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茶春节全国热销,“非遗年”与“反向过年”带来了什么新趋势?

阿红爱美食 2025-02-21 20:25:53

大年初二的下午,乔家大院景区门口的喜茶门店排起了长长队伍。

一位刚从景区出来的游客站在柜台前犹豫不决,“多肉葡萄还是芝芝柑普?

都说销量特别高,想试试”。

店外,另一队游客在拍门店前的打卡照片,配文写着:“非遗文化和喜茶更配哦!”

这不是个例。

今年春节期间,从文化古街到繁忙机场,再到一线城市的商业中心,喜茶几乎成了不少人新年期间的必打卡选择。

这一现象背后,实际上反映了春节消费的新趋势。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些细节勾勒出了这场春节茶饮的消费热潮。

非遗春节与返乡潮:喜茶门店销量翻倍的背后趋势

今年是首个“非遗春节”,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让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聚集地迎来了大量游客。

在返乡潮和出游热的双重加持下,喜茶的门店销量迎来新高。

据统计,今年春节期间,不少城市的门店销量上涨超过300%,甚至有部分门店涨幅超过900%。

嘉峪关、晋中平遥古城、南京栖霞寺……这些文化与非遗体验感浓厚的景区成了喜茶门店热销的重点区域。

例如,平遥古城的喜茶门店不仅门前常有人排队,还推出了限量版新年特饮,吸引了不少游客尝鲜。

返乡和传统文化结合,为这一趋势添了一把火。

对于不少年轻人来说,春节不仅是团聚的时刻,也是在朋友圈“晒体验”“晒回忆”的节点。

而喜茶作为网红品牌,恰好与这种需求天然契合。

文旅消费热,古城和文化街区如何成茶饮销量增长新引擎?

除了返乡,今年春节出游也成了热门话题。

这一次,文旅消费的火热让一些文化街区的喜茶门店大放异彩,比如山西乔家大院、唐山丰南河头老街等大热景区的门店销量均迎来显著增长。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种“茶饮+旅游”的组合竟给人一种新鲜感。

比如喜茶推出的“江边里·芝芝柑普”成为江门江边里创始店的热销单品,不少游客专程赶来品尝这款饮品,顺带在古建筑前拍拍照。

景区“标配”之外,文旅消费的火爆还延续到了更多地方特色茶饮的热销。

例如,西藏地区的“牦牛乳恰安莫”成了不少户外爱好者的选择,而上海豫园的“酒酿白兰”又是一种结合历史味道与现代口感的新尝试。

看上去,喝一杯浓缩当地特色的饮品已成为体验地方文化的一部分。

交通枢纽销量猛增,“出游热”如何影响茶饮消费模式?

如果说景区门店走的是“文化牌”,那么交通枢纽的喜茶门店打的就是一场流量之战。

春节期间,交通枢纽的喜茶门店销量也有显著增长。

以深中通道的中山火炬服务区南区店为例,客流的激增让其销量涨幅超过了200%。

而深圳宝安机场和北京首都机场的喜茶门店也跻身全国销量排名前列。

试想一下,在候机厅捧着一杯热门茶饮边等航班,这事儿几乎已经成为许多人的习惯。

另外,春节期间的反向出行让一线城市的门店热度再次跃居榜首,比如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依旧是全国销量排行靠前的城市。

无论是旅客离开,还是旅客回流,喜茶的存在感都显得特别强。

年轻人成春节年货主力,茶饮礼盒如何成为走亲访友热门选项?

今年春节,喜茶的热销并不仅限于门店的现制饮品。

在年货市场上,喜茶的定制礼盒也成为了“走亲访友必备选项”。

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年轻人参与到年货采买中,他们的选择倾向于个性化、颜值高且符合作为“伴手礼”属性的商品。

比如喜茶的“超级植物茶”系列礼盒,不仅有着清新解腻的属性,还贴合了当下年轻人期待的“健康”取向。

除此之外,真花茶礼盒也凭借高颜值包装受到追捧,顺利霸榜电商礼盒类热销榜单。

传统糖果、饼干礼盒逐渐被这样的“新式年货”取代。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年轻消费者对传统春节的习俗赋予了新的理解:好看、好喝、便携,更重要的是体现用心。

总结

今年春节,围绕喜茶的热销,我们看到了传统与现代的交汇。

不论是文化景区的排队长龙,还是交通枢纽的快速流转,亦或是人们手中的精美年货礼盒,都折射出人们消费习惯的变化。

茶饮不再只是解渴的工具,而成为了一种情感的表达。

回家过年时,给亲朋好友带上一款特别订制的饮品,是送礼也是拉近关系的桥梁;出游时,点一杯与地方风貌结合的限定特饮,让参观多了几分记忆点。

或许这正是春节带给我们的启发:无论形式如何变化,只要能让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更暖,春节的意义便始终如一。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