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溺于某物,意味着我们专注于该物。专注本该是好事,也是我们一直所追求的,因为专注能带来思想与行动的统一,心灵上就不会有冲突,我们就能享有安宁,享有不带意志力的行动。但这样的专注为什么就还变成坏事了呢?
是因为我们追求的专注是要专注于每一个当下的事物,而不是某一个当下的事物;专注于每一个事物,我们就是活在当下,就能享有幸福快乐的人生。而专注于某一个事物,就意味着只有该物才能给自己带来心灵上的安宁,于是我们就会依赖上该物,最终沉溺其中。那么我们为什么会惧怕沉溺呢?
答案就是沉溺会使我们变得迟钝和麻木。当我们变得迟钝和麻木后,就不能及时地觉知到身边人的喜怒哀乐,也就无法处理好与他人的人际关系;不能从渺小琐碎的事物中发现其小美好小感动,生活自然就会充满无聊,这就是我们多数人痛苦的起因。
沉溺之所以会带来迟钝和麻木,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大脑是具有可塑性的,当我们长时间耗费在某一事物上时,大脑的神经通路就会被慢慢塑造,大脑会自动把我们长期用到的感知意识加强,而不常用到的感知意识则会被弱化。
就像在玩游戏时,长时间面对的都是固定的游戏场景,用到最多的就是眼和手的协调能力,时间久了我们在同类场景中的意识反应就会增强,而其它不常用到的意识就会被弱化。
就像深度思考的意识,对自然环境、以及人际关系上的意识等就会被弱化。当我们脱离游戏后在面对其它的事物时反应自然就会慢半拍。所以不光沉溺于某物会变得迟钝,凡是需要长时间重复的所有事物都会让我们变得迟钝,像流水线上的工人,常年种地的老农民等,他们同样会是迟钝和麻木的。
要想避免迟钝,显然唯一的方法就是:我们必须调动起自己所有的感知意识来面对事物,也就是我们要全观于事物。全观于事物,就意味着我们的听觉、视觉、以及身体的触觉都是处在敏锐的状态中,就算我们在不断重复简单的事物,但大脑中的所有神经通路就都在运行,这样所有的感知意识就不会被弱化,自然就不会产生迟钝。
只要我们能全观于每一个当下,我们的脑神经通路就会被我们重新塑造,也就是我们会打破之前因沉溺而固化的神经通路,从而走出沉溺。当我们没有了沉溺,而又能继续全观于生活,我们就能享有不带意志力的自律生活,生活有了自律,心灵上的冲突就会减少,冲突少了心灵的空间就会增大。这时的我们就是带着一颗敏锐的心和着一个拥有超大空间的大脑在生活,我们自然就会有动力去追本溯源,领悟生命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