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打仗这样安排,弄巧成拙,让人看着好笑

历史的天空绚丽 2024-03-11 23:16:43

马谡立下军令状,诸葛亮命他带两万五千精兵据守街亭,又命王平担任副将,临行前嘱咐王平道:

吾素知汝平生谨慎,故特以此重任相托。汝可小心谨守此地,下寨必当要道之处,使贼兵急切不能偷过。安营既毕,便画四至八道地理形状图本来我看。

既然安排马谡担任主帅,为啥交代王平当道扎营,应该给马谡下命令才对啊!这样安排不知道诸葛亮是什么用意。

马谡,王平带兵走后,诸葛亮犯了嘀咕,怕二人守不住街亭,于是唤来高翔,给了高翔一万人马,让他屯兵列柳城,准备随时增援街亭,这样安排就有点不符合兵法了。

高翔走后,诸葛亮又犯了嘀咕,他寻思:高翔不是敌将张郃的对手,必须派一员大将对付张郃,于是唤来魏延,让他带本部人马去街亭后面屯扎。

诸葛亮这番操作,乍一看天衣无缝,小心谨慎,细想起来漏洞百出。

第一:街亭至关重要,必须安排得力干将去守街亭,既然信任马谡,为啥派王平当副将,实际上是监军的角色,二人不闹矛盾才怪,或许马谡上山扎营,是和诸葛亮斗气。

第二:街亭是不能丢的,所以应该派重兵据守,马谡两万五千人,高翔一万人,再加上魏延的人马,一共也有四五万人,都派到街亭不好吗?分兵是兵家大忌,集中优势兵力去对付张郃,比安排三个地方扎营更好吧!事实证明,街亭丢了,列柳城再加上魏延屯兵的地点,都失去了作用,这算不算添油战术。

第三:诸葛亮安排守街亭,明显不是考虑周到后,成竹在胸后的结果,而是走一步想一步,马谡走了怕马谡有失,然后派高翔,高翔走了,又考虑到高翔打不过张郃,然后找来魏延,这不是诸葛亮的风格。

假如诸葛亮都考虑清楚了,应该把马谡的人马,高翔的人马,再加上魏延本部人马,统归魏延指挥去守街亭,这样既不担心魏延打不过张郃,又兵力充足,估计张郃也只能望街亭兴叹了。

演义是想通过这样的描写,把失街亭的责任和诸葛亮完全撇清关系,但却把诸葛亮塑造成了一个不懂军事的指挥官。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