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有部分品牌的广告词带着“平安夜”“圣诞快乐”这样的字眼,几乎没有看到人们对圣诞节的期盼。
记忆中往年的圣诞节我们走在商场、步行街里,远远的便听到了圣诞的旋律响起,到处都装点着圣诞树和圣诞帽。
今年虽然在商场里也听到了圣诞歌,但是只有几家商铺门口摆放了圣诞树,并不如往年隆重。
在圣诞节前一天的平安夜,水果店的柜台上陈列着被精致的包装装好的苹果,也只卖出寥寥几个。
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抵制圣诞节,今年咋没有动静了呢?
有人说是圣诞节已经不稀奇了,商家对这样的节日也麻木了,但是仔细想想,原因还是显而易见的。
一、消费热情较之前下降圣诞节欢乐的音乐和快乐的气氛,让商家捕捉到了让消费者买单的气味,大肆宣传圣诞节的商场活动和商品促销。
商场里精心设计用娃娃装扮的圣诞树、店门口穿上圣诞老人服装的销售员,都是为了吸引顾客的注意力,进店里消费。
网络购物的顺利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导致现在实体店的零售业绩下滑厉害。
很多网购产生的新节日“双十一”、“双十二”让消费者心甘情愿掏腰包,让人们更加不愿意出门购物。
大家的工作和生活也很繁忙,圣诞节既不是周末又不是法定节假日,大部分人根本没有时间出门逛街。
实体店铺将圣诞节的氛围装饰的再隆重,也抵不过没有客流量的实际情况。
受过去的疫情影响,今年也是人们消费热情相较之前有所下降的一年。
大家对于金钱的规划更为理性,物质要求不再那么重要,人们反而更加追求个人的精神诉求,这种价值观转变,是消费热情下降的重要原因。
奢侈品不再成为大家追捧的对象,各种具有个性化、定制化的商品,更能受到大家的喜欢。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网购成为了一件稀疏平常的事情,很多的商品价格更加地公开透明。
广告词宣传片上的精致大片和华丽的词藻,让人们司空见惯。
人们也学会理性消费,圣诞节时期商家、媒体的过度宣传也不会引起人们的购买欲。
就连网上购物,也学会了货比三家,不同平台的同样商品,也存在翻倍的价格差。
以前的广告牌会在电梯间、大街上、手机电视上及时告诉你,“平安夜记得吃苹果,平平安安”、“圣诞节送圣诞礼物、贺卡”等。
而现在不是突然看到有关的资讯,都不会想起来今天是圣诞节。
仔细想想,这些广告词都是商家自己想出来的,变相地让我们心甘情愿去消费。
二、圣诞节不再被年轻人过度重视如今的00后、10后成长在一个信息多元化的时代,这也并没有影响他们对传统文化和主流价值观有着高度认同感。
年轻的一代身上具备对中华文化的强大自信心,并不甘心于随波逐流、通过过国外的节日,来彰显自己的时尚。
反而他们更加关注即将到来的元旦和春节,中国传统节日更能吸引他们的兴趣和热情。
虽然圣诞节听上去如同西方的童话故事般美好,其实在它流传到中国后,已经被中国本土化了。
比如平安夜吃苹果寄托的是希望家人朋友平平安安,然而在西方过圣诞节并不会吃苹果。
对年轻人来说,圣诞节最多朋友聚聚餐,买点小礼物,但是没必要大张旗鼓的宣扬这个节日。
在对待圣诞节如此平淡的态度上,自然抵制圣诞节的声音也就没那么浩大了。
早几年前,人们对待外来入侵的文化节日都十分抵触,尤其是圣诞节。
尤其是商家、媒体对圣诞节的大肆宣传,进一步加剧人们对圣诞节的追捧,引领潮流。
但是现在流行过圣诞节,已经成为了一个过去式,追捧的人少了,抵制的人自然也少了。
商家在圣诞节日上也不愿意花费太多的金钱去布置去宣扬,因为效果并不见得多好,圣诞节受欢迎的程度便慢慢降下来了。
三、圣诞节不再深受人们追捧圣诞节原本是西方每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后来演变成一个西方冬天重要的节日,相当于中国的春节。
按照西方的传统,圣诞节要吃烤火鸡、布丁,唱圣诞颂歌。
其实这种火鸡很柴,一般是烤制或者焗制,并不适合中国人的口味。
除了这些,就是每年圣诞老人送礼物放到袜子里的传说,但是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知道并没有什么真的圣诞老人,就算有也是人假扮的。
除了吃圣诞大餐,圣诞聚会、圣诞礼物和卡片也是年轻人用来交往的方式。
但是我们传统的春节也会在一起吃年夜饭,亲戚朋友家串门,同辈之间交换红包、互送礼物等,圣诞节的这些习俗并没有太多的新意。
圣诞节和我们传统节日元旦、春节相隔很近,请客送礼也不算是例外,所以自然就没那么多人站出来抵制了。
四、文化自信的加强很多在国外留学、定居的国人,都能在商店看到很多商品上标注着“中国制造”四个字。
在海外,中国的传统服饰汉服让外国人惊叹不已,从小众到风靡全球,这便是文化自信。
只有做到本国的传统文化自信,才不会被外来的文化传统入侵和主导。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同时,更要弘扬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让世界都知道中国文化有多优秀,更重要的是让当代年轻人为中国传统文化自豪。
中国传统节日主要是为了家人团结,一家人在一起度过一个美好的节日。
圣诞节前的冬至,圣诞节后的元旦,都是我们的传统节日,也可以让年轻人快乐地度过,而不是感受家庭带来的压力。
在传统节日里,我们也可以高歌一曲,也可以相聚一堂,也可以拍照留念。
当代的生活节奏很快,新兴事物日新月异,让人目不暇接,圣诞节正是抓住了年轻人爱热闹爱潮流的心理,让年轻人甘愿买单。
还好现在人们对消费市场已经看的很清楚,我们传统节日更需要大家集思广益,才能更有新意。
清明节吃青团,端午节吃粽子,仲秋节吃月饼,冬至吃饺子,腊八节喝腊八粥,中国的传统美食也非常好吃。
当代年轻人备受房贷、育儿、就业等多重压力,圣诞节变成了一个不重要的外来节日。
在圣诞节这天,手机上没有接收到来自朋友的圣诞节问候,朋友圈也没有看到朋友发度过圣诞节的节日照片。
但是当过春节的时候,新年问候一定会到,新年快乐比圣诞节快乐更让人满心欢喜。
这与前几年,年轻人圣诞节结伴狂欢,商场里、大街上,张灯结彩的圣诞树,餐厅、服装店圣诞节的折扣活动,都变少了很多。
虽然没有了那么多抵制的声音,但是人们都已经认识到圣诞节其实是一种商业模式。
当这种外来文化节日传到我们中国,变着法想让我们“崇洋媚外”,其实这更像是一场商业表演。
借着圣诞节这个理由,将购物、吃大餐等安上理所当然的头号,然后将钱包挥霍一空。
看透这一切商业行为的人,理性分析这种跟风消费的消费方式,抵制外来节日,更是抵制这种变相让人消费的商业模式。
现在的年轻人,不会再被风靡一时的潮流所冲昏头脑,他们更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理性消费。
每一个传统节日背后都有着深刻的文化底蕴,这才是值得我们去探讨和学习的。
当然,喜欢圣诞节的人还是可以过圣诞节的,凭借美好的传说给孩子留下一个童真的时刻,也是非常美好的。
只不过它确实不值得让全民都为它狂欢、打卡,就好像不过圣诞节就落在了时代的后头一样。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文化不能丢弃,不要盲目跟风其他国家的传统节日。
当然,我们也不介意各国的传统文化碰撞,这是个多元化的世界,也是个创新的时代。
深厚文化底蕴的华夏文明,是我们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来源,热爱祖国、继承发扬传统文化,这正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主要是男生不舔狗了,这些节日你觉得是女生消费的起的吗?
不需要抵制了,因为国人越来越自信,崇洋媚外的人越来越少了。
我们这边圣诞节一点反应都没有,别说圣诞树了也是那些话都很难看得到。
和文化没关系,主要是没钱
难道耶稣是难产出生的?天主教的圣诞节是12月25号,东正教的圣诞节是1月7号,为什么基督教的两个分支其圣诞节的日期不一样?根源是历法,天主教曾于1582年进行过历法改革,即缩掉了1582年10月5-14号这10天(万年历中可查到),将圣诞节拉到冬至附近,而东正教没有跟随,其圣诞节远离冬至。所以,耶稣就是编造出来的人物,以掩盖圣诞节=冬至过年(源自中国)这个事实。
现在都穷得要死,还有多少约了聚会过节的
真是无钱了,玩不起
中国从未抵制过圣诞节,只是怕大型聚集引发事故
我们这咋感觉什么也没了,连朋友聚餐都没了
到洋不土的,自己的文化都没搞清楚,还搞洋人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