,同时对清朝绝无二心。

此计使雍正疑虑得消,并赞其“忠勇双全”。

雍正派人查证,得知传谣者乃岳钟琪宿敌,地方官吏,双方素有嫌隙。雍正冷笑,道:“此乃小人作祟,不足为奇。”

他将告发官员革职,表面上显信任,实则警示岳钟琪。皇帝能容其武艺超群,却不容丝毫猜忌。

战功耀眼,然身份成致命伤。岳钟琪身居高位,却始终面临危机,如悬刀在顶。

【准噶尔战役】

雍正九年,清军面临准噶尔部大举进犯,朝廷急命岳钟琪为主帅平乱。岳钟琪接令后,即刻整军,迅速奔赴前线。

起初进展顺利,他沿途安抚民众并筹集粮草。抵达前线后,情况突变,准噶尔游牧骑兵速度迅猛,岳钟琪的军队难以适应。

敌军偷袭多哨所,并切断清军粮道,此消息传至京城,雍正帝极为愤怒。

军中内讧,副将张广泗弹劾岳钟琪调兵不当、统帅无方,同时军需官亦上书告状,称其补给计划漏洞频现,诸多负面消息纷至沓来,直达皇帝御案。

岳钟琪奋力扭转战局,亲率兵反击,虽击退敌军却伤亡重大。归营时他面色苍白,旁人不敢言语。他深知此战失利,皇帝或难轻饶。

战后不久,雍正即下令削岳钟琪爵位并查办,指其“用兵失策,误国失职”,昔日川陕总督迅速沦为囚徒。

岳钟琪押解回京后遭遇新变故,雍正亲审却未处决,反而选择软禁。此决策意味深长,引人深思。

有人认为皇帝仍需岳钟琪之才,同时也有观点称雍正对弹劾岳钟琪者并未全然信任。

战役后,岳钟琪命运逆转,由朝廷支柱转变为危险棋子。

【乾隆登基】

乾隆初年,岳钟琪仍闲居家中。雍正帝驾崩后,其命运变得不明朗。新帝乾隆初登皇位,朝廷局势尚不稳定。

岳钟琪这类既有能力又具争议的人物,在此情境下常被朝廷冷落,然而乾隆并未使其完全销声匿迹。

十三年后,乾隆因金川叛乱失去耐心,大小金川地势险要难以攻克,叛军日益壮大,清廷多次派兵均未能平定。

乾隆再次考虑岳钟琪,其作为三朝元老,威望卓著且战场经验丰富,正是朝廷当前亟需的助力。

岳钟琪重获四川提督之职,他迅速行动,整顿军备,集结物资,随即率领清军深入金川,把握住了此次机遇。

他运用迂回战术包抄叛军,令其猝不及防,迅速平息了这场旷日持久的叛乱。

战后乾隆赞誉岳钟琪,称其为“三朝武臣巨擘”,即历代帝王所倚重之臣。随之,岳钟琪爵位复得,家族亦再度兴盛。

在皇权笼罩之下,功臣的际遇往往变幻莫测,难以预料。其命运起伏,皆受皇权影响,难以捉摸确切走向。

金川战后,岳钟琪以年迈为由向乾隆请辞,实则众人揣测其不愿再涉朝政纷争。乾隆未加挽留,任由其去。

【为何三代皇帝都难以重用岳钟琪?】

岳钟琪自称岳飞后代,百姓视其为英雄血脉,而清朝皇帝则认为此身份危险,担心宋金旧怨被利用,引发难以预料的民族冲突。

岳钟琪无心反叛,但谣言与猜忌仍足以令皇帝苦恼。

清朝皇权对武臣高度戒备,年羹尧功高盖主成为教训。雍正帝虽提拔岳钟琪,却始终心存戒备。

准噶尔战役失利后,岳钟琪虽非全责仍遭弹劾,朝廷未予支持。皇帝们不求完美将领,仅需可控之工具,故任何败绩皆会被放大。

岳钟琪的悲剧源自其性格,他非莽撞武夫,具独立思考与家族抱负,决策力强却常因过于果断而得罪同僚。

金川叛乱后,他主动辞职以示对朝廷政治的不满,但清朝体制下,个人情感与意愿难以撼动大局。

岳钟琪为川陕统帅,掌精锐部队,乃皇帝心忧。雍正时,朝廷对功臣与权臣界限敏感,其权力声望易使帝感威胁。

岳钟琪一生是功臣与皇权矛盾的体现,他欲忠心报国却常遭皇帝猜忌,虽有获更多荣耀之机,但因诸多缘由,屡次遭受挫折。

岳钟琪性格与行事致其孤立,战场上他决断果敢,然而这种决断有时却会损害同僚的权益。

雍正时,有传“岳钟琪图谋复宋仇”,虽显荒谬,却让帝忧心。岳钟琪欲证忠诚,除战功外,还需克制权力之欲。

他与副将张广泗的矛盾致准噶尔战役失败,随后遭众人弹劾。其军事才能虽使他出类拔萃,却也让他在权力斗争中显得不合时宜。

康熙令岳钟琪征战,却未给予足够政治支持;雍正多疑岳钟琪,但仍命其平定西南叛乱。

乾隆委以岳钟琪重任平定金川,随后准其辞官。岳钟琪一生荣辱映射清朝皇权,帝王需武将效命,却忌其势力坐大。

三代帝王皆依赖他却又不敢委以重任,于皇权独尊之世,个人之忠诚与能力所能达之境界,着实令人深思。

0 阅读: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