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猛虎之称的第13军首任军政领导都有谁?都有哪些来头?

杨弘观察过去 2024-11-03 12:30:56

第13军于1949年2月正式由原第4纵队第10、第13旅以及豫西军区第3、第6军分区等部队编成。成军后,第13军隶属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全军下辖第37、第38、第39师,共计2.9万余人。

第13军成军后首任军长由周希汉担任,他在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周希汉

周希汉,1913年8月出生于湖北麻城顺河镇周家坳村的一户普通家庭。早在1927年就参加了黄麻起义,1928年参加工农红军并入党。在其几十年的革命军旅生涯中,先后历经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摸爬滚打身经大小数百战,并且在解放战争时期创下取得生擒国民党将领六十一人的战绩,为革命事业立下了功勋!在第13军成军后,担任了第13军首任军长(任期直至1952年3月),率领第13军渡长江,战湘赣,下两广,进云南,不惧辛苦疲劳连战连捷!

新中国成立后,周希汉继续担任了13军军长并兼滇南卫戍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后又曾历任海军副司令员兼海军参谋长等职务。值得一提的是,期间周希汉将军组织并参与了中国第一次导弹试验以及以原子战争为背景的陆海空三军联合演习等诸多项目、演训。

第13军首任政治委员则是由刘有光担任,他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刘有光

刘有光,河北景县人。1933年参加了北平互济会,还曾参加过著名的一二·九运动,革命军旅生涯先后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战争。第13军成军后,担任了第13军首任政委,为13军的优秀政工传统打下了良好基础。抗美援朝爆发后,他奉命担任志愿军第3兵团政治部主任,回国后相继历任哈军工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政治委员,国防科委副政委兼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委政治委员,国防科工委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等职,为培养和训练军事科技干部以及导弹、卫星、核武器研制试验等做了大量工作,并且在哈军工留下了“老干部是端盘子的”名言,其奉献和作风值得后辈终生学习!

副军长则是由陈康担任,他在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陈康

陈康,原名陈五和,出生于湖北广济郑公塔镇。1927年参加赤卫队,1930年参加工农红军,1931年入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就已是红31军第91师276团团长,抗战胜利后又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13旅旅长,第13军成军后任第13军副军长,后接任周希汉将军成为第13军第二任军长,任期为1952年10月至1956年5月。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后相继历任昆明军区副司令员兼云南省军区司令员,昆明军区代司令员,兰州军区副司令员等职。

政治部主任则为廖冠贤,他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廖冠贤

廖冠贤,江西宁都人。1931年参加工农红军,1932年入党,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任八路军129师骑兵团政治委员,386旅772团政治委员,第四纵队13旅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第四纵队10旅政治委员,13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第二政治干部学校副校长,15军政委,空军政治部副主任兼后勤部政委,南京军区空军政委,武汉军区空军政委等职。

2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