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三国历史回顾——祸国太师董卓的传奇人生(二)

映天评历史 2023-02-24 07:49:00

为保证连贯性,建议先看前文。

废立天子,独断专行

望着金殿之上的少帝刘辩,董卓若有所思,想到此前专权的前辈们,无不是靠着拥立之功上位,他的内心忍不住地躁动起来。

少帝刘辩是何皇后所生,乃汉灵帝嫡子,在法统上属于合法继位。但事实上汉灵帝属意的是庶出的陈留王刘协,只是碍于宗法制度以及何氏一族的权势,所以未敢在生前废嫡立庶。

何皇后善妒,王美人生下刘协后就被其毒杀。为了保住刘协,汉灵帝将之交给母亲董太后抚养,后称之为董候。

董太后与何氏婆媳关系非常恶劣,所以时常劝说汉灵帝立刘协做太子,何氏因此深恨董太后。

汉灵帝弥留之际,嘱托西园新军统帅蹇硕(灵帝后期最宠信的宦官),扶保刘协即位,后被大将军何进挫败,刘辩顺利继位,蹇硕身死,西园新军归附何进。

儿子登基,何氏荣升太后之位,临朝称制,而董太后则晋位太皇太后,也试图干政。外戚集团内部爆发剧烈冲突,经过何太后与兄长何进一番谋划后,董氏落败,骠骑将军董重自杀(一说在狱中被处死),董太皇太后忧惧而死(死因有争议,可能是被何太后暗害),何氏权倾朝野。

既然何氏是违背先帝遗愿,矫诏立刘辩为帝,那董卓行废立之事就有了法理可依。

为了让自己将来的辅政之权实至名归,董卓强行跟董太皇太后攀上了亲缘关系(子虚乌有),自己相当于成了外戚,而外戚辅政本就是两汉定制。

谋划妥当后,董卓按照官场一贯的游戏规则,先将此事向太傅袁隗通了气。袁隗是汝南袁氏的族长,位列三公,乃官僚集团的首领(其他两公一个被罢免,一个未就任,皆空悬),同时还是董卓的老领导,对其有知遇之恩。袁隗的两个侄子,袁绍与袁术有诛杀宦官的功劳,在士人阶层中名望甚著。而汝南袁氏又是顶级豪门,门生故吏遍及天下,社会影响力巨大。如能获得袁氏诸人的首肯,那废立之事自然水到渠成。

随后的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了。

袁绍坚决反对,甚至当着董卓之面亮剑,不过,旋即便逃出雒阳,奔赴冀州,完成了在雒阳的最后一次高光表现。

袁术拒绝董卓的利诱,反对废立,随即逃往南阳。

太傅袁隗和安国亭侯袁基(袁绍、袁术的兄长,袁家二代的领军人,继承了父亲袁逢的爵位)选择认同,并协助董卓完成了废立之事。

满朝公卿,无人敢言,唯有刚直的卢植极力抗议,怼得董卓哑口无言,若非蔡邕等人力保,卢植早被大卸八块了。

少帝刘辩被废后,陈留王刘协即位,是为汉献帝,成为董卓手中的傀儡,任由摆布,无力抗拒。随后,董卓毒杀何太后,为董氏复仇,以绝后患。

关于袁氏内部的分裂,历来颇有争议。笔者想来,大概率还是世家的惯用手段——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董卓窃据权柄已然成为事实,再做无谓的抵抗,毫无意义。既然如此,那便要让家族利益最大化。

袁绍与袁术已经积攒了不少名望,必须保护他们的羽翼,让他们代表袁氏去与董卓抗争,再赚一波名声,然后远离雒阳这是非之地,去地方发展,袁隗与袁基留在朝中策应。实现朝中有权,地方有兵的理想格局。

若董卓成事(称帝),那袁家就有从龙之功,未来不可限量;

若董卓失败,汉室中兴,那袁绍与袁术就有戡乱之功,即使袁隗与袁基身死,照样可保袁氏一门经久不衰;

若董卓失败,汉室衰亡,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那凭借袁氏的实力和遍及天下的门生故吏,以及二袁诛杀宦官,抗拒董卓的名望,定然可以做到一呼百应,云集影从,届时问鼎天下,南面称制,袁氏将走上巅峰。

诸葛亮入蜀,诸葛瑾保吴,诸葛诞仕魏;荀谌保袁绍,荀彧、荀攸保曹操等,跟这是一个道理。

当然,上述言论有事后诸葛亮的嫌疑,欢迎批判。

尽管已然权倾朝野,但董卓知道时代不同了,自己对天下的掌控与霍光那样的权臣不可同日而语。或许他心里也清楚,这个国家已经没救了,但好不容易争取来的机会,他还是想试一试,万一有奇迹呢!

掌控力弱,主要是皇权不振,朝廷威信丧失,地方与中央离心离德,天子诏令出了雒阳,效用便大打折扣,阳奉阴违之事早已司空见惯。要不然汉灵帝当初也不会接受刘焉的建议,废州立牧。详情参见汉末三国历史回顾——开启乱世的罪魁祸首们

要想改变当前形势,重塑皇权是核心,但这无异于自掘坟墓,董卓还没那么春!他可是要做独裁者的男人。既然如此,那便退而求其次——向各大势力示好,换取明面上的承认,然后再徐徐图之。

很遗憾,董卓有些一厢情愿了。天下合久必分的形势已然无法阻挡,他能做的就是接受现实,享受为数不多的人生。

大肆封赏,缓和矛盾

董卓主政后,对各大势力纷纷进行了拉拢示好,具体如下:

1、宗室重臣

太尉兼幽州牧刘虞在宗室中威望最高,势力最强,于是董卓便加封他为大司马,位在三公之上,明面上的朝臣第一。董卓则由司空改任太尉,兼领前将军,假节,赐斧钺、虎贲,封郿侯。

前太尉刘宠之侄,侍中刘岱(跟曹操手下的刘岱是两个人)被任命为兖州刺史,刘岱弟弟,未来的扬州牧刘繇(音遥,孙策平江东的劲敌)此时还在江淮躲避战乱,未受到册封。

群雄讨董时,孙坚北上投袁术,顺道斩杀了荆州刺史王叡,未来的荆州牧刘表接任,捡了个大便宜。

益州牧刘焉因与中央完全断绝联系(汉中被五斗米道教主张鲁占据,交通阻隔),故而未受到册封。

2、世族名士

安陆黄氏:豫州牧黄琬(曾祖乃二十四孝中的黄香,祖父黄琼官至太尉),升任司徒,董卓自封相国后,由黄琬接任太尉。

弘农杨氏:太尉杨赐之子杨彪(大聪明杨修的父亲),被任命为司空,董卓自封相国后,接黄琬任司徒,杨氏跻身四世三公(有四代人位列三公)行列。

汝南袁氏:老领导袁隗依旧担任太傅,袁基任太仆(九卿之一),袁绍被任命为渤海太守,袁术被任命为后将军。

舞阳韩氏:御史中丞韩馥(袁氏门生)被任命为冀州牧(后被袁绍夺去),同族韩融也被征召入朝,任大鸿胪(九卿之一)。

许县陈氏:征名士陈纪入朝,官职不详。陈纪在当时名气很大,只不过后世不显。其父陈寔(音时)与同郡的钟皓、荀淑、韩韶合称颍川四长;其子陈群,出仕曹魏,为曹丕建九品中正制,影响深远。

颍阴荀氏:荀氏八龙(经学大家荀淑有八子,皆有才名,称为八龙)之六荀爽(兄弟中最优秀者),先被任命为平原国相,随即又改为光禄勋,三日后升任司空,前后历时九十三天,堪比火箭飞升。荀彧称呼其为六叔。

曲阜孔氏:孔子二十世孙孔融被任命为北海国相。

陈留蔡氏:大书法家蔡邕(蔡文姬的父亲)颇受董卓崇敬,被强逼入朝,礼遇有加,火箭飞升,最后任左中郎将,封高阳乡侯。

上述诸人名气较大,其余不太知名的就不赘述了。

董卓除了大肆提拔任命世族名士外,还为第二次党锢之祸遭到迫害的以陈蕃、窦武为首的众多党人平反,恢复爵位,并提拔其后世子孙入朝为官。甚至不计前嫌,对那些公开反对他的人授以地方要职,以示大度。种种举措,皆为缓和与朝野上下的矛盾,防止变乱发生。

解放天性,倒行逆施

热脸贴冷屁股,讨好了一大圈,董卓并未看到理想中的万众归心。朝中大员对他依旧是面和心不和,地方势力更是连封谢表(感谢君主的奏章)都没有。

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既然如此,那就不折腾了!还是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吧。走一步,看一步,混到哪天算哪天。

兴许是心灰意冷,亦或是本性如此。总之,此后的董卓完全解放了天性,无所顾忌,恣意妄为。

既然决定不装了,那就不能委屈了自己。首先这个官职就要改一改了,三公之位显然不能满足他蓬勃的欲望,于是董卓便自封相国。汉初,萧何、曹参曾先后任相国,吕雉专政后,其侄子吕产曾任相国,再之后相国一职便无人担任。相国位在三公之上,是朝臣的最高官职,定员一人。

接着,权臣的标配特权: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赞拜不名,也给自己安排上了。

然后就是家人,董卓的母亲被封为池阳君,其弟弟董旻,侄子董璜等也各有封赏,具体不详(找不到记载)。

老板发达了,自然不能忘了员工。义子干儿吕布受封中郎将,加都亭侯。其余主将如牛辅(董卓女婿)、董越、段煨(凉州三明之一段颎的同族,与贾诩、张绣等人为同乡)、胡轸、徐荣等人皆提拔为中郎将;后期反攻长安的李傕 、郭汜、樊稠、张济等人皆为校尉。

从这些人的官职来看,董卓并没有与朝臣彻底撕破脸,重要武职依旧由各大世族将门占据,大家维持表面和气。没有空缺,自然也就没法给自己人安排显赫官职。

但自幼仗义疏财的董老板不是小气的人,虚名给不了太多,那就给点实际的。雒阳富户有的是,董卓直接放任将士肆意劫掠,尽情搜刮。当然,世家豪门是不敢乱动的,他还没有任性到与天下为敌的地步。

兵灾是自古以来最为恐怖的灾祸,比之自然灾害那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雒阳百姓因之饱受摧残,如堕无间炼狱。而董卓忙着收属下的孝敬,对此根本不予理睬。

或许觉得这样的补偿还不够(顺便为自己敛财),董卓便又将目光移向了北邙山中。两汉以来,厚葬之风盛行,每逢乱世,挖坟掘墓便是各大军阀维系军队的最有效手段(曹操、袁绍、孙策等诸侯势力皆做过此类丧良心的事情),毕竟养兵打仗是很烧钱的。

何太后下葬时(与丈夫汉灵帝合葬),董卓派人把灵帝墓穴中的陪葬珍宝洗劫一空。尝到甜头后,董卓便派遣众将入山寻宝,吕布在这其中表现亮眼。汉武帝的茂陵便是他率军挖掘的(茂陵此前曾被多次挖掘,但余留的财宝依旧极多,令人震惊),收获颇丰,后来幸得蔡邕劝谏,武帝的尸骨才得以收殓,茂陵也被重新修缮。

董卓的心理是极其扭曲的,凶蛮暴戾是他最喜欢的表达方式。但我不认为这是天生的(我信奉性善论,不认可性恶论),毕竟少年董卓还是充满豪侠之气的。由于史料的缺失,我们无法了解董卓完整的成长轨迹,但可以确定的是,当他在西北跟随皇甫嵩平定叛乱时,这种性格已经逐渐形成。因为,皇甫嵩之子皇甫郦劝说父亲诛杀董卓时,就曾提过董卓凶戾无亲。

入主雒阳后,董卓获取了至尊的权力,无人能制。这导致他的凶性得到释放和进一步的发展,而且越来越走向极端,再也无法回头。他在雒阳暴行累累,罄竹难书。

董卓排解戾气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杀人、酒色。

一日,董卓率军回城,适逢某村落举行二月春社日活动,百姓们祭祀土神,祈求丰收。董卓见状,突然心生戾气,令士兵将所有男性村民砍头,然后以牛车满载妇女财物,所砍头颅皆被绑缚于车辕之上。回城途中,号称破贼凯旋,士兵高呼万岁。入城后,董卓当着满城百姓之面将村民头颅悉数焚烧,将所掳妇女赏赐将士为妾为婢。

侍御史扰龙宗找董卓奏事,佩剑未摘,有失礼数,董卓直接下令将之生生打死,群臣震慑。

前大司农周忠的儿子,原任雒阳令的周晖(大都督周瑜的同族兄弟)听说国都遭逢大变,故从家乡返回,董卓对他心生厌恶,直接派人将之处死(莫名其妙,死因不明)。

想到何进的老母亲舞阳君还活着,董卓心里不舒服,派人将之物理超度。

想到何苗之死,弟弟董旻也有参与,为了安抚何苗的部下,董卓便给何苗罗织罪名,然后开棺戮尸,以示其人死有余辜(这逻辑是我编的,史书对此事之缘由并无记载,也有可能是董卓与何苗原先有过节)。

白天杀完人后,董卓便会撑着严重发福的身躯,略显疲惫地向后宫踱去。随着夜幕降临,惊呼声,哀嚎声,淫笑声,呻吟声便如约而至。无论公主还是宫女,在董卓眼中都只是一个个娇滴滴,俏生生的泄欲工具。汉室最后一丝遮羞布就这样被无情撕碎,隐入尘埃。

董卓的倒行逆施,致使天怒人怨,各地勤王之师纷纷汇集,一场改变天下格局的战争就此爆发——群雄讨董。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