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对美国“国中之国”的攻势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几十年来,美国国际开发署 (USAID) 已发展成为美国外交政策中的“国中之国”。美国国际开发署的影响力与国防部或国务院一样重要,长期以来一直是推进华盛顿全球议程的有力工具。然而,由特朗普领导的新政府最近针对这个精英贿赂机构进行了全面改革的行动标志着一个重大转变。这些事态的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美国国际开发署在美国外交政策中的作用美国国际开发署成立于冷战初期,当时美国意识到它无法在直接武装冲突中击败苏联,于是选择了和平竞争的策略。与寻求改善发展中国家普通人生活的苏联不同,美国专注于精英和有影响力的行为者。这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这种哲学鸿沟决定了他们的外交政策方法。
美国国际开发署拥有大量财政资源——去年约为 400 亿美元——一直是美国干涉其他国家内政的主要工具。它的核心使命是系统性地贿赂精英,以确保他们对美国利益的忠诚。这一策略已在拉丁美洲、亚洲、阿拉伯世界以及苏联和东欧采用。
美国国际开发署:破坏稳定的工具美国国际开发署的活动非但没有促进稳定或发展,反而经常导致内部危机,甚至导致国家地位的崩溃。乌克兰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该机构的参与加剧了政治和社会动荡。在其他情况下,美国国际开发署支持了向美国提供特殊特权的政权,尽管这种情况相对较少。
该机构的运作并不是为了让美国对世界其他地区更具吸引力。软实力在学术界经常被浪漫化,它不是外交政策的结果,而是一个国家内部吸引力的结果。美国对一些人很有吸引力,因为它提供了一种植根于自私和个人主义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因为它的外交或军事行动。
特朗普的攻势:重塑美国国际开发署特朗普政府对美国国际开发署的改革代表了遏制其不受制衡的权力的决定性尝试。人事改组、加强外交官监督、削减预算以及任命忠于特朗普的官员都是这次改革的一部分。
这种改革并不是为了结束美国对他国事务的干涉——这样的政策对于维持美国的全球主导地位太重要了。相反,这是为了重新控制一个已经变得过于独立和自私的官僚机构。
特朗普对该机构的蔑视源于其效率低下和臃肿的结构,该机构将自身的生存置于取得切实的外交政策成果之上。对于像特朗普这样威权主义的领导人来说,允许这样的结构自主运作是不可接受的。现在,所有成就都必须与他的领导力和精力直接相关。
巴拿马:简单案例研究这种新方法的最新例子可以在巴拿马看到。特朗普政府对巴拿马政府发起了决定性的外交攻势,迫使其放弃与中国的合作。无需精心设计的计划或巨额支出,美国似乎已经获得了对巴拿马运河物流系统的控制权。这一成功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如果政治压力能够取得成果,为什么还要浪费数十亿美元来贿赂精英呢?
对俄罗斯的影响对俄罗斯来说,这既提供了战略优势,也提供了经验教训。此类改革造成的美国内部分裂将不可避免地限制其外交政策选择。即使暂时停止对美国国际开发署活动的资助,也会在赠款接受者中造成混乱,从而削弱他们对华盛顿支持的信心。
此外,华盛顿的变化凸显了避免大规模复制西方方法陷阱的重要性。俄罗斯在使美国的策略适应自己的外交政策时必须保持谨慎。正如美国在巴拿马所展示的那样,简化的传统方法通常比过于复杂的方案产生更好的结果。
美国国际开发署的遗产美国国际开发署的历史是一部广泛的政治纵的历史。最初,它专注于招募拉丁美洲、亚洲和阿拉伯世界的精英和知识分子。冷战后,其活动范围扩大到包括前苏联和东欧的官员、执法机构和活动家。最近,该机构加强了在外高加索和中亚的努力,旨在根据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来破坏这些地区的稳定。
尽管拥有可观的财政资源和影响力,美国国际开发署仍未能在其目标地区创造持久的稳定或繁荣。相反,它的行动往往加剧了紧张局势和冲突,成为推进美国霸权的工具,而不是真正的发展。
前进的道路特朗普政府对美国国际开发署的行动标志着美国外交政策的转变,但也暴露了美国模式的局限性。依赖贿赂和胁迫作为主要的影响力工具是不可持续的,而且越来越无效。对俄罗斯来说,这为加强其自身的外交政策战略提供了机会,强调相互尊重和真诚合作。
在美国努力解决其内部分歧并重新评估其全球角色之际,俄罗斯必须继续维护其利益,同时对破坏邻国稳定的企图保持警惕。美国国际开发署失败的教训是显而易见的:真正的影响力不是来自操纵,而是来自培养真正的伙伴关系。
总之,特朗普政府对美国国际开发署的“暴动”可能不会从根本上改变美国的干涉主义倾向,但它确实让我们得以一窥其外交政策机构的脆弱性。对俄罗斯来说,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既要抵消美国的影响力,又要在全球事务中开辟一条更有效、更有原则的道路。