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为何35-38岁以后步步下坡路,因为恃才自傲不适应社会结构

互联网产事 2025-04-22 20:14:59

接触过很多前来咨询的客户,35-40岁男性有个很明显的特征:

35岁以前,花开富贵,贵人扶持,步步光明,订单如雪片来;

35-38岁以后,风水轮转,贵人离场,步履艰难,离婚背叛,到处是破败。

职场女性衰败的特征点略微提前一些,大约在32-35岁就开始衰退。

这是为什么呢?

《黄帝内经》里记载了,女性以7年为周期,到“四七”为最旺盛,35岁便“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男性以8年为一周期,到32岁为鼎盛,“筋骨隆盛,肌肉满壮”,40岁即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

诸位职场男性,当你运气好的时候你不觉得,认为每件事都应该顺理成章地成功,因为我很努力;

在竞争对手之间,你习惯用“上帝视角”去看他们,认为其他人不过尔尔,谁都不如我,我才是天之骄子,天选之人。

这种视角,或者说这种能量投射,已经埋下了提前衰败的种子了。

大家都读得出来你的心思,谁都不会喜欢你,找机会就会联合起来对付你。一个人的力量往往不是一个小团体的对手。

有些人,尤其是成功过的男客户,到我这里来是来“比武”的,来考我的,来验证的——比谁更牛,比谁更成功,甚至比谁性格更炸。

人到中年,能学会沉稳吗?学会沉着应对,很难吗?

成天地咋咋呼呼,宣称自己能力比天大,哪怕付出血一样的代价,也不会改变的。

说这些话的人,自个儿也不掂量掂量,口业深重啊。你说过的话,做过的事,都是你行为方式的外因。

这个社会,哪怕夫妻、父母、兄弟,谁会陪着你一起付代价,还付出血一样的代价?看到苗头不对,早就分头撤了,不背刺你就不错了。

起于成功,困于成功,败于成功。

优秀的男性,都是战死在僵化的思维结构中,不知世界已变。

刚强和固执,一念之差,就是佛和魔的分界。

性格刚强,是好事;性格固执,是坏事;

人到了中年,还学不会柔软,学不会阴柔,学不会适者生存,不懂“刚强易折柔弱善存”的《易经》道理,你都枉为人啊。

这样的人,还要去支撑家庭老中青三代,你不耽搁你家孩子啊。

所以我经常对客户说,与其孩子去补课,不如家长先自己补课,补补成长的关键一课。不要以为自己很牛了,男人过了35岁,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我们团队研究过1977年我国高考以来,全国30个省市的3000名省状元。

省状元,应该很牛逼了吧。雷军成绩那么好,都不是湖北省的省状元。

3000人中最有才华的62人,我们重点研究。

他们应该是更好啊?应该个个是人中龙凤啊?数据统计发现,62人没有一个特别出色的,没有出现我们耳熟能详的企业家,没有出院士。

中年以后都很一般。

读书好,为什么到了社会,表现一点不好?

中国社会不是只有刚强,不是只有直来直去,还有阴柔,还有曲折前进。很多人期望的“单一场景”在中国从来就不是客观事实。

社会为什么要让你永远打上手牌,打顺风球?

人要适应多种场景,应对复杂场景复杂条件下的复杂方案,寻求集体的最优解,不是你个人的独立方案。

你需要跟人打交道,需要灵活处世,需要维护自我和他我(别人的自我)的关系。

你再有才华,你是活在人与人协作的社会关系中,活在灵活多变的社会心理结构里。

身段软不下来的人,最后就会被现实折断,因为现实力量大于个人的理想主义;

想法太纯的人,就会变脆,我创造一个心理名词叫,“纯脆”。外表鲁莽,心理脆弱。

适应力是王道。

在中国,越优秀的人,是越容易软下来的。软的人,低得下头的人,弯得下腰的人才卓越。

要不怎么说,空心的麦穗举头向天空,饱满的麦穗低头朝大地。

历史上所有的大人物都是几进几出。例如邓公,当他遭到了极度的不公平的时候,依然抱着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心中不放弃主义。

那都是有大志向,才有了对应的大格局、大付出。

底层逻辑一定要正,行为处事的方法论一定要端。走得正,坐得端,你会行高致远,35岁以后越做越好。

不要小看男人的这个年龄界限。

35岁前富,是假富。怎么凭运气挣来钱,怎么凭实力输回去;

35岁以后富,能够守得住,才是真富。

不要因为起步很好,一手好牌,等到五十来岁的时候再来总结,怎么打坏了。

0 阅读:3

互联网产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