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倒挂?
就是指某一种社会现象不太符合常理,和原本的状态相反。
作为一个家庭,什么都是有“秩序、顺序”的 。
老人慈禧,中年人生儿育女,孩子孜孜不倦地读书,这就是良好的顺序。反过来,这就倒挂了。
我们处于和平年代,社会也欣欣向荣,衣食住行都不太发愁了。
因此可见,一个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穷,是出现了四种“倒挂现象”。
01
“健康倒挂”:中年的儿女,身体还不如老年的父母。
我的外婆,活了九十多岁。
外婆八十多岁的时候,我的大舅舅,三舅舅,先后患癌症过世。
还好,外婆有七个子女,还能依靠其他子女,送自己到老。
想一想,老人只有一两个儿女,并且儿女都卧病在床了,老人却活蹦乱跳的,这个家庭,还像样吗?
当一个拄着拐杖的儿子,端着一碗饭,给坐着轮椅的老母亲吃,这画面,估计很多人都扛不住。
老父母,一次次“白发人送黑发人”。外人的闲言碎语就来了。都认定,老人是贪图了儿女的寿命,这家庭很不吉利。
家庭在外,名声很糟糕,在内,孝顺无法践行。这谁都不好受。
有一些长期懒惰的父母,他们从五六十岁就苛求儿女给赡养费。也让儿女身心疲惫。这儿女的健康问题,就开始冒出来了。
02
“收入倒挂”:高学历的儿女,收入还不如卖苦力或者退休的父母。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大学毕业的儿子,一个月收入一千多,而父亲在工地搬砖,一个月五六千。
本科毕业的儿子,找不到工作,不得不回到老家,和老父亲一起去做木工活。
研究生毕业的儿子,绕了一个圈,都没有工作,就选择了送外卖。老父母在老家工厂打工,都比儿子收入多。
老父母看到儿女的收入很少,就开始抱怨了:“送他们读书那么多,花了几十万,有什么用啊。真的不如让他们读完初中,直接去打工。”
中年的夫妻,累死累活,一个月就五六千。而老父母退休了,退休金一个月就有一万多。
如果是老人退休金很多,中年人又没有本事。那就有人这样干——中年人不干活,就在家伺候老人。把老人的寿命使劲延长,那就不愁家庭没有收入。
总有人,为了延长老人的寿命,费尽周折。就算老人失能了,也要拿药水吊着,着实是可怜。
退休的老人,成为了家庭的摇钱树。这后续的麻烦就来了。
老人一旦过世,摇钱树不见了,儿女的日子,就真的没有依靠。并且儿女也和社会脱节,无法在后半生找到好的工作。
03
“孝道倒挂”:家里的儿女、儿媳女婿,还要年迈的父母持续伺候。
我的大表姐,五十多岁。大表哥,六十多岁。
大表姐的儿子结婚生子之后,就外出打工了。妻子孩子都丢在老家。
从此,大表姐一边种菜,一边伺候儿媳、孙子。
儿媳喜欢打麻将,要到夜里十二点才回家。
农村没有燃气灶,都靠烧水洗澡。因而,大表姐每天夜里十一点,烧好水,才能睡觉。
儿媳坐等大表姐伺候,孙子坐等大表姐缴学费,这日子,还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到头。
多少家庭,老人成为了带娃、做家务的保姆。并且,老人说话,要小心翼翼,怕得罪儿媳和女婿。
老人干活再多,也不会被儿媳女婿认可,反而会被挑剔,什么饭菜不好吃,不如点外卖;带娃不用心,导致娃被欺负,摔跤了。
本应该被孝顺的父母,到头来卑微地活着,要“孝顺”一班孙子。
老父母走不动了,这一班孙子就各自奔逃。老父母的付出,感动了自己,滋养了孙子的惰性。
04
“工作倒挂”:中年男人好吃懒做,中年女人苦苦支撑家业。
心理学家武志红在《巨婴国》中提到一个现象:男人下班了,回到家,就变成了婴儿。坐等妻子伺候。
妻子也要上班,回头还要做饭洗衣服,管孩子读书。做好饭了,还要请丈夫来就坐。
这还不打紧,起码男人会去上班,赚钱。
更绝的是,男人不上班,到处打牌,找狐朋狗友聚会,或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偶尔赚点钱。大部分的家庭开销,都是女人自己想办法搞定。
男人把责任推得干干净净,女人却成为了家庭的顶梁柱。
女人也想过,反正什么都靠自己,还要伺候一个没有用的丈夫,不如自己单干。但是她舍不得让孩子受罪,从小没有父亲,也就忍住了。
一次次隐忍,让女人委屈到流泪。可是她的遭遇,谁都不会同情。亲戚朋友都说:“女人,你活该这样。”
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说:“好的伴侣,是坎坎坷坷一起走,大起大落不放手。风雨同舟同甘共苦,贫穷之时相互陪伴,富裕之时彼此珍惜。”
一个女人,被逼成女汉子,这肯定是丈夫无能,夫妻也看不到希望。
05
古时候,周武王战胜了殷商,抓了两个俘虏,问:“这个国家,什么是最奇怪的事情啊?”
一个俘虏说:“儿子不服从父亲;弟弟不服从兄长;君主的命令没有用。”
周武王陷入了深思,建立西周之后,就开始修订礼仪。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礼仪之下,每个人都把握自己的角色、在家庭的辈分,家庭才会看到希望。
但凡倒挂的东西,都反过来做,那就顺了。
家庭关系顺了,人人努力,代代受益。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