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个世纪60年代末期和70年代初的时候,曾经有上万的中国知青投入到了缅甸的民族解放事业中。
不过随着后来国际局势和周边地缘局势的变化,这些知青的任务也发生了一些改变。
那么这些曾经为别的国家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中国知青,最后结局如何呢?
当初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中国人,奋斗在缅甸的土地上,那个年代又到底发生了些什么呢?
一、和历史有直接关系在60年代末期,的确有一批中国知青以国际战士的身份奔赴缅甸,与当地的缅甸人民军并肩作战,会出现这种情况,其实与当时缅甸发生的事情有直接关系。
缅甸也算得上是一个有着较悠久历史的国家,在历史长河中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
不过很可惜的是,在西方殖民帝国势力把影响力扩张到东南亚以后,缅甸这个东南老牌强国,也同样没能做到独善其身。
早在19世纪初的时候,英国的殖民者就已经开始使用军事手段入侵缅甸了,并且最终迫使缅甸王与其签署了不平等条约。
在19世纪60年代的时候,英国更是进一步加大了对缅甸的入侵力度,最终把整个缅甸都变成了英国的殖民地。
这个殖民地被命名为英属缅甸,属于英属印度殖民地的一部分,由英国所指派的印度总督直接管辖。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缅甸才逐步获得了独立地位。
可是独立以后的缅甸仍然没能够获得完整的主权,这主要是因为外部势力仍然试图干涉东南亚各国的行动。
再加上缅甸国内的人士,对于未来该走怎样的路线也有分歧,有的人希望维持独立自主,有的人偏向西方集团国家,但同时有的人也偏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但是在整个50到60年代的时候,缅甸的局势还算比较稳定,就算是不同派系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维持在一个较低的范畴之内。
直到60年代发生了一件大事,彻底改变了缅甸,也直接影响到了缅甸与中国的关系。
缅甸军队内部一位高层,带领着自己手底下的军队发动了军事政变,建立了军政府。
而且这个军政府还披着所谓的社会主义外皮,要建立所谓的缅甸式社会主义,但实际上这只是军方高层用来剥削老百姓的一个借口。
也是在军政府建立之后的几年时间内,中缅关系开始发生变化。
到了1967年年终的时候,缅甸国内更是发生了恶性排华事件,有数千受到恶意分子和外部势力蛊惑的当地人,对缅甸的华人华侨实施了难以接受的暴行。
甚至中国驻扎在当地的大使馆都一度遭到了冲击,因为中国派去支援缅甸的专家,也遭到这些极端分子的残忍杀害。
所以在同年的6月29日,我国官方就发布声明提出了强烈的抗议,并且宣布不会再派出新的驻缅甸大使,之后两国关系就受到了影响。
而缅甸国内一些反对军政府的派系,也由此联起手来开始组建武装,反抗军政府的统治,而这支军事力量就是所谓的缅甸人民军。
这支武装力量曾长期在缅甸北部活动,但当时缅甸人民军对比军政府所控制的军事力量,差距比较大。
再加上在当地也确实生活着不少的华人华侨,所以我国就派出了一些知青,去支援缅甸人民军作战。
这些知青都是接受过教育的,他们有文化,可以担任缅甸人民军的中低层指挥官,或者支援当地进行建设。
在高峰时期,曾有上万名来自中国的知识青年在帮助缅甸人民军,但在70年代以后,局势发生了一些转变。
二、中缅两国关系开始恢复在这些来自中国的国际主义战士的帮助之下,缅甸人民军发展速度很快。
不过当时的中国本身也就处于一个比较特殊的时代,在70年代中后期,我国的重心也开始转向,比如说更加重视经济发展。
在70年代末,我国更是准备开始进行改革开放,那么改革开放后发展经济,就需要建立一个更加稳定的外部环境。
再加上随着缅甸军政府影响力的不断下降,他们也开始更加谨慎且多元的处理对外关系,这就成为了中缅外交关系恢复的契机。
但是在此时,那些在缅甸北部随着缅甸人民军奋战的这些,来自中国的国际主义战士,他们的地位就开始变得很尴尬了。
更何况当时的中国也已经逐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这些中国知识青年恐怕也会陷入迷茫之中,而最后这些青年大多都走了两条路。
第一条就是和当时在上山下乡运动逐渐结束以后,像内地的青年一样,返回了自己的国家,返回了自己的家乡。
他们有的被分配到了其他的单位进行工作,也有的在八、九十年代之后下海经商,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份事业。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也有一些曾经的中国知情,他们在缅甸这片土地上已经奋斗了很长一段时间,甚至有的人在当地已经闯出了一番名堂,或者说是在当地成家立业了。
就比如说在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来自云南的一个叫做罗常保的中国知青,就已经是缅甸人民军中央警卫旅的政委了。
同样另一位来自云南的叫做蒋志明的知青,更是一度成为了缅甸人民军东北军区的副参谋长。
在中国云南临沧当过生产队会计的赵尼来,他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的时候,参与组建了于缅甸北部的自治政权佤邦政府。
他还曾是佤邦联合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最后在2009年的时候因病逝世。
再比如说另一位来自中国的知青林明贤,他是海南文昌人,1968年的时候到云南边境插队,后来出国成为了援助缅甸人民军的知青之一。
他从底层的战士做起,到70年代的时候,就已经是分军区的司令员了。
后来在缅甸人民军崩溃以后,林明贤靠着多年来积攒下来的资源和声望,一度成为了缅甸禅邦东部第四特区的政府主席。
三、知青是特殊历史时代出现的特殊产物下乡知青其实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所出现的一种特殊产物。
他们会出现的背景在于新中国建立以后,虽然当时的我国整体发展水平,对比世界先进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但我们毕竟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国家解放和民族解放。
所以刚建国的那段时间,我们确实发展的还算不错,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有条件、有时间去接受教育。
但随着受教育的青年数量变得越来越多,也发生了一些新的问题,那就是城市中能够给这些人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是相对比较有限的。
再加上当时就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城乡发展差距,有大量的城市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了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实际上也是支援农村地区的发展。
上山下乡运动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知青办与专门管理知青的特殊机构,被并入国家劳动总局以后,上山下乡运动才彻底成为了历史。
而曾经的那些上山下乡的青年,有相当大一部分都重新回到了城市。
但也确实有一些留在了农村,为农村和偏远地带的建设做出了突出性的贡献。
很多上山下乡的知青,其实也是值得大家所敬佩的,他们出生在城市,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却甘愿牺牲小我,到偏远生活环境又差的地方建设祖国,这份魄力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确实曾经有一些来自中国的知识青年赶赴缅甸。
他们其实就是一些自愿的国际主义战士,他们为缅甸的国家解放和民族解放都立下了汗马功劳。
后来随着局势的转变,这些去援助缅甸的知青,有相当一部分都回到了祖国,但是也有一些人留在了当地,并且努力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番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